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64025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丧葬礼仪对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丧葬礼仪对比哀悼人死为丧,处理尸体为葬,丧葬礼显然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丧葬 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 亡、对死者的哀悼。诞生礼在婴儿未曾出世前已经开始,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 人生的前展;丧葬礼正好与之相对,在人已经去世后举行,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 理人生的后拓。1诞生礼把人接进社会来,丧葬礼把人送出社会去。一头连着生, 一头连着死。正是在这种生死对照、来去比较的情况下,丧葬礼的种种特点才得 以凸显。丧葬方式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 因此,不同地方,丧葬礼俗各不相同。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重肉身,轻灵魂

2、,认为生者与死者的联系 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西方宗教性的丧葬礼仪以肃穆、庄严和简约 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下面通过比较中西 的丧葬礼仪来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丧葬文化。一、中国的丧葬礼仪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 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死亡意味着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结,也是另一个生 命的开始。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中华习俗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葬礼仪式有 许多的讲究和说法,让后辈之人去遵守它,以彰显出死亡的庄严肃穆。1、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人们采取丧葬礼俗,最终目的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为了

3、不使死者发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灵。由此可见,中国的丧葬礼仪,是 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时至今日,丧葬礼仪仍残 存着不少的旧痕迹。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 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 间的精神联系之中。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 一细节。2“丧葬”一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葬俗多种多样,丧礼上 的物品亦是百态纷呈,但却始终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着。人类早期的丧葬活 动只是为了保护尸体,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智力的逐步增长, 产生了灵魂观

4、念,认为人具有“灵魂”和“肉体”两个部分。人的死亡是“灵魂” 离开了“肉体”,所以“肉体”就没有了知觉,将来,“灵魂”还会回到“肉体” 里来。因此,丧祭上才会出现各种各样为死者“上路”所准备的物品,只是希望 将死者的“肉体”保护好。2、主要的丧葬方式在我国民间,人死后都要葬,因为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死去的人才能够得到 解脱,或重生。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环境的不同,葬式也多种 多样,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崖葬、天葬等。比如,最为普及的土葬,人 们认为人死后要“入土为安”,只有把死者土葬,死者才能够安息,这也表示“回 归自然”。无论哪种方式,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3、丧葬的流程人死之

5、后,就会举行一系列的丧葬礼仪,它表示一个人完成了他一生的全部 行程,最终脱离了社会。但因为传统观念和迷信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 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民间普遍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死亡不过是灵魂和 肉体的分离。人死后,灵魂不但仍能和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能够投胎转世。 在这种认知下,丧葬礼仪也成为人生一项重要内容,而丧葬的流程也是很有讲究 的。主要程序是:停尸仪式报丧仪式吊唁仪式入敛仪式丧服仪 式出丧择日仪式哭丧仪式下葬仪式做七招魂和送魂。现代丧葬礼仪有下面一些具体礼节:成立治丧组织、发讣告、赠挽联、唱挽 歌、献花圈、戴黑纱白花、守灵、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等。4、丧后祭祀,悼念

6、亡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也称“鬼节”,使我们悼念亡魂 的日子。也许是天意,也许是迷信,每到人们缅怀已故的亲人时,上天或许也感 受到了人们的思念,所以和人们一起流泪。中国的死亡观念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民族的特点: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 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这是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相一致的,事死如 生与重生并不矛盾,事死如生的根本目的是要以死庇生。丧葬礼是在为死者服务, 更是在为生者服务。中国的丧葬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 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也明白 中国有这么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二、西方的丧葬

7、礼仪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 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 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葬礼仪式多在教 堂举行。1、西方丧葬礼仪的形成西方丧葬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 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 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 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 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

8、 魂平等”的原则。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 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西方崇尚 “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 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2、主要的丧葬方式西方的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西方 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 购物的场所。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 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一年

9、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 盛开。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 或土堆。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 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二,但有最长期限规定。3、丧葬的流程西方丧葬的主要程序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 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现代西方,社会工作兴起,对西方丧葬礼俗改革又推进了一步。丧事不再是 各自操办,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服务。宗教仪式、纪念仪式均在殡仪馆进 行。送葬也由殡仪馆灵车送。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殡仪馆接送尸体时,其 它车辆主动让道,并鸣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肃立。三、中西丧葬礼仪的主要差异1、宗教文

10、化不同中国: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 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西方: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西方丧葬礼俗主 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 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42、伦理文化不同中国:秦汉以后汉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一种伦理文化。儒家 伦理学中以“孝”为核心,并将其提升到最高范畴的地位。西方:西方的伦理道德观,是宗教伦理、个人本位、利权平等、崇尚亲爱等。 在西方的丧葬礼仪中,除重视的对上帝的尊崇外,没有中国

11、的那种浓重的“孝悌” 思想,不是重殓厚葬,而是简丧薄葬,重在安葬灵魂。因此在丧葬礼仪中没有了 中国的那些繁文缛节。3、颜色文化不同在传统的丧葬中,中西方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颜色。 中国:在中国,丧礼则以白色示悼念。据说,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由此, 人们把老人的寿终正寝看做“白喜事”。西方: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黑色。美国的丧葬礼仪中,所有的灵车一律为黑色, 车窗遮有黑纱。送葬人一律身着黑色系的衣服,男子打黑色领带。参加者身着黑 色的衣服或佩带黑纱,以示对逝者的哀悼。人们需要黑色文化来摆脱对死亡的恐 惧,并将它形象化和实在化,这是人们潜在的需要。4、礼物文化不同中国:在中国,丧礼是没有人送鲜花的,一般

12、要送的是白色的祭幛,用以表 示哀伤。西方:西方国家的葬礼上,亲戚朋友悼念死者,鲜花必不可少,参加葬礼的 人,一般都要为死者献唐菖蒲花或白色的百合花,以表示哀悼。综上,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 释。中西方丧葬礼仪差异的根源最终在于:中华文化在根底深处一直没有摆脱人 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现在,中西方文 化的交融和互补,使得现代的丧葬礼仪相互之间越来越接近,从而进一步达到真 正的“中西合璧”。参考文献:1 黄勇.人生礼俗.京华出版社.2005 年5 月.2 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丧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年 2 月.3 姜越.婚冠丧祭-传统婚丧民俗解析.现代出版社.2010 年5 月.4 钟鸣旦著,张佳译.礼仪的交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9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