榜样罗官章观后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67142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榜样罗官章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榜样罗官章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榜样罗官章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榜样罗官章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榜样罗官章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榜样罗官章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榜样罗官章观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榜样罗官章观后感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是榜样罗官章观后感范文,希望可以 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今年 79 岁的罗官章,党龄 60 年,曾在海拔 1700 多米 的五峰县牛庄乡当了 13 年“一把手”,1997 年从五峰县人大 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返乡。据统计,返乡 19 年来,他 带领和指导 1500 多个农户种烟叶、药材、蔬菜等,累计增 收亿元。在全党以空前力度聚焦发力精准扶贫的当下,这组扶贫 摘穷的增收数据足够耀眼。但真正让人感佩的不是总结性的、 过去式的数据, 而是罗老引导农民转观念、 学技术、 闯市场、 调结构的坚守与执着,最终让当地形成了药叶、药材、蔬菜 三个支柱产

2、业。一个区域特别是高山地区能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绝非 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符合当地资源类型和特征,还要赢得群 众信任,更重要的是接受市场检验,并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 续发展。这离不开罗老的善学善思、善作善成,我们应该读 懂他内心深处的那份信念、情怀、智慧、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六十年风雨历 沧桑,一甲子岁月轮回。 60 年党龄的罗老,用行动对“不动 摇、不折腾、不懈怠”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在任上如此,退 休后依然追求,始终牢记宗旨,用一生实践着“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这份信念,是风雨人生一路坚守的灯塔,是推 进精准扶贫需要的精神动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返乡,是很多

3、人眼里“回 不去的家乡” 。罗老的家乡情结,不是落叶归根的情怀,是 立志带领父老乡亲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在职时,他解决了 乡亲们的“粮袋子” ,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解决农民的“钱 袋子”,他为此有种“亏欠”感, “死了也闭不上眼睛”的自 责。退休后,他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人本色,返乡带领乡 亲共圆致富梦。这份情怀,不是攀附权贵,是对家乡最纯粹 的爱,爱得深沉。“不学习,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 ”罗老退休返乡, 青春早已不在。作为一名县官,也算是功成名就。但当他主 动返乡务农后,毅然启动“读书工程” ,更为可贵的是他历 经 100 多次试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人工繁殖天麻技术。 正所谓,活到老,

4、学到老,罗老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堪称 楷模。这份智慧,不是与生俱来,不是摸牌赌博中来,是从 活学活用、 吃亏耐劳的实践中来, 这也告诉我们, 广阔乡村, 大有可为。退休不褪色, 发挥好余热。 相比“退而不休” 插手干政, 发挥“岗位余热”谋取私利者,罗老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 为了乡亲的“粮袋子” 、“钱袋子”和“脑袋子” ,始终坚持 干在实处、迎难而上,拿自己当试验,让群众得实惠。这种 担当,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是带头示范、以上率下,是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读懂退休县官罗官章的情怀,就应该在精准扶贫的新征 程上,真正把“水”浇灌在穷根上。人物名片 罗官章,土家族,湖

5、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 副主任。 1997 年,他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回 到老家牛庄乡扶贫 19 年,其间担任乡党委书记 13 年。 19 年 间,他钻研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两根手指还因此被锯断 ; 当地农民靠种植天麻累计增收亿元,快速致富。 XX 年 7 月, 罗官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五峰,湖北 28 个国家级连片贫困县市之一。牛庄乡, 平均海拔 1540 米,俗称宜昌的“西藏” 。在这片高寒山区, 8000 多农民世世代代都在与贫困作斗争。罗官章,现年 79 岁,拥有党龄 60 年,担任牛庄乡党委 书记 13 年。1997 年,他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

6、上退休, 悄然回到老家牛庄,这一呆,就是 19 年。牛庄、罗官章,一山、一人,本无关联,确因一片情紧 紧连在了一起。坚守:老来回山再忙碌1997 年 12 月 20 日,寒意料峭。 刚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罗官章,悄悄回到牛庄村的老房子第二天一早,罗官章就去爬山了。从屋前的招风岩,到 屋后的庙湾岭,他每天早出晚归,尽往山里钻。左邻右舍笑 着议论说:“罗老在城里呆久了,回乡来锻炼身体享清福。 ” 虽然心中藏着个“大秘密” ,他却是笑而不语。1977 年前,人们记忆犹新: “电灯不亮,广播不响,公 路不通,牛庄就像无人区 ”。时任书记的罗官章, 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决心干干看, 自己修

7、建金山水电站。说干就干。没有公路,罗官章就与 50 余名村民亲自拖着半吨重的变压器和设备材料在大山里行 进,一身雨,一身泥。 “拉旱船,叫一个号子,板子和机械 一起往下面嗦一下” 。如今,金山电站已发展成一个拥有三 级电站,装机容量万千瓦,年纳税70 万元的综合型电站。罗官章,回来了。“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 , 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 。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 瘪的”。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正 如他所说,“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 。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最有发言权, “从罗老回乡起, 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 ”朱坤是跟着 罗官章发家致富的, 村里的百万元户, 县里的“拔尖人才” 。九里坪村农民杨绪超三兄弟,原先住的是茅草屋,轮着 穿一双破球鞋。 1999 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 助贷款 3000 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和技术指导。当年, 三兄弟净赚 1 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 7 间砖瓦房。 8 年后, 杨绪超又建新房,还买了电视、冰柜、太阳能热水器等,日 子过的蒸蒸日上。罗官章就像一个烧不尽的“火种” ,点燃了乡亲们“挖 穷根”的激情。 19 年间,跟着罗官章种烟叶、药材、蔬菜的 1500 多个农户, 累计增收亿元。 牛庄乡原副乡长李思达感叹: “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来,罗老有大半的功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