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8-9)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635794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8-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8-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8-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8-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8-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8-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 课题:第8课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班级: _ 学生姓名: _【学习目标】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学习重点】“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学习难点】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中考考点】科技的主要成就【学习过程】一、课前测试1.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 ,简称 ,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3.“文革”严重摧残了 ,阻滞 的提高和 发展。4.“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 错误发动,被 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

2、带来严重灾难的 。2.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 、 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大革命,煽动 ,制造全面内乱。二、自主学习(一)两弹指的是:( ).( )1.目的: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大国的 。2.成就: 年10月,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它宣告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 。1966年10月,成功进行了 核武器试验,实现了 和 的结合。 年6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 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3.意义: 、 和氢弹的研制成功,集中代表了我国当时 达到的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二)一星指的是( )1.成就: 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顺利进

3、入太空轨道。2.意义:标志中国掌握了 的空间技术。中国在 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三)人民军队现代化1.海军、空军建立:分别建立于 年4月和11月。2.导弹部队: 年7月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一支实行积极 任务的重要核反击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导弹部队构成了我国“ ”的战略核力量。意义:标志着人民军队 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了 之路。三、合作探究1.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2.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四、导学“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

4、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和氢弹同属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后来把二者合起来称为“一弹”,“令一弹”专指导弹。五、巩固训练与中考链接1电影横空出世讲述了我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历程,是一部讴歌民族凝聚力和奉献精神的影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1957年B1961年C1964年D1971年2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研制原子弹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美帝国主义,打破核垄断 B加强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C展示国家实力,树立在亚洲地区的领导地位D震慑仇视中国的国家,与帝国主义展开军备竞赛3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5、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颗卫星是( )A“长征一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东方红二号4. 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杨振宁 C.邓稼先 D.钱学森5小明对军事科技特别感兴趣,查找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军事科技的许多资料。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个范围?( )A.“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B.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弹道导弹发射成功C.决定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2010芜湖中考】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

6、)A.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打击美国队台政策7.【2010深圳中考】某班要出一期庆祝国庆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下面可选的题材是( )A.长征胜利 B.重庆谈判 C.开国大典 D.“两弹一星”8.【2010太原模拟】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誉为“钢铁长城”,其作用是( )捍卫国家主权,打击来犯之敌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显示国防实力,震慑反华势力A. B. C. D. 9.观察图3和图4并回答问题。(1)图3和图4各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图3 图4(2)我

7、国在图3领域还进行了哪些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当时我国政府制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使用它们的原则又是什么? (3)试举出其中的一位为它们的研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人。 (4)近年来有些国家不顾国际条约的限制,多次进行核试验,请就此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八年级历史下册学导案 课题: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班级: _ 学生姓名: _【学习目标】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学习重点】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学习难点】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原则【中考考点】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一、课前测试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

8、炸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掌握了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 顺利升空,从此中国在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2.1966年7月1日,我国组建 部队,它与后来的 、 共同构成了我国 “ ”的战略核力量。自此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上 之路。3.“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 精神。二、自主学习(一)重返联合国1.概况: 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为维护 、促进人类 ,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二)“小球转动打球”1.“乒乓外交”:表明

9、中美双方有改变紧张关系的愿望。2.尼克松访华时间: 年2月,被西方新闻界称为“ ”。成果: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实行 原则,反对 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是中国的一部分。意义: 和 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3.中美关系依据: 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 。时间: 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关系进入 发展阶段。(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1972年9月,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建交,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2.与西方世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建立和发展了同 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三、合作探究1.中美建交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

10、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四、巩固训练与中考链接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在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第2758号决议,在此从略)。顺致最高的敬意。”这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请问,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的决议。() A.吸收中国为联合国会员国B.中国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C.中国重返联合国D.祝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2.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 C.核武器问题D.社会制度问题3.中国与美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在( )A.1972年B.1978年C.

11、1979年D.1981年4.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时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分歧从此消失了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5这份人民日报出自“改变世界的一周”期间,你一定能确定它是年出版的。 A1971B1972C1973D1974 6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中美建交公报中的这段话说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是: A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独立国家

12、B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C台湾地位未定,不属于任何国家D支持中国武力收复台湾 7.【2010凤凰中考】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封面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 )A.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访华8. 【2010东营中考】有人用“没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观察图2并回答问题。(1)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2)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为什么称其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