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惯伴随人的一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63918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习惯伴随人的一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摘要习惯伴随人的一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摘要习惯伴随人的一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摘要习惯伴随人的一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摘要习惯伴随人的一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习惯伴随人的一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摘要习惯伴随人的一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发展形成的。小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行为方式还没有定型,喜欢模仿,可塑性很强。相比成人,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悲观的情绪比积极的情感更能影响人。对不良行为,小学生往往会不加区分的全部接受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习惯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关键词 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

2、,是在人头脑中建立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一种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不需意志努力,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培根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1乌申斯基曾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2这些都说明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加强小学

3、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关键内容。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一 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小学生自觉按照教师要求去做,改“要做”为“我要做”。如对小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孝敬父母”等教育时,先让他们自己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是不这么做又会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比较“对”和“错”,教师及时引导,使他们得出“为什么”结论。当然,进行说理引导时,教师也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分析案例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如现在大多数小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有些

4、小学生不知道怎么正确使用这些钱。有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帮助学生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让学生通过计算出来的数字明白不应该乱花钱的作用,并建议他们用同样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这些事例的对比,小学生就能形象地感到不乱吃零食的作用,从而能乐意并主动地节约用钱。把多余的钱用来做其它更有意义的事。3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是一个个完整的、有思相的个体,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说,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授方法至关重要。(一)家庭、学校、社会、学生一起努力学生们不光只在学校接受教育,他们绝大多数的时

5、间是在社会、家庭中度过的,都会对学生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也是不行的。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下面三个措施:1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保持完美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光要用真心去激励小学生,还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2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培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评判

6、是非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就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学校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其他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同时学校还要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反映小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等,以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他们的行为。3学生本身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校里,除了教师

7、,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教师要经常观察他们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发生。有许多小学生在教师面前可能有所收敛,但在学生之间便会“原形毕露”。如纵容他们,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小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初就受到教育并努力改掉。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当一个好的行为出现之后,不断地进行强化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二)注重强化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容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8、不断地巩固。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利用好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外部强化的手段。让小学生不断地将好的行为内化为他自身行为的一部分。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因为缺乏自我控制力,外部强化手段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适当的外部强化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引导小学生行自觉地遵守,同时在课堂上加强指导,适时地进行检查督促。经过课堂的教授练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初步形成了。再逐渐把它延伸向课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固定下来。同时,教师

9、要也应该聂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平时与家长多进行交流,对小学生在家的行为提出建议,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依学龄段分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进行。如一、二年级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的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三、四年级开始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对他们的教育应该多用事例去感化,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基本上由他律转化为了自律,可以通过

10、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形式巩固常规制度。(四)注重体验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他们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少先队指导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如“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好时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各项竞赛活动,都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的精神。(五)榜样激励人们也常说,学生身上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影子。教师举手投足间都体现着对学生的教育。我人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

11、他们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小学生接受力强的特点,要经常给他们讲名人的故事,使他们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教师要做好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教师要在小学生中找出行为表现较好的,在全班树立为榜样,使其他学生自觉地向(六)及早发现并纠正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矫正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加压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假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不会遭到

12、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地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学生施加必要的“压力”,是教育学生的必须,也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我所教的二年级的学生黄桂娇经常不完成作业,教育了几次都不见效。后来我从她家长口中了解到她喜欢画画,于是每天下午放学我就留她下来单独教她画,必须画好才行。慢慢地她越画越好,于是我趁机对她说:“既然你能把画画好,那么作业也能做好,你看你画的画多好,教师希望你能做到,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如果以后你能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教师可以再教你一些好看的画画方法。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就不教你,还会被留下来把作业做完。”在其父母的配合

13、下施“压”下,她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渐渐消失了。这种方法的运用,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对学生的“压”力,变成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动力。2.疏“远”法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由于受到外界这方面或那方面强化刺激的缘故,小学阶段不少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再加上校门口一些小贩的诱惑,助长了这一习惯的形成。4如:二年级的张浩爸妈在外务工,爷爷对他十分娇惯,每次放学缠着爷爷要钱买东西吃,我得知后,对张浩进行了说理教育,并让他“立个人账单”合理利用零花钱的同时,开始让家长对其硬缠软磨不予理睬。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他放学后,买零食的行为就再也没有了。又如:二年级调皮的李强经常在课堂上哗众取宠,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一

14、天我故意支开他,对全班同学讲:“李强同学扰乱班级纪律,这是他的个人错误,也是大家的责任,因为他每一次出洋相,搞恶作剧,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看着、笑着,他会认为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如果他再这样时,大家都不理睬,他会自讨没趣,停止这种行为的。”同学们都试目以待。后来当他故伎重演时,其他同学不再关注,而是故意疏远他,他就渐渐觉得没意思,就不再这样做了。这也使同学们对教师的话深信不疑。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集体力量,形成正确舆论,通过集体来影响并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做到上述几点还不够,如果缺少督促,许多不良的行为往往会死灰复燃。因此,监督也是必要的环节。三 形成制度、互相督促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

15、强,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时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一)班干部监督我充分利用班干部的作用,因为他们时刻处在班级中,更能了解情况。同时,也要对班干部进行约束,让他们以身作则。首先自我督促,再让他们督促其他同学。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差错,及时向教师反映,及时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比如:背书。由于时间紧,学生多,内容多,就只好让班干部去做了。班干部在我这里背,其余的学生在班干部那里背。有一次,一个同学还没背,一位班干部就将他放走了。有同学把这个情况给我说了,我就将这位

16、同学叫到我办公室询问,他说他已经会背了,我就让他再背一遍给我听,结果他不能全部背出。我就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也诚肯地改错。从这以后每一件事他都专心去做。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成绩、表现都和以前大不相同了。5(二)教师监督首先,教师在督促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作则。因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 由于教师比学生更有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教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教师要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其次,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要坚持天天讲、检查、提醒、讲道理。事实证明,在严格的训练中,大部分学生慢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