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点滴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666017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训练点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训练点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训练点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训练点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训练点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训练点滴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刘禹锡陋室铭(5)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8)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北朝民歌木兰诗15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1)天净沙 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 , 。既加

2、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

3、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援疑质理 (2)略无慕艳意 (3)无冻馁之患矣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县官日有禀稍之供。18.用原文填空。(4分)(1)与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2)当年“我”能够忍受“冻馁之患”的原因是: 。19.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第二段加线句子的理解。(4分)三、(10分)

4、14(1)谁家新燕啄春泥。(2)蓬莱文章建安骨。(3)有暗香盈袖。(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何事长向别时圆。(6)为有源头活水来。(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8)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四、(15分)16.(1)引、提出(2)欣羡(3)饥饿17. (1)我学习的勤奋与艰苦大概就像这个样子。(2)朝廷每天都有米粮供应。18. (1)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9.提示:划线句子告诉我们:学业的精深与道德的成就不是天资决定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得到的。王羲之临池

5、学书,池水尽黑,晚年终成大气;仲永天资聪颖,而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作用。(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4分)次北固山下 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1)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分)答: (2) 分析第三联情与景的关系。(2分) 答: 7(1)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

6、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眼观异乡风物,自然会勾起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四)(14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

7、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公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9、按要求填空。(3分)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选自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的是 “必以分人”中的“人”指的是 30、给加点字注音 (1分)又何间( )焉 小信未孚( )31、解释加点字(2分)肉食者鄙 鄙 牺牲玉帛 牺牲 小大之狱 狱 虽不能察 虽 32、这段文字所写的“肉食者”的“鄙”,表现在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 上。(2分)33、这段文字末尾,曹刿作出了“可以一战”的结论,他认为

8、作战所凭借的先决条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政治上 。他的结论,见于文中“ ”这句话。(2分)34、翻译句子。 (4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29、左传鲁国肉食者30、jin f 31、目光短浅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监狱 即使32、几个肉食者和神灵 33、取信于民 忠之属也 34、做官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明,但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得合情合理。2、用古诗文的原句填空,(1)、(2)必做,(3)至(6)任选两题,不要多做)(6分)(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李商隐)(3)使至塞上中

9、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诗人求仕之心的句子,。(5)次北固山下中有两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是, 。(6)破阵子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1)学而不思则罔 (2)蜡炬成灰泪始干(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写出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4分) (1) _ (2) _ _ 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1)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2)入则无法家拂士,

10、 ,国恒亡。 孟子二章(3)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4)相见时难别亦难, 。 李商隐无题(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郦道元三峡(6)结庐在人境, 。 陶渊明饮酒(7)飞来山上千寻塔, 。 王安石登飞来峰(8)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6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1)后人常用“扑朔迷离”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请你写出这个成语的源头句。(2)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三(15分)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

11、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

12、之文以志。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更相枕以卧 (2)穷山之高 (3)游于是乎始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18.用原文填空。(4分)(1)从侧面衬托西山高峻的句子是: (2)与“觉而起,起而归”相照应的句子是: 19.“西山”只不过是一些丘陵,在文中却显得如此气势非凡,说说这样写的目的。(4分)5(1)出淤泥而不染。(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城春草木深。(4)东风无力百花残。(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而无车马喧。(7)闻说鸡鸣见日升。(8)江春入旧年。6(1)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15分)16.(1)进而(2)尽(3)从此(时)17.(1)思想所到之处,梦里就出现同样情形。(2)萦回着青山,缭绕白云,外面与天相接,四面景色如一。18.(1)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9.提示:作者因支持改革,不愿与官场小人为伍,身遭贬谪。写作本文时,他心情郁闷孤傲,只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