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参与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640810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学生参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注重学生参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注重学生参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重学生参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学生参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效率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个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参与广度参与深度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最有效的成功教学是让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知识脉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客观要求转化成为发自内心的迫切愿望,从而启发思维、挖掘潜力、主动求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两个“注重”。一、注重参与广度,引导全体学

2、生参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一个广度问题,即参与的人数是否面向全体,这是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要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方面要吃透新课标教材,另一方面要研究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制定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各层学生都能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避免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圆”的周长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将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要能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解决和例题类似的习题。第二层目标能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稍有变化的习题。第三层目标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后

3、进生通过学习也能解决一些基本习题,而优生则能创造性运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稍复杂的习题,使后进生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优生则得到更高要求的训练。2、课堂提问要分档。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问必须考虑全体学生,使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所获,全体得到提高。这样,就要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提问来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老师在黑板上依次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然后让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用尺去量求这些图形周长所需要的条件,并求出周长,让学生在操作和提问中理解图形周长的定义和求法。即一般性的问题让这部

4、分学生回答;让中等生回答一些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问题;对优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一个半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它的周长?”。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并获得成功。当然,对优生也不能总是提难度大的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会感觉简单的问题总轮不到我,从而影响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3、课堂练习设计要分组。为了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课堂练习必须增大弹性,反对“一刀切”,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兴趣完成。如把课堂练习题分成基本习题和选做题,基本习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做,选做题则鼓励大家做一做,试一试。对于可以一题多解的题目则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例如在教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5、课时,对于752+732532和(75+7353)2这两种列式,全班学生都知道了。我不急于讲下一个内容,而是继续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吗?于是学生们经过一翻思考后,有不少学生想出了新的解法752+(75)23还能指出(75)2恰好是上面长方形的周长。(5+3)27532,(5+3)2是右面长方形的周长。这样在一道题里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可贵品质。4、评价反馈要分度。对学生的回答等进行分度评价,即对好差生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差生判分适当松些,对优生判分适当严些;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对中差生松些,对优生紧些。使中差生在反馈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6、和内驱力。二、注重参与深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还有一个深度问题,即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个体“动”起来,即要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情。1、设置悬念,创设情境。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个长方形,然后请位学生拿把尺去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所需要的数据,并全班马上计算周长;接着画个正方形,然后学生一样拿尺去量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所需要的数据;然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同样让学生去量求它们周长所需要的数据。最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圆

7、,结果拿尺的这位同学不知道怎么去量了,束手无策。这时我说:“如果能找到计算圆周长公式就好办了”。然后在黑板上的圆旁边画一个“?”,留下教学悬念。接着引导学生探索求圆周长的方法。这样,学生是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有目的、有兴趣。2、精心设计,启迪思维。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增加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自觉参与学习。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老师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更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把思维指向知识的关键处和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直觉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如还是承接上面“圆的周长”这

8、节课,让学生用尺量黑板上圆的周长,学生束手无策时,启发学生“化曲为直”,用圆形学具在尺上滚动一周就是圆的周长了。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实物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入课本15页的表格。教师问: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怎么的关系呢?教师说明,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一般是研究它们的“加、减、乘、除”这四种。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相减、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规律。而在计算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时,得出了一定的规律: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从而,研究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存在着倍数关系。3、探索问题,揭示矛盾。“学贵有疑”,如六年级第二学期我在复习单位换算这一节课时,就有一位学生向我提出

9、了一个他在网络看到的数学疑问:1元=100分=10分10分=1角1角=0.1元0.1元=0.01元=1分他还加了句,最终1元=1分,人民币贬值了。他这一问,激起了全班的议论,大部分学生都凭直觉说,这个问题肯定是错的,1元怎么会等于1分呢?也有部分学生说,从他所说的过程来看,又找不出什么毛病来,好象又是对的哦。我适时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个问题质量高,有价值。由于这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教师又对学生的提问加以肯定,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大家在讨论中发现,这个问题在第二行就出现问题,100分不等于10分10分,而应该100分=1010分。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帮助学生学会探索,引导他们把握知识本质的东西,就会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从而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就能使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优化组合,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