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包公审驴》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66515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包公审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包公审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包公审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包公审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包公审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包公审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包公审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智谋 第二课 包公审驴编写者马巧云执教时间年 月 日教学内容 包公审驴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2. 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时2课时教 学 流 程个人补充内容第一课时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

2、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随即采访: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一、 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

3、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 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 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

4、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

5、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 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

6、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四、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五、作业布置。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第二课时创设情境,深入阅读课文、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一、复习旧知 1.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位( )的包公。 2. 我也认为包公是位足智多谋的断案高手,我们也来学学包公,运用我们的智慧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

7、的成语。(你最感兴趣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能成为学习上的包公。 二、创设情境 1. 在古代有一种官叫“提刑官”,专门负责检查各县所办案件。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提刑官,准备去查查开封府的包公所办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们就出发吧! 2. 各位,我们日夜兼程式,终于到了开封府。(课件:开封府的图片)一路上不知各位是否听到沿途百姓称包公为“包青天”?我听说这位包青天最近办了一件离奇的案子,叫什么什么审驴?!还听说通过一头驴找到了小偷?这可真让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知道包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本官决定聘请你们专案调查员,(举起手中的书)深入这个最好的现场去调查本

8、案的来龙去脉,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3. 非常感谢各位的配合,请各位专案调查员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查: (课件:)包公审的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包公是怎样通过驴找到小偷? 旁人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4. 在这里本官先谢谢各位了,不过本官还有一些特别提示: 在深入现场调查时,要尊重事实、多听多问。建议从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方面调查这案件始末,还要特别注意要了解他们当时的感受。(如:丢驴的人心情如何?衙役及围观群众做何感想?)你们可以单独进行调查,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调查。希望各位都有收获! 5. 各专案调查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各自读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三、反馈调查情况 1. 各位辛苦了!本官

9、对此案有颇大的兴趣,更好奇当时在场的人的反应,如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谁先来说说从这些人身上调查到的情况? 2. 各专案调查员进行反馈。 3. 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以下点拨: 王五方面: 你调查得真细致,不仅调查到事情的真相,还询问了当事人的感受。 你刚才说那个当事人叫什么名字?那你是否调查了王五丢失的驴长什么样子?现在的驴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询问了王五他发现驴丢时的感受?一头毛色光亮的好驴,却换来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也难怪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衙役方面: 有哪位是从衙役方面进行调查的?你是否询问了衙役为何发笑? 哈哈!如果我当时在场,肯定也会笑出来的,哪有这样审案的呀!还有谁调

10、查到了其它信息? 围观群众方面: 那么围观群众又是怎样看待此事?谁从这方面进行了调查? “审问驴子”这种驴子不用说老百姓了,连你我都很少听说,也难怪他们好奇了。 4. 从各位反映的情况看,大家调查得都很认真,这点本官非常高兴。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包公到底是怎样审驴的? 说得是很详细,但可能是本官年纪大了,听起来有点乱。能否用表示顺序的的词来说说。(比如:先然后最后) 还有什么办法更直观明了?(比如:画示意图) 5. 这位包公办案还真有一套。但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不审人?(包公怎么知道通过审驴能找到小偷的呢?)哪位愿意解解我心中的疑问?(看来各位调查还不够全面,没关系,再

11、次进入这一现场,相信有更多的收获。赶快再去调查吧!) 6. 原来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一旦遇到危难,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能抓到小偷了。唉!这一点老夫也自叹不如呀!不知各位还从包公身上学到了什么? 7. 本官非常认同大家的观点。这位“包青天”认真观察事物、办案足智多谋,这些可都值得我们学习呀! 四、智慧延伸 1. 本官还听说过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呢!各位刚才都亲耳目睹了包公的破案机智,为官就考考你们,若是你们会如何破此案? 2. 课件出示案情前半部分。 3. 若时间充足就当场说说,若来不及就另找时间。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请记住:智

12、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可惜时间有限,本官得前往另外一知州调查案件,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相信各位一定能破此案,时间不早了,我们先作歇息,再来说说怎样破案,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五、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六、作业布置。看包青天等书籍。板书设计包公审驴王五 急中生智小偷 偷梁换柱第一课时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