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files.study.yanxiu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64719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files.study.yanxiu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files.study.yanxiu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files.study.yanxiu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files.study.yanxiu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files.study.yanxiu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files.study.yanxiu》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files.study.yanxiu(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 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 胥苏雅【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意象。2、了解如何把握物象的特征,分析寓于物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物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咏物诗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教学重点】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看懂一首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代文人学士读诗,爱诗也写诗。探访古迹要写诗,饯别辞行要写诗,纵情山水要写诗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了内容种类丰富多彩的诗,或咏史怀古,或托物言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一起体悟诗中作者的志向与情感。二、回顾旧知A.什么是咏物诗?明确:咏物诗指那些以

2、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的诗歌。B.咏物诗的特点归纳:1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C.鉴赏步骤: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即品味诗人将什么感情寄托

3、于物,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特别是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三、实例分析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分析: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松 环境特点:山谷间瑟瑟呼啸着狂风,满天冰霜惨惨凄凄。(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正面描写)3作者为人:建安时代的一位很有骨气并有正气的文士。4所言之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

4、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5手法分析: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环境烘托【答案】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1分),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1分),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1分)。小结:鉴赏咏物诗,一般的流程是:“所咏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 因此,首先要弄清诗中物象的特点包括: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四、实时练习练习1: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阅读步骤: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

5、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练习2 早梅 张谓唐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梅花什么特点?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阅读步骤: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环境烘托)自身特点: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

6、玉条 (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4所言之志:歌颂了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不怕冰雪严寒的顽强精神,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5手法分析:1)首尾照应 2)环境烘托 3)咏物明志。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梅花什么特点?【答案】洁白无瑕 花开繁茂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答案】 是承“迥临村路”, 诗人笔下的梅是远眺之景;是“不知近水花先发”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答案】不怕冰雪严寒的顽强精神 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 远离人群的孤傲性格(答到两点均可得分)第二课时:一、导入:

7、(回顾咏物诗的鉴赏步骤:“所咏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弄清诗中物象的特点包括: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二、巩固提高:练习1.北陂杏花王安石宋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与两种形象有关,它们分别是 。2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 析: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

8、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与两种形象有关,它们分别是树上的杏花倒映在水中的花影。2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3.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和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抒情言志。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练习2.海 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

9、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1、东风:春风2、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3、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4、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2后两句抒情时使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解析:本诗前两句“袅袅”写出海棠婀娜的情态,“崇光”写出了海棠外形的光彩明艳,“香雾”写出了海棠香气袭人,“东风”“空蒙”“月转廊”则点明

10、了海棠所处的环境是在东风月色中。2后两句抒情时使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后两句的“花睡去”“红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海棠的神态。“恐”“照”写出了作者对海棠的喜爱、珍惜之情。补充注释: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后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苏轼虽然有些伤感海棠自甘寂寞、夜晚的美丽无人欣赏,隐隐有怀才不遇之叹,但是随即如知音般秉烛陪伴花朵,表现出他惜花爱花以及一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潇洒达观精神。【教学反思】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形象有较深的理解,特别是对诗歌形象的答题技巧有很好的把握。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有时拿到一首诗根本就看不懂,所以在今后的诗歌专题教学中,在教学生如何看懂诗歌方面还要下点功夫。我相信,学生只要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会有更大的兴趣,得分自然会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