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常课看成公开课对待老师心得体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658494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家常课看成公开课对待老师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把家常课看成公开课对待老师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把家常课看成公开课对待老师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家常课看成公开课对待老师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家常课看成公开课对待老师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家常课看成公开课对待老师心得体会 常听到领导和老师们这么评价讲课老师的课:“这节课作为一节常规课来看,作的还不错,但要以公开课的标准衡量,还存在部分问题。”这里面当然有客套、激励的成份。但言语间将家常课和公开课放在不对等的地位,我却不敢苟同。我曾经写过一篇日志,题目叫“家常课堂更应成为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里面已经谈到家常课对老师、学生的成长,对落实新课程的主要作用。从事老师职业,我们一生的教课时间大多是在家常课中渡过的,能作公开课的机会只占极小的百分比。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抓住绝大多数的家常课对学生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教学,还是仅仅抓住那么几次公开课,让学生体验一下新课程教学的“魅力”?

2、有不少老师在参与各级公开课后,除了对讲课老师出色作课的赞美外,不禁发出这么的感叹:平时教学,哪里有精力这么去做?于是,教研员也发出了这么的言辞:一个学期好好研究一至两节课,其它的课作为常规课教学,落实好“双基”即可。作一节公开课确实要花费很多精力。优化教学设计、准备课件及教学具、对教学各个细节的预设等等。作为一线老师,只有在作公开课时,才会加班加点的充足准备,在课堂上亮出最好的教学风采。但在平时,课头儿多,课时多,空堂还得批改作业、备课、完成多种管理事务等。要想按公开课的标准来准备并实施家常课,实属不易。于是,我们的家常课就成了:备课只是为了应付常规教学检验,在网上下载的现象甚多。课前基础不准

3、备什么教学具,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情景再次显形。课堂教学随意性强,对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采取压制,甚至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引导主动学习”的试验经验和新课程理念被抛置脑后,教学成了“穿新鞋走老路”。这么带来的问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非智力原因的缺失;老师专业成长滞步不前。造成了种种现象:学生伴随年级的增加,学习的激情逐步消退,上课不爱讲话了,不爱思索了,不爱动手了,只愿意听从,只会做题上公开课时,学生参加度也大打折扣,老师的引导也是生拉硬拽,极不自然老师往往会怪怨学生不配合,或思索教学哪里出了问题。岂不知,学生已经形成了听从的习惯,已经习惯了接收式的学习,已经熄灭了创新的激情,她们怎会配合?自

4、已在平时的教学中已随意成性,怎样能在一两次公开课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每一节家常课看成公开课对待。不一定要你准备大量的材料,准备多漂亮的课件。如:分组的材料简化为演示行吧?在网上找部分必须的视频图片能够吗?准备应有的卡片小黑板能够吗?其实这些全部还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设计好每一节课,花时间揣测每一个细节,并充满激情的实施。善待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尽可能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严格遵照应有的课堂教学结构,杜绝自由随意的言行,杜绝以自我为中心,以讲述为关键形式,以完成“双基”为出发点和归结点。长久这么,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爱好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只有抓住家常课堂,老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厚积薄发,老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快的专业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