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63688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的思想内容。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思想内容。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教学设计一、引入质疑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3、揭题质疑

2、。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二、初读知意1、朗读课文。2、*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的主要内容。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三、重点研读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2、小组讨论后交流。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1)家兰和野兰有什

3、么不一样?(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四、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五、背诵板书设计访 兰家兰:甜、媚、俗 访兰的原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野兰:清爽、纯朴、有灵性 不媚俗,有自己的特色作业设计课后2、3题小学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例二教学目标:1.在

4、整体读文的基础上,分部分读课文,概括段意,说出*内容,理清*思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读出“野兰”和“家兰”的不同特点;对比特点,说出“野兰”与“家兰”的不同格调。3.紧扣“不敢”、“后悔”读出作者对“野兰”的敬仰,学习“以兰喻人”的写作方法,谈做人打算。教学重点: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教学难点:从重点句段中读出兰的品格,明白做人道理,学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1.课前热身“君子”与

5、“小人”之辨。(PPT出示词语):“正人君子”、“卑鄙小人”。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学生联系实际谈生活中所见的两类人。(PPT出示两种人的特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PPT出示君子的人生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导入新课下面我向你们推荐四位君子。(PPT出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图片。)揭示课题(PPT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引导学生从课题产生质疑为什么用“访”而不用“赏”?“我”是如何访兰的?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打开学生话匣,认识何谓“君子”,为后文学习蓄势;质疑课题,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质疑问难1.

6、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ppt出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我”随父亲进山访兰所见,找出父亲说的话,找出我说的话。不懂的地方多读多想,可以举手提问。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主要内容;所见;父亲的话;我的话。3.分部分用不同方式读文,说出大概内容,理清线索,大胆质疑。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内容。)(PPT出示内容小结。)学生质疑:父亲为什么愠怒?父亲为什么不再培栽野生野长的兰草?抽生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大概内容:访兰所见美好景物。分角色读415自然段大概内容:父亲同我谈兰,比较家兰和野兰的味儿。PPT出示内容小结。4.齐读最后自然段,说出内容。(PPT出

7、示内容)5.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文本内容。(借助PPT显示的*思路流程理清*思路。)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读,用读把握文本言语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文本原生价值的开发。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质疑,有利于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研读课文215自然段1.“我”随父亲进山“访兰”的所见。(出示PPT图片,欣赏瀑布兰草。)读课文2、3自然段。(读出景物的优美,读出兰的高雅不俗。)(板书:野兰 清妙 仙品)2.父亲同“我”谈论什么?(野兰与家兰的特点。)(板书:家兰)3.野兰与家兰有些什么特点呢?家兰“好看”,野兰“清爽”。(板书:好看 清爽)野兰是空

8、谷的幽物,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山野水畔的趣姿。家兰是玩赏的盆景。(板书:空谷的幽物 玩赏的盆景)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山野水畔的趣姿”,理解“空谷的幽物”。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读出供人玩赏的家兰的特点:叶更嫩,花更繁更大。家兰美得太甜太媚,为被人欣赏而生长,格调俗。野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格调不俗。(板书:为被人欣赏而生长 俗 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不俗)4.抓住野兰与家兰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对比手法的写作方法。(板书:抓住特点 对比)5.解释父亲为什么不再带回野生野长的兰草培栽。(板书:敬仰 鄙视)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具有语

9、文味,关键是咬文嚼字,关键在于“批文入情”。抓住我的所见反复研读,让语言文字生成具体美丽的画面;抓住野兰与家兰的特点在对话中进行对比,体会兰的格调。此环节既学习表达又为情感升华蓄势。四、情感熏陶,提升人格境界1.齐读最后自然段。2.我为什么再也不敢挖野兰了?我为什么后悔毁了野兰?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野兰是什么情感?3.野兰不愧花中君子,父亲不愧教子有方。父亲用野兰教育了孩子要怎么做人。学了*后,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做一个像野兰一样有格调的君子了。齐读出:(PPT出示)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4.重复: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一个像野兰一样有格调的君子了。再次齐读:不为被

10、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5.现在大家明白课文为什么以“访兰”为题吧?(板书:以兰喻人)设计意图:育人,这是选这篇*的目的;学习表达,是选文具有的言语形式。此环节让学生得意得言,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五、驻留内容,及时运用。1.同学们或许在不断警示自己做一个像野兰一样的人: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2.谈收获:表达方法方面的收获;做人方面的收获。2.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将如何做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可小练笔也可即兴交谈。)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结果在于学生驻留了什么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知识。此环节学生及时说出学习收获,目的在于检验

11、学生学习内容的驻留;学生小练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板书设计:访兰清妙 仙品 清爽野兰 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不俗 敬仰空谷的幽物抓住特点 对比 以兰喻人好看 美家兰 为被人的欣赏而生长 俗 鄙视玩赏的盆景小学六年级语文访兰教案范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本课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的思想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

12、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 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教师准备: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出示兰花图片 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幽静韵高,诗人 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 (明薛网

13、)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板书课题:访兰)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师作补充) 贾平凹(w),原名贾李平、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

14、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 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二、初读感知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扫清字词障碍。2、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4、默读课文,要求:理清条理。提示: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三、探究质疑1、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看有什么疑问?2、生交流。问题预设;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