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66356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二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大意】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 【提示】这句话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吕氏春秋中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阐述这一观点。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不愿为争夺王位互相伤害,就去投奔周文王。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伯夷和叔齐认为这是以一种暴力代替另一种暴力,是道德的衰落,就不食周朝粟米,去首阳山隐居,终于饿死在那里。这个

2、故事被古人当做坚守节操的范例来歌颂。司马迁著史记,将伯夷列传列为七十列传的首篇,表现出对气节的推崇和赞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处】司马迁报任安书。 【大意】人都是会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提示】这是司马迁在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中说的话。司马迁把那些“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的英雄的死,视为重如泰山,而把皇帝身边弄臣之死,看做与“蝼蚁无异”。一个人总要面对死亡,但有种种不同的死,表明了种种不同的生命意义。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出处】桓宽盐铁论地广。 【大意】不要因生活贫困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不要因地位低贱而变更志向。 【提示】桓宽是西汉著名文士,他参加汉昭帝时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会上的辩论,撰成盐铁论,因而闻名。桓宽这句话是说,任何人在身处逆境时都要坚守自己的气节、志向和理想。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晚年在北京西郊,住着“满径蓬蒿”的破旧屋子,连一天三顿饭都成问题,但他终于写下了流传后世的文学名著红楼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