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66356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保定市2011年高一下学期统考地理试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读图1“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1环境文明时代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2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出现在 图1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表1为某地各要素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规模,据表完成3-4题要素最大人口规模(万人)最佳人口规模(万人)土地资源108淡水资源53矿产资源119森林资源863.该地的人口容量及合理容量分别为:A11万人、9万人 B5万人、3万人 C5

2、万人、6万人 D6万人、6.5万人4关于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警戒性B某地的人口容量应小于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要根据人口容量来确定D某地应根据环境承载力来确定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2亿。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外,还有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此外,人口的流动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完成5-7题。5.近年来我国人口的流动方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

3、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6.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人均寿命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7.建设三峡水库需移民达百万之多。下列属于迁出地“推力”的是A移民不愿离开祖辈生活的故乡 B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C移民迁入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D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不大适应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8-10题。8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A.政治 B.宗教 C.

4、交通 D.军事 / 9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 C.自然条件 D.宗教文化10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表2为“四聚落学校类型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学校。读表2完成11-12题。甲聚落乙聚落丙聚落丁聚落小学中学地方性大学重点大学11一般而言,四聚落的小学服务半径最大的是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12从表格分析可知,等级最高的聚落是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

5、蔬菜的反季节销售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控制其播种时间,使其收获季节与正常的收获季节相反,从而提高销售价格。重庆市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是指的某种类蔬菜相对于主要生产季节的提前或延后栽培。重庆市实现反季节蔬菜栽培主要有二大途径。一是通过塑料大棚的应用,实现春季蔬菜的提早栽培;二是夏秋季节在较高海拔的低山区域,实现春季蔬菜延后,秋冬蔬菜提前的栽培。读图2“重庆地形剖面图”完成13-15题。图213.利用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改善棚内热量条件,提高蔬菜栽培的温度改善棚内湿度条件,提高蔬菜栽培的湿度 改善棚内光照条件,增强蔬菜光合作用的能力 对棚内的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更适合蔬菜生长A B

6、. C. D. 14.影响当地反季节蔬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 B.气候 C. 地形 D. 土壤15.影响当地反季节蔬菜销售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市场 B.交通 C.政策 D. 劳动力图3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片,读图完成16-17题。图31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地域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甲乳畜业 B乙大牧场放牧业 C丙商品谷物农业D丁混合农业17、乙、丙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有A机械化程度低 B科技水平低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已在美国、欧洲、东南亚建立了海尔工业园。目前海尔产品已顺利入驻美国排名前10大的连锁集团,并形成海外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即设

7、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读图4“海尔发展战略示意图”,完成18-20题只干冰箱一个产品,积累经验,总结管理模式向多个产品发展,用最短时间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以中国为基地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图418、在海尔的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原料B. 市场 C. 劳动力D. 运输19、海尔在美国设计的产品和我国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A B. C. D. 20、海尔在美国设立设计中心和市场研发机构的目的是A增加在美投资,促进中美贸易发展B.准确把握市场

8、动态,保持竞争优势C.利用美国的高技术优势,促进企业发展D.以美国为总部,加强产品销售,打入世界市场读图5,完成2122题。第二代产业园区(腾巢换鸟)第一代产业园区(筑巢引凤)图52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最主要原因是A共用基础设施 B获取邻厂信息C靠近原料产地 D生产协作条件好2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图6为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23假如图中四条高速铁路按同等级别建设,则平均每千米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的是( )A B C D24高速铁路线大致呈直线延伸,通过的城市不多,这主要

9、是考虑( )A地形的限制 B节省运营时间C促进沿线经济发展D少占耕地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将构建以路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读图7“我国城市化战略布局示意图” 图6完成2526题。25据图推测(分析)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B第一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C较大规模的城市化地区都集中在东部沿海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26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B增加绿地面积,促进水循环图7C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现象加剧 D城市建设

10、使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图8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因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27该产业链的建立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原料 B.技术的进步 C.交通的发展 D.广阔的市场28该工业地域突出的优势是A实现了淸洁生产 B.缓解能源紧张 C.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D.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图8读图9“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完成29-30。 图929上述情形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B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

11、唯一保证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是生活高质量的保证30上述情形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示警(启示),应选择的道路或发展方式是( ) A高消耗、高速度、高产值 B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而牺牲环境质量C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同步 D按“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31.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图10图11图12材料一:我国人口结构特征 材料二 表3 2005年美国、日本人口文化结构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美国2.446.0338.5752.96日本3.468.3747.3440.83材料三图13(1)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目前我国正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图10反映出 图11反映出 图12反映出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较多,主要原因是 。(2)读材料三,我国城市人口总数 年前后达到总人口的一半,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市化明显加速,主要原因是 。32.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10分)旧金山 (如用此题,找带纬度的图补上)图1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置示意图 图15 加州农业结构示意图图16 四种气候特征图(1)图三中能反映旧金山气候类型的是(填代码) ;(2)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被称为“美国的果菜篮”,这里盛产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