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639082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学问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讨论人们如何合理运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意无限多样的须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讨论人与社会如何进展选择,来运用可以有其他用处的稀缺的资源以便消费各种商品,并在如今或将来把商品支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与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与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与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与阅历;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讨论成果;

2、三是经济理论的讨论与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削减,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与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须要具有无限增长与扩大的趋势,为了满意这种须要,就要消费更多的物品与劳务,从而须要更多的资源但在确定时期内可用于消费的资源与人们的须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讨论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展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意人们须要的 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闻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消费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

3、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的,而这种目的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常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与注解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化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开展阅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

4、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头,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头,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头)-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头,由货币学派、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讨论的详细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

5、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与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承受的个量分析的方法,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支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消费性资源支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上平衡价格与平衡产量是如何确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承受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的,从总供求的角度讨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开展,以与怎样通过宏观调控到达资源的充分利用它讨论的

6、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程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络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根底,假设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讨论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根底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与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根底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与国家干预 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平衡分析平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气到达平衡所须要的条件以与平衡到达时会出现的状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讨论的经济问题中涉与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

7、因变量到达平衡时所须要的条件与会出现的状况平衡分析有部分平衡与一般平衡之分 2实证分析与标准分析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前者在说明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动身,力求说明与答复经济现象“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根底上意料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后者以确定的价值推断为动身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答复“应当是什么”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进展的分析,少数属于标准分析,根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 3静态分析、比拟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互相作用下所实现的平衡状态的特征,它讨论的

8、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拟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更后,原有的平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更,并分析比拟新旧平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更序列的根底上,讨论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互相作用在平衡状态的形成与变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更过程中的平衡状态的实际变更过程假设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拟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挪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常常运用的比拟静态分析法 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比照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事实上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

9、中,自变量的微小变更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更,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与平均量分析,能更准确地描绘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二章需求与供应曲线概述以与有关的根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讨论是在三个逐步深化的层次上进展的:第一个层次是讨论单个消费者与单个消费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讨论单个市场的价格的确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讨论一个经济社会中全部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确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淌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讨论单个消费者、单个消费者与单个市场的部分平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全部单个市场同时

10、平衡(一般平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平衡理论为动身点,阐述了一般平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抑制“市场失灵” 2微观经济学的根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确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程度下情愿而且可以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置欲望与购置实力两层含义只有购置欲望而没有购置实力,或者只有购置实力而没有购置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影响该商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需求数量是全部影响这种商品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

11、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始终线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更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削减;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态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应曲线 1供应:指消费者在确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程度下,情愿而且可以供应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应意愿与供应实力两层含义只有

12、供应意愿而没有供应实力,或者只有供应实力而没有供应意愿,都不能算做供应 2供应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应数量与影响该供应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影响供应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供应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供应数量是全部影响这种商品供应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供应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供应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应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应量)当供应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供应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应曲线为始终线 3供应定理:指商品的供应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更关系价

13、格上升,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供应量削减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应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供应曲线的形态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应与价格为正向关系,除了价格以外,供应还受消费本钱、消费技术程度、相关商品价格与消费者对将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应数量的变动为供应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应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应之间正向关系的供应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应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平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

14、场的平衡出如今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应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平衡点平衡点上的价格与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平衡价格与平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与供应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更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挪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更 3供应量的变动与供应的变动:供应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15、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应数量的变动供应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应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应状态的变更供应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应数量的变动供应的变动表现为供应曲线的位置发生挪动,它会引起整个供应状态的变更 4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平衡价格与平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应变动分别引起平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与平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平衡价格上升,平衡数量增加;需求削减,使平衡价格下降,平衡数量削减供应增加,使平衡价格下降,平衡数量增加;供应削减,使平衡价格上升,平衡数量削减 第五节弹性理论 1需求的

16、价格弹性:表示在确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响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公式为:ed=-(Q/P)(P/Q)式中Q与P分别表示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动量,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公式为:ed=-(dQ/dP)(P/Q) 4供应的价格弹性:表示在确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应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它是商品的供应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5需求的穿插价格弹性:表示在确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响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