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 调节池 反应池 絮凝池操作规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662231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H 调节池 反应池 絮凝池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pH 调节池 反应池 絮凝池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pH 调节池 反应池 絮凝池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pH 调节池 反应池 絮凝池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H 调节池 反应池 絮凝池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H 调节池 反应池 絮凝池操作规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H 调节池 反应池 絮凝池操作规程1.开启原水泵将污水打入pH 调节池,同时打开进气阀门使水处于搅动状态,进气阀门始终保持开启。2.开启硫酸亚铁泵及PAM泵,通过开启回流阀门调整硫酸亚铁、PAM的投加量。3.定期察看池内污水情况,巡视池内反应所形成的絮体状况调整药品的投加量,如絮体较小时需多投加PAM。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操作规程 加压溶气气浮系统是将反应池中所形成的絮体与微小气泡相结合,使其受浮力而浮上的方法,从而达到去除CODcr、BOD5、SS(水中悬浮物)等的目的。1.启动回流水泵,将回流水打入容器罐,罐内水位必须高于容器罐体积一半以上,然后加入压缩空气,气和水在溶气罐内混合10分钟左右

2、时间,出来的溶气水达到乳白色时即为合格,压力表控制在0.3-0.4MPa左右。2.当浮渣在50-100mm时,按动电钮,开启刮渣机,将浮渣刮入集渣槽内。3.当集渣槽内渣量达到一定量时,提高气浮池溢水闸门,使水位升高,进行冲洗集渣槽,冲洗完毕后,将阀门降低至正常工作水位。曝气生化池操作规程曝气生化系统主要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还原过程,把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

3、2mg/l。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5.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6.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它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7.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视情况开启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剂。8.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内加营养剂,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营养源。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钠或磷酸

4、氢二钠。沉淀池操作规程1. 定时巡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的悬浮物状态、水面浮泥或浮渣情况等,检查各管道附件、排泥刮渣装置是否正常,各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严重堵塞,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内截留杂物及漂浮物。2. 根据污泥产量及贮泥时间及时排出污泥,一般存泥时间为2-4小时。利用阀门控制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打入污泥浓缩池,控制好回流污泥与净排污泥的比例。沉淀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二次沉淀池泥面高度确定。3. 观察沉淀池出水水质,不允许沉淀池有污泥漂浮现象。4. 沉淀池上清液的厚度一般为0.5-0.7米左右。二次反应池操作规程当出水槽内水位与二次反应池内

5、水位相平时,启动水泵将水打入二次气浮池,进行渣水分离,当出水槽内水位降至距池底10cm时,停止运行泵。通入池内的空气管阀门始终开启,使池内水处于搅动状态。过滤、反冲洗工艺操作规程过滤主要是处理物化及生化处理后水中残存的CODcr、BOD5和微小的SS成分及合成洗剂等。过滤采用鹅卵石为底部支撑填料,石英砂为中间部分,活性炭为上部填料。由于过滤层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滤料吸附饱和后吸附作用会变差,从而导致出水水质变差,因此就要进行反冲洗,使滤料恢复活性。1. 关闭过滤池顶部进水阀门及底部出水阀门,打开反冲洗进水阀门。2. 启动反冲洗泵,反冲洗12分钟。3. 关闭反冲洗泵,打开过滤池顶部进水阀门及底部出

6、水阀门,关闭反冲洗出水阀门,反冲洗结束。污泥浓缩池操作规程污泥浓缩池是浓缩沉淀池内剩余污泥,浓缩的情况将影响脱水机的处理效果。1. 观察出水堰各堰口出流是否均匀,要保持出水堰及出水槽通畅、清洁.2. 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污泥脱水泵及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3. 浓缩池的出泥含水率应控制在95-97%。污泥脱水运行管理1.用机械设备进行污泥脱水时,应选用合适的化学调节剂如投加PAC或PAM。2.化学调节剂的投加量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固体浓度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3.污泥脱水完毕,应立即将设备和滤布冲洗干净,否则积泥干后冲洗非常困难。鼓风机运行管理1.根据曝气池氧的需要,应调节鼓风机的风量。2.风机及水、

7、油冷却系统发生突然断电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风机不发生故障。3.鼓风机的通风廊道内应保持清洁,严禁有任何物品。4.风机在运行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风机及电机的风压、油温、油压、风量、电流电压等,并及时记录。遇到异常情况不能排除时,应立即停机。5.应经常检查冷却、润滑系统是否通畅,温度、压力、流量是否满足要求。冷却塔的运行管理冷却塔的目的是把水温降低到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提高微生物的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能力。1. 根据中和池的水温运行冷却塔,当中和池内水温高于30时启动冷却泵,否则不用启动。2. 风机、泵同时运行,应逐步打开阀门,将水量调到适当位置,以免水流过大,造成水外流。利用冷

8、却塔内受水桶的适量水位标记来确认适量水位。药品的配制1.FeSO4 、PAC 关闭两桶之间的连通阀,将药品倒入药品罐中,加水同时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打开连通阀,利用自然压力将药品压入另一桶中,启动泵时关闭连通阀。隔一段时间需要对药罐进行清扫,以免发生堵塞现象。2.H2SO4、NaOH 打开自来水阀门,加水至一半体积,然后开启泵加H2SO4或NaOH至桶满。注意一定是先进水,然后进药。附 沉淀池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1) 出水带有细小悬浮颗粒说明沉淀池局部沉淀效果不好,原因有:水量负荷冲击或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以致絮体在沉降前即流出出水堰;曝气池活性污泥过度曝气,使污泥自身氧化

9、而解体。解决方法有:调整进水、出水配水设施不均匀,减轻冲击负荷的影响,有利于克服短流;调整曝气池的运行参数,以改善污泥絮凝性能,如营养缺乏时补充,泥龄过长污泥老化应使之缩短,过度曝气时应调整曝气量;均匀分配浓缩池上清液的负荷影响,及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负荷影响。(2) 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因污泥黏附、藻类长在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很脏,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出水不匀。解决办法为:经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适当加氯清毒阻止污泥、藻类在堰口的生长积累。(3)污泥上浮导致污泥上浮的原因有: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有机质腐败;沉池中污泥反硝化,还原成N2而使污泥上浮。解决办法有:保证正常的贮存

10、和排泥时间;检查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部件或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氧处理系统污泥的硝化程度;如高速污泥回流量,调整污泥泥龄;防止其他构筑物腐化污泥进入。(4)刮泥机故障刮泥机因承受过高负荷等原因停止运行。解决办法有:减小贮泥时间,降低存泥量;检查刮板是否被砖石、工具或松动的零件卡住;及时更换损坏的钢丝绳、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淀池表面结冰;减慢刮泥机的转速。活性污泥的异常问题及解决方法(1)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 污泥量长期不增加或增加后又很快减少了,主要原因:污泥所需养料不足或严重不平衡;污泥絮凝性差随出水流失;过度曝气污泥自身氧化。 解决办法有:提高沉淀效果,防止污泥流失,如污泥直接

11、在曝气池中静止沉淀,或投加少量絮凝剂;投入足够的营养量,或提高进水量,或外加营养(补充C、N或P),或高浓度易代谢废水;合理控制曝气量,应根据污泥量,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来调整。(2)溶解氧过高或过低 曝气池DO过高,可能是因为污泥中毒,或培驯初期污泥浓度和污泥负荷过低;曝气池DO过低,可能是因为排泥量少曝气池污泥浓度过高,或污泥负荷过高需氧量大。遇到以上情况,应根据实际予以调整,如调整进水水质、排泥量、曝气量等。(3) 污泥解体 水质混浊、絮体解散,处理效果降低既是污泥解体现象,运行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多数情况下为污水事故性排放所造成,应在生产中予以克服,或局部进行预处理;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污水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多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能下降,污泥解体,进一步污泥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失去活性。此时,应调整曝气量,或只运行部分曝气池。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