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63772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韬奋同志一生的工作和斗争 邹韬奋旧居有感 毛泽东主席在十年前韬奋逝世的时候,曾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以后己。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她之因此感感人的地方。”韬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着中国人民的痛苦的年代里,作为一个老实的爱国者而开始她的斗争,她从自己的斗争中发觉她必需和最广大的工人农民群众站在一起,而和一切反动的黑暗势力果断对立。她一心一意根据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做工作。她最终选定了共产主义作为她的奋斗目标。在她影响下,推进了千千万万的群众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韬奋一生的工作和斗争是值得中国人民纪念的。中国近代社会中产生了很多优异的知识分子。她们通常的全部曾经受到资产

2、阶级自由主义思想的教养,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巨大浪潮吸引了她们,她们逐步地摆脱资产阶级思想的限制和它的坏的影响,她们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把自已的力量贡献给人民革命的事业。这么的知识分子过去已经有过很多。因为各人的条件不一样,有的人较早一点进入革命阵营,有的人较迟部分。但只要她们真诚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总是欢迎她们的。这么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革命是有很大贡献的。韬奋就是这么的知识分子中的杰出的一个。韬奋生于一八九五年,她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家庭,早年曾在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所办的高等学校中求学。从大学毕业后。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上海的工商业机关和教育机关中过职业生活,当初她所接触到的是民族资产

3、阶级的社会环境。一九二六年以后,她全力主持“生活周刊”。“生活周刊”最初几年间的内容关键的只是谈论个人的修养问题和进行部分所谓“职业指导”。这时韬奋还没有受到中国革命的影响。即使韧奋在这时候也抱着一个求国家进步的善良愿望和为民族服务的好心。在她的刊物上也有部分评论社会和政治的文字,不过资产阶级思想的限制使她不可能向读者提出根本性的问题。当初在她的刊物上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属于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她在一九二七年三月说:“我们认为力争政治的清明和实业的振兴全部是根本要策”。一九三一年五月她说:“中国现在所急需的有三件东西,一是统一。二是生产,三是国防。”这种政治主张即使表现着对现实的部分

4、不满,然而并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秩序根本对立,反而是倾向于无须根本改变这种统治秩序而使中国根据资本主义的方向前进的改良主义的幻想。韬奋当初的这个刊物是适合于一部分未参与革命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胃口的,这部分小资产阶级首先害怕革命,想在革命以外寻求个人的出路,但在为个人生活而挣扎中四处送到障碍,也就对现实有多种不满和怨言。韬奋的刊物越来越多地反应了这种不满和怨言,在她的这时候的文章中已表现着关心社会中“小人物”的生活这一个特点。因此她的刊物受到一部分读者的拥护,刊物的发行数量逐步增加。因为刊物的发行量逐步增加,社会开始注意这个刊物。大家传说着,“生活周刊”很发达,周刊的主办人“发财”了。确实,假如韬

5、奋停止在当初的思想水平上。她就能够如同其它有些知识分子所做过的那样,靠自己的刊物来在旧社会中博取社会地位,以至日益脱离人民大众。但韬奋没有这么做。她和她所办的刊物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历了一个猛烈的转变。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下,民族危机严重地压到中国人民的头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的可耻政策和人民要求抗日救亡的意志形成严重的对立。就在这么的情形下,韬奋开始走向人民大众的队伍中去。如同大家所知道的,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开始发生了一个改变。经过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失败而退出革命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时因受民族危机的刺激,逐步改变她们的政治态度

6、,通常没有参与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群众原来关键是苦于个人出路问题,这时更不能不警觉到个人的出路和整个民族的出路之间的关联。韬奋的刊物所发生的改变能够说是当初中国政治情况的改变的集中反应之一。在发生九一八事变的这一年的年初,韬奋提出的政治主张还不过是要求统一,要求发展生产,要求加强国防,实际上表现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不过经过九一八事变后,她在同年十一月惯然写道:“我们天天看报以后,对于内政外交的种种消息非廉耻丧尽心肝灭绝,不能不难过”!并说,要“大胆警告当局”,“政府所恃者不过几枝枪杆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众为自己及卫护民族计,随时有爆发的机会,起来拼命。”韬奋这时候的想法代表当初很多初步觉

7、醒的人,她们开始看出,靠国民党的反动政府是既不能处理个人问题,更不能处理整个民族的问题的。不过到底出路在那里,当然还不是一下子就已看清楚的。反对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当代历史证实,任何人假如对于帝国主义存着幻想,企图在帝国主义的“恩惠”下找寻中国出路,这么的人就必定耍堕落到最卑污的泥坑里面。胡适就是这一类人的显著代表之一。胡适也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出发,但她一直不敢反对帝国主义,而且歌颂帝国主义,尤其是投靠美帝国主义。因此她即使曾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来批评蒋介石国民党,可是她终究宁愿和国民党卖国集团同流合污,以至至今还和台湾的残匪紧紧勾结在一起。反之,只要真正勇于反对帝国主义,愿

8、意为中国民族的真正独立而奋斗,这么的人就终究能够是人民大众的好友。韬奋在九一八事变后,使她所主持的刊物成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的号角。于是这个原来还只是在较小的社会层中流行的小刊物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发行数量达十多万份。韬奋到底是站在什么政治立场上呢?这就引发了大家注意。首先无耻的“国家主义”派和什么“国家社会党”想拉韬奋做同志,其次国民党反动派用“左倾”的帽子来威胁韬奋。韬奋这时自已说,看了“生活周刊”讨厌的人终想“把我这个不识相的家伙推入一个染缸里去染得一身的颜色,最好是染得出红色,因为这么便能有吃卫生丸的资格”。但她申明:“我的态度是一息尚存还是干,干到不能再干算数,决不屈服。”这时,韬奋已经逐步发觉,要改变被帝国主义压迫的悲惨的民族命运,就只能依靠人民大众的力量;即使她已看到“吃卫生丸”的危险,但她没有所以而迟疑退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