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题库0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6539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题库0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护理学题库0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护理学题库0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护理学题库0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护理学题库0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题库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题库0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根底练习一 . 单项选择题共70 题,每题1 分1 瘀血病证所出现的疼痛之特征是A . 游走性疼痛B . 胀痛C . 绞痛D . 酸痛E . 刺痛2 以下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A . 五脏之脾B . 六腑之胃C . 五志之悲D . 五官之口E . 五气之湿3 以下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 . 致病广泛B . 变化多端C . 扰乱神明D . 局部刺痛E . 阻滞气机4 奇经八脉中,同起于胞中的三条奇经是A . 督脉、任脉、冲脉B . 督脉、任脉、带脉C . 督脉、任脉、维脉D . 督脉、任脉、跷脉E . 任脉、冲脉、带脉5 可致 “ 首如裹 的邪气是:A . 风邪B . 寒邪C .

2、暑邪D . 湿邪E . 燥邪6 肾在五季为:A . 春B . 夏C . 长夏D . 秋E . 冬7 临床上,脾不统血可以导致出血,其出血特点是A . 血色紫黯8 . 血色鲜红C . 血色淡红D . 血液黏稠E . 夹有血块9 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发挥,起根本作用的是A . 调畅气机B . 调节血量C . 调畅情志D . 排泄胆汁E . 促进消化10 “ 无阳那么阴无以生,无阴那么阳无以化 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 . 对立制约B . 相互转化C . 互根互用D . 消长平衡E . 以上都不是11 三焦病位传变,当肺病逆传时,应传何脏:A . 肺B . 心C . 心包D . 肾E . 脾12 在五行

3、学说中,五季中的“长夏 应归属于:A . 木B . 火C . 土D . 金E . 水13 寒那么:A . 气结B . 气缓C . 气收D . 气泄E . 气上14 十二经脉中足太阴脾经在肢体的循行部位是A . 下肢外侧中线B . 下肢内侧中线C . 下肢内侧后线D . 下肢外侧前线E . 下肢内侧前线15 以下各项,不属于“内风 病机的是A . 肝阳化风B . 风邪袭表C . 阴虚风动D . 血燥生风E . 血虚生风16 .以下除哪项外,均见于?素问 至 真要大论?:A . 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B .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C .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D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E . 诸气月

4、贲郁,皆属于肺17 临床上暑邪伤人容易出现气短、乏力等病症,其主要原因是A .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 . 暑邪伤人,损伤脾胃C .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D . 暑多夹湿,阻遏气机E . 暑为阴邪,纳食减少18 在中医学上,被称作“孤腑 的是A . 胆B . 胃C . 膀胱D . 三焦E . 小肠19 在一定条件下,“ 五志 和 “五气 皆可化:A . 风B . 寒C . 湿D . 燥E . 火20 脾在志为:A . 喜B . 怒C . 恐D . 悲E . 思21 称为目之约束者是:A . 白睛B . 黑睛C . 目系D . 目眦E . 眼睑22 既属 “五体 ,又属 “奇恒之府的是A . 脉B

5、. 脑C . 髓D . 女子胞E . 胆23 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A . 足少阳胆经B . 手少阳三焦经C . 手太阴肺经D . 足厥阴肝经E . 手少阴心经24 “ 大实有赢状 所反映的病证是A . 真寒假热证B . 真热假寒证C . 真实假虚证D . 真虚假实证E . 虚实错杂证25 “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是属:A . 木克土B . 木乘土C . 土侮木D . 母病及子E . 子病犯母26 导致阴损及阳的理论根据是A . 阴阳互根B . 阴阳对立C . 阴阳互用D . 阴阳转化E . 阴阳制约27 导致 “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 所定,惊慌失措的因素是A . 喜B . 怒C

6、. 思D . 惊E . 悲28 以下哪项不属于暑邪致病特点:A . 其性炎热B . 耗气伤津C . 多挟湿邪D . 暑易动血E . 暑为阳邪29 六淫中最易导致出血的是:A . 寒邪B .足少阴经E .带下清稀而多B .湿邪C .足厥阴经47 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的“ 所不胜C .D .暑邪火邪D .E .足太阴经 足阳明经是A .木E .燥邪38 阳气缺乏之人,慎用寒凉药物,B .火29 “肾主纳气指的是属于的治那么是C .金A .摄纳肺吸入的清气A .因时制宜D .水B .固摄肾中的元气B .因人制宣E .土C .固摄体内的精气C .因地制宜48 形成多种代谢异常的病变,是气D .摄纳生成

7、元气D .治病求本的哪一功能失常:E .摄纳后天的水谷精气E .扶正祛邪A .推动作用30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响于体表39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温煦作用的部位是A .心者,生之本C .防御作用A .孙络B .肺者,罢极之本D .固摄作用B .十二经筋C .肝者,气之本E .气化作用C .十二皮部D .脾者,封藏之本49 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D .十五别络E .肾者,仓廪之本A .心肝脾E .浮络40 ?内经?所说的命门指的是:B .肺肝肾31 “恶心、呕吐所属的是A .左肾右命门C .肺脾肾A .证候B .两肾总曰命门D .心肺肾B .体征C .命门为“水火之宅E .肝脾肾C

8、.病症D .命门即“七节之旁,中有小心50 证候虚实的“ 虚 指的是D .疾病E .命门者,目也 “A .体质虚弱E .状态41 就肺来说脾对肺的生理联系在五B .气血虚弱32 所谓 “内陷 是指:行学说中属于:C .正气缺乏A .外感温热邪气,由卫分迅速深入血A .生我D .邪留伤正分B .外感寒邪,由表及里B .C .克我 我生E .51精气虚衰 能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的C .D .温热邪气由营分传到血分外感寒邪,不经肌表,直接出现胃D .E .我克 反克是:A .精肠病症42 阴阳偏胜形成:B .气E .以上皆非A .实证C .血33 是谁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 为防治B .里证D .津

9、液原那么的:C .热证E .水谷精微A .王孟英D .寒证52 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B .叶天士E .表证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C .张仲景43 以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A .元气D .张景岳组成局部的气称为:B .宗气E .张从正A .元气C .营气34 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B .宗气D .卫气根本:C .营气E .肺气A .心D .卫气53 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B .肝E .中气法,其机理在于:,其机理在于:C .脾44 “ 实 的病机最根本的是:A .气能生血D .肺A .痰浊壅盛B .气能行血E .肾B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C .气能摄血35 以下不属七情内伤

10、致病特点的C .气血瘀滞D .血能载气是:A .直接伤及内脏D .E .脏腑功能紊乱 水液贮留E .54血能生气 宣发卫气的脏是:B .影响脏腑气机45 根据阴阳学说,以下属阴的是:A .心C .出现紫绀、失荣A .外向的B .肺D .皆从心而发B .温热的C .脾E .病情变化与情志有关C .无形的D .肝36 七情致病首先影响的是D .静止的E .肾A .脏腑E .运动的55 以下与情志抑郁关系密切的是B .气机46 以下哪项不属“肾气不固的临床表A .心神失常C .D .血液经脉现:A .浮肿B .C .肺气虚弱 肝失疏泄E .气血B .遗精D .肾精缺乏37 肝的经脉名称是:C .早泄

11、E .脾失健运A .手厥阴经D .小便失禁56 奇经的功能之一是A . 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 脉在体内的联系 B . 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 脉在肢体的联系 C . 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D . 能约束纵行诸经 E . 维络诸阴经、阳经 57 各脏阴阳的根本在于: A . 肝 B . 心 C . 脾 D . 肺 E . 肾 58 以下哪项指心而言: A . 生之本 B . 气之本 C . 罢极之本 D . 封藏之本 E . 后天之本 59 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 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A . 推动与温煦 B . 防御与固摄 C . 推动与固摄 D .

12、 气化与推动 E . 气化与温煦 60 真热假寒的病理是: A . 阴损及阳 B . 阴盛那么寒 C . 阳虚那么寒 D . 阳盛格阴 E . 阴盛格阳 61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那么肺为: A . 阳中之阴 B . 阳中之阳 C . 阴中之阴 D . 阴中之阳 E . 阴中之至阴 62 过食酸味食物可致: A . 肝盛乘脾 B . 肾盛乘心 C . 脾盛乘肾 D . 心盛乘肺 E . 肺盛乘肝 63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 . 热者寒之B . 寒凉以制阳亢C . 补阴以制阳亢 D . 阴中求阳 E . 阳中求阴 64 “格阳 病证的本质是: A . 阴寒内盛 B . 寒湿内盛 C . 阴盛于内D . 邪气偏盛 E . 虚阳外浮 65 能使血液不逸出脉外是气的: A . 推动作用 B . 温煦作用 C . 防御作用 D . 固摄作用4 肺的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A 吸入自然界清气B 排出汗液C 肃清肺和呼吸道中的异物D 生成宗气E 促进清气、津液、水谷精微向下布 散正确答案:A,C,E 考生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