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63862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体金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胶体金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胶体金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胶体金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胶体金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体金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金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胶体金-概述胶体金(colloidal gold),又称金溶胶(gold solution),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在l150nm之 间的金溶胶,属于多相不均匀体系,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胶体金可以作为标记物用于免 疫组织化学,近10多年来胶体金标记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免疫分 析在药物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发展,并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 视。胶体金-结构 胶体金(colloidal gold)也称金溶胶(gold solution),是由金盐被还原成原金后形成的金颗 粒悬液。胶体金颗粒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 核表面的是

2、内层负离子(AuC12),外层离子层H+则分散在胶体间溶液中,以维持胶体金 游离于溶胶间的悬液状态。胶体金颗粒的基础金核并非是理想的圆球核,较小的胶体金颗粒基本是圆球形的,较大的胶 体金颗粒(一般指大于30nm以上的)多呈椭圆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胶体金的颗粒形 态。胶体金-特征性质胶体金因而具有胶体的多种特性,特别是对电解质的敏感性。电解质能破坏胶体金颗粒的外 周永水化层,从而打破胶体的稳定状态,使分散的单一金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从液体中沉 淀下来。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有保护胶胶体金、加强其稳定性的作用。呈色性微小颗粒 胶体呈红色,但不同大小的胶体呈色有一定的差别。最小的胶体金(25nm

3、)是橙色的, 中等大小的胶体金(1020nm)是酒红色的,较大颗粒的胶体金(3080nm)则是紫红色 的。根据这一特点,用肉眼观察胶体金的颜色可粗略估计金颗粒的大小。光吸收性胶体金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单一光吸收峰,这个光吸收峰的波长(入max)在510 550nm范围内,随胶体金颗粒大小而变化,大颗粒胶体金的入max偏向长波长,反之,小颗 粒胶体金的入max则偏于短波长。胶体金-鉴定和保存胶体金的制备并不难,但要制好高质量的胶体金却也并非易事。因此对每次制好的胶体金应 加以检定,主要检查指标有颗粒大小,粒径的均一程度及有无凝集颗粒等。在日光下仔细观 察比较胶体金的颜色,可以粗略估计制得的金颗粒的

4、大小。当然也可用分光光度计扫描入 max来估计金颗粒的粒径。制备的胶体金最好作电镜观察,并选一些代表性的作显微摄影, 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定胶体金的平均粒径;良好的胶体金应该是清亮透明的,若制备的胶体金 混浊或液体表面有漂浮物,提示此次制备的胶体金有较多的凝集颗粒。胶体金在洁净的玻璃器皿中可较长时间保存,加入少许防腐剂(如0.02%NaN3)可有利于 保存。保存不当时会有细菌生长或有凝集颗粒形成。少量凝集颗粒并不影响以后胶体金的标 记,使用时为提高标记效率可先低速离心去除凝集颗粒。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始于1971年,Faulk等应用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 观察沙门氏菌,此后他们

5、把胶体金与多种蛋白质结合.1974年Romano等将胶体金标记在第二 抗体(马抗人IgG)上,建立了间接免疫胶体金染色法。1978年geoghega发现了胶体金标 记物在光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在免疫化学中的这种应用,又被称为免疫金.之后,许多学 者进一步证实胶体金能稳定又迅速地吸附蛋白质,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无明显改变.它可以 作为探针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多糖、蛋白质、多肤、抗原、激素、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 确定位,也可以用于日常的免疫诊断,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因而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 等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电镜水平的免疫金染色(IGS),光镜水平的免疫金银染 色(IGSS),以及

6、肉眼水平的斑点免疫金染色技术日益成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胶 体性质胶体金颗粒大小多在1100nm,微小金颗粒稳定地、均匀地、呈单一分散状态悬浮 在液体中,成为胶体金溶液。近10多年来胶体金标记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免疫标记技 术.胶体金免疫分析在药物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发展,并越来越受到 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胶体金-制备方法氯金酸(HauC14)是主要还原材料,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还原制备金溶胶,常用还原剂有柠 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氧化钠等。根据还原剂类型以及还原作用的强弱,可以 制备0.8nm150nm不等的胶体金。常见的制备方法有一下几种:1、紫外光引发还

7、原可制备金溶胶其还原过程经历了自由基机理。用紫外可见光谱观察 了不同反应时间溶胶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反应2h时明显出现金溶胶粒子,7h后氯 金酸基本转化完毕。同时,研究了稳定剂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的加入对还原过程的影响,结 果表明,PVP的加入不仅稳定了溶胶,而且降低了反应速率.用SEM观察了溶胶粒子聚集体的形 貌.最后以1,4-bis(4-vinylpyridyl)phenylene为探针分子研究了这种溶胶的SERS活性.2、纳米金溶胶制备一一以水为分散介质,PVP为分散剂,抗坏血酸作还原剂,用较高浓度的氯 金酸溶液,在弱酸性条件下,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得球状、最大粒径为20nm的金溶

8、胶结果表明, 还原剂用量为抗坏血酸/Au(摩尔比)=3,PVP的用量取PVP/HAuCl4(质量比)=1,还原体系自身pH 值35,常温293K为金溶胶制备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金粉粒度小,分散性好,且十分 稳定,无反溶现象.3、磷钼酸作为光催化还原剂制备纳米金溶胶一一由于DMF与磷钼杂多阴离子间的电荷转移 作用,导致钼系杂多酸可成为制备纳米金溶胶的光催化还原剂.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作用 及光照时间、DMF用量等是影响纳米金的形成和形貌的主要因素,选择适宜的合成条件可以 得到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金溶胶.4、超短脉冲激光诱导制备金溶胶的方法一一其制法为以氯金酸浓度在05mmol/L范

9、围内 的水溶液作为反应溶液,调节可见/近红外超短脉冲激光光束并聚焦,利用焦点附近的光束 辐照氯金酸水溶液来制备金溶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和装置简单,无需还原剂的引入, 制备的金溶胶浓度高,稳定性好,杂质含量非常低,可用作高级非线性光学薄膜的前驱体, 催化材料,也可用作食品、饮料及化妆品的添加剂。6、一种采用激光轰击固液界面连续制备纯净金溶胶一一本发明系采用聚焦脉冲激光束在适 当气体保护下轰击浸于连续流动液相中的,不断相对移位的金靶表面,在固液界面产生高温 高压微区而生成纯净的金溶胶流出反应器。本发明方法可连续制备纯净的金溶胶,不含过量 还原剂及其反应副产物、保护剂、分散剂等有害杂质,无须提纯

10、,作为添加剂可直接应用于 微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医学、免疫标记以及食品、饮料、饮用水、酒类、化妆品 等行业。胶体金-应用1、胶体金在电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应用电镜水平的研究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其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应用不同 大小的颗粒或结合酶标进行双重或多重标记。直径为315nm胶体金均可用作电镜水平的 标记物。315nm的胶体金多用于单一抗原颗粒的检测,而直径15nm多用于检测量较多的 感染细胞。胶体金用于电镜水平的研究,主要包括:细胞悬液或单层培养中细胞表面抗原的观察。 单层培养中细胞内抗原的检测。组织抗原的检测。金标记在电镜水平的应用,主要方法包括:包埋前染色、包埋后染色、免

11、疫负染色、双标记 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等。实验证明,该法样本用量少、检测速度快、对比明显、操作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既可 用于抗原检测,也可用于抗体检测,因此,可同时适用于科研和诊断。2、胶体金在光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同样可用做光镜水平的标记物,取代传统的荧光素、酶等。各种细胞涂片、切片均可 应用。主要用于:用单克窿抗体或抗血清检测细胞悬液或培养的单层细胞的膜表面抗原。 检测培养的单层细胞胞内抗原,组织中或亚薄切片中抗原的检测。胶体金用于光镜水平的研究,可以弥补其它标记物不可避免的本底过高和内部酶活性干扰等 缺点。3、胶体金在流式细胞仪中的应用:应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分析细胞表

12、面抗原,是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技 术之一。但由于不同荧光素的光谱相互重叠,区分不同的标记困难,因此必须寻找一种非荧 光素标记物,用于流式细胞计数。这样可以同时进行几种标记。该标记物必须能够改变散射 鱼,胶体金可以明显地改变红激光散射角,因而可以作为流式细胞仪的标记物之一。4、凝集试验:单分散的免疫金溶胶呈清澈透明的溶液,其颜色随溶胶颗粒大小而变化,当 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专一性反应后出现凝聚,溶胶颗粒极度增大,光散射随之发生变化, 颗粒也会沉降,溶液的颜色变淡甚至变成无色,这一原理可定性或定量地应用于免疫反应。5、免疫印迹技术(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是一种较新的免疫化学技术。用

13、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得到的区带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然后用酶免疫法(或免疫荧光、 RIA)进行定量。免疫胶体金也可用于该法的定量。转移后的硝酸纤维素膜与某特异性的抗体保温后,再与经 葡萄球菌A蛋白致敏的胶体金温育,彻底洗去多余的胶体金,根据膜上胶体金颗粒颜色深浅 可测知样品中的特异性抗原。利用金颗粒可催化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这一原理,采用银显影剂增强金颗粒的可见性,更可 大大提高测定灵敏度,检测下限可低至0.1ng,这种免疫金银染色法应用已日趋广泛。由于胶体金免疫印迹技术简便、快速,且有相当的高的灵敏度,在临床免疫诊断上有很大的 应用潜力。6、胶体金在肉眼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取代传统三大

14、标记物,用于肉眼水平的免疫检测中。除了胶体金本身具有的特点外, 还有以下优点:试剂和样本用量极小,样本量可低至12ul;不需Y一计数器、荧光显 微镜、酶标检测仪等贵重仪器,更适于现场应用;没有诸如放射性同位素、邻苯二胺等 有害物质参与;实验结果可以长期保存;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检测速度。金标过程中, 无共价键形成,是一定离子浓度下的物理吸附。因此几乎所有的大分子物质都可被金标记, 标记后大分子物质活性不发生改变。实验结果表明,胶体金的敏感性可达到ELISA的水平。 而结合银染色时,检测的敏感性更大大提高。田胶体金-注意事项1、氯金酸易潮解,应干燥、避光保存。2、氯金酸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

15、在配制氯金酸水溶液时,不应使用金属药匙称量氯 金酸。3、用于制备胶体金的蒸馏水应是双蒸馏水或三蒸馏水,或者是高质量的去离子水4、是以制备胶体金的玻璃容器必须是绝对清洁的,用前应先经酸洗并用蒸馏水冲净。最好 是经硅化处理的,硅化方法可用5%二氯甲硅烷的氯仿溶液浸泡数分钟,用蒸馏水冲净后干 燥备用。5、胶体金的鉴定和保存:胶体金的制备并不难,但要制好高质量的胶体金却也并非易事。 因此对每次制好的胶体金应加以检定,主要检查指标有颗粒大小,粒径的均一程度及有无凝集颗粒等。胶体金-影响因素影响胶体金溶液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1、胶粒间的相互吸引力。当胶粒相距很近时,这种吸引力可能导致胶粒合并变大。2、水化

16、层的带电情况。一种溶胶的各个胶粒都带有相同的电荷。同性电荷相斥,双电层愈 厚,胶粒带电量愈大,排斥力愈大,愈能阻止胶粒合并聚结,溶胶愈稳定。3、胶体界面的溶剂膜,当二固体间夹有一厚层液体时,这层液体膜有一个反抗二固体接近 的排斥力。两个胶粒要进一步接近,只有克服它们之间的溶剂化膜的斥力才有可能,因此溶 剂膜的斥力是使溶胶稳定的原因之一。胶体金-应用 1、胶体金在电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应用电镜水平的研究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 其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应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或结合酶标进行双重或多重标记。直径为315nm胶体金均可用作电镜水平的标记物。315nm的胶体金多用于单一抗原颗粒的检测, 而直径15nm多用于检测量较多的感染细胞。胶体金用于电镜水平的研究,主要包括:细胞悬液或单层培养中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