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模式思考管玉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66584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模式思考管玉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式思考管玉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式思考管玉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式思考管玉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式思考管玉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模式思考管玉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模式思考管玉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复习模式的思考哈尔滨第十三中学 管玉红在十一年的教龄中,有五年是在高三中度过的。这样的短周期高三循环,尤其每当连续任教高三的时候,不想一成不变下去,总有想突破自己的想法,这就使我多了一份思考,几年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复习思路,寻找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其实在这些年中高三历史老师都已形成自己的复习思路和固定模式,一轮精讲教材,二轮形成通史体系,三轮做综合训练以及答题技巧辅导。我基本上也是沿着这个教学步骤进行的,但我在一轮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两个细节:一是“提前”,二是“落实”。 一、“提前”指一轮复习时间的提前在2012届和今年的2014届高三备考中,我都做了这样的尝试,就是把一轮复习时间和综合训练

2、及答题技巧都提前。具体做法是把一轮复习最好提前在高二下学期进行,我们从3月份开学就利用两个月时间,讲完两本选修(改革史和战争与和平),人物史是让学生自学。这样从五月份开始就开始进行一轮复习,基本上在十二月份就能完成,比以往的二月份一轮复习结束能够提前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不是马上进行二轮复习而是把综合训练和答题技巧提前在这段时间进行。我们一般选做的都是前一年的各地市的高考模拟题套题。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学生会不适应,感觉难度有点大,得分比较低,兴致不高。但是经过几套题的训练和答题辅导,学生就对模拟试题不再陌生,并且还能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今年我校在二月份就已经完成了将近三十套模拟题

3、。二、“落实”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我的“落实”分两部分:一是在一轮复习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我用的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用小卷的形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考查。每节课的知识点串成知识体系让学生进行填空或者默写。这个做法看似很简单,我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师可能都尝试过,但我想说就是这种简单的方式,只要老师坚持住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全考全批,学生都背都写,整个一轮复习下来,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会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我的每届高三所教班级在每次模拟考试中主观题分数都高于其他班级,我想这和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大的关系。二是在学生做综合训练期间,我对学生的主观题做到全批全改,要求学生必须准备一个大题本,把所有主观试题都按照

4、考试格式,工整写好。在试题讲解之前,我先对学生的答题本进行批改,如果有答题困难的同学,一般都采取“面批”的方式,直接进行一对一式辅导。如果是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讲解时重点分析。上课前先找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再和其他同学一起对着黑板上的答案进行分析。这样学生能够清晰地找出采分点,也能够发现一些自己在答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语言不简练,没有专业术语,答题角度单一等。我的每一道试题讲解都是在黑板上进行的,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即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答题技巧进行辅导,又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主观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建议大家如果感觉课时紧张,一周可

5、以安排一节这样的习题课。学生的答题能力是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一点点提高的,所以我们老师一定不要怕麻烦,我的观点是我们在哪个环节付出的多,学生就会在哪个环节出成绩。 三、 二轮复习的课堂我认为是与时间赛跑,效率是最关键的。 我的做法是了解学生不会的,教给学生有用的。我的二轮复习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高考的时代性与能力的基础性相结合;纵向的阶段化与横向的要素化相结合;宏观的体系化与微观的要点化相结合;多维的思辨性与单向的陈述性相结合;解题的方法化与答题的规范化相结合;史实、史观、史法、史识相结合。我在二轮复习实践中总结了四种模式:专题 + 通史整合;专题 + 国别史整合;专题 + 史观引领;专题 + 史

6、法引领; 一、专题 + 通史整合第1讲 历史学习与历史思维 学法指要第2讲 高考备考与能力塑造 复习指津第3讲 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 商周时期第4讲 文明发展与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第5讲 社会进步与文明嬗变秦汉唐宋时期第6讲 近代前夜的挑战与应对明清时期第7讲 现代化的艰难起步19世纪中期第8讲 社会的现代化转型19世纪末20世纪第9讲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一)中国道路的再思考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封闭”与“开放” 新中国外交历程第10讲 “光荣”的时代古代希腊和罗马第11讲 “发现”的时代1416世纪的世界第12讲 “理性”的时代17、18世纪

7、的世界第13讲 “工业化”的时代19世纪的世界第14讲 “探索发展”的时代20世纪前半期第15讲 “对抗”的时代“冷战”时期第16讲 “剧变”的时代八十、九十年代以来第17讲 思想的力量近代以来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18讲 改革的命运历代改革回眸二、专题+国别史整合 中国史整合、美国史整合、英国史整合、法国史整合、德国史整合、日本史整合、俄国史整合。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上讲,历史本质上是大国的角逐,强国的舞台,其主角是大国、强国。例如:(一)英国史整合 (1)前工业革命时代: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基础。(2)工业革命时代:世界霸主(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走向衰落。(4)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霸

8、主地位完全丧失。(5)二战后:沦为美国的附庸。(二)美国史整合 (1)开国奠基、韬光养晦(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2)南北统一、羽翼渐丰(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3)抓住机遇、横空出世(一 战后40年代中期)(4)富强鼎盛、独占鳌头(二战后)三、专题+史观引领 1、唯物史观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3、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4、文明史观5、社会史观6、生态史观四、专题+史法引领(一)比较史学研究方法所谓历史比较研究,即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实证的比较研究的实践。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一套理论和方法体系被称之为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比

9、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方法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概括其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就是比较思维能力。 应对策略:首先,确定比较的主体;其次,明确比较的类型;1、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2、中西比较和古今比较;3、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4、外延比较和内涵比较;5、同源史料和异源史料比较;6、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比较其三,掌握比较的原则;1相关性原则;2对应性原则;3重点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其四,选择比较的角度。(二 )计量史学研究方法计量史学(Quantitative Method of History)又

10、称历史计量分析方法或历史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种数据关系,揭示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 今天,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在经济史领域,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包括人口史、家庭史、妇女史)等领域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 命题特点:1、以数字信息材料和表格、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为载体,要求学生将数字信息转化成为历史知识和文字信息。2、表格内不同栏目之间具有比较和归纳的功能,需要学生对此进行加工、提炼。3、材料信息呈现方式比较隐蔽和多样,需要在表中挖掘有效信息,抓住关键环节应对策略:对教师而言,应加强史学理论研究,加强史法教学。对学生而言,应加强相关专题的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1、要认真审读数据和图表,重点关注图表的标题、图注和数据的变化。其中:(1)数据注意大小;(2)表格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3)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4)柱状图注意相互间数据的高低变化;(5)曲线图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 2、学会用定量分析进行定性分性、定位分析、特点分析 以上是我在高三复习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反思。高三路漫漫,其探索修远兮。希望我在教学中的经验能对其他老师有所启发,有所帮助。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