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secre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62702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secre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secre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secre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secre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secre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secre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secre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桥涵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目 录第一篇 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1.换填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1.现象11.2.原因分析11.3.防治措施12.塑料排水板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2.1.现象12.2.原因分析22.3.防治措施23.强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3.1.现象23.2.原因分析23.3.防治措施24.碎石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4.1.碎石桩加固地基成桩偏斜,达不到设计深度34.2.碎石桩加固地基桩身缩颈34.3.碎石桩加固地基灌量不足44.4.碎石桩加固地基密实度差45.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5.1.现象55.2.原因分析55.3.防治措施56.路基填筑不

2、密实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6.1.土路基碾压不密实66.2.土路床干燥碾压不密实67.路基超厚填筑与倾斜碾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67.1.超厚回填77.2.倾斜碾压78.高填土下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78.1.现象78.2.原因分析88.3.防治措施89.路肩、边坡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89.1.路肩、边坡的作用及质量要求89.2.路肩、边坡的质量通病及防治810.填方边坡塌方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010.1.现象1010.2.原因分析1010.3.预防措施1010.4.治理方法1111.过渡段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11.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1111.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1111.3.

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1211.4.半挖半填路基过渡段1211.5.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1212.改良土填筑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312.1.注意事项1312.2.防治及措施131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513.1.注意事项1513.2.主要防治措施1514.路基砌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614.1.现象1614.2.原因分析1614.3.防治措施1715.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015.1.注意事项2015.2.技术措施2015.3.质量控制措施21第二篇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221.人工挖孔安全技术措施221.1.防坍塌安全技术措施221.2.孔内通风安全措施

4、221.3.孔内防落物措施221.4.挖孔桩混凝土浇注不震捣222.钻孔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222.1.坍孔232.2.钻孔偏斜232.3.掉钻落物242.4.糊钻和埋钻242.5.扩孔和缩孔242.6.梅花孔(或十字孔)252.7.卡锥252.8.外杆折断262.9.钻孔漏浆263.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273.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273.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273.3.灌注过程中坍孔283.4.导管拨空、掉管283.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283.6.灌注高度不够294.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294.1.锚垫板面与孔道轴线不垂直或锚垫板中心偏离孔道轴线29

5、4.2.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294.3.滑丝与断丝304.4.波纹管线形与设计偏差较大304.5.波纹管漏浆堵管304.6.张拉钢绞线延伸率偏差过大314.7.预应力损失过大324.8.预应力孔道注浆不密实324.9.预应力孔道灌不进浆325.钢筋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335.1.钢筋的除锈335.2.钢筋的调直335.3.钢筋的切割335.4.钢筋的弯曲成型346.钢筋的连接接头346.1.接头形式346.2.电弧焊接接头346.3.钢筋闪光对焊367.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67.1.蜂窝367.2.麻面377.3.孔洞387.4.露筋387.5.缝隙、夹层397.6.缺棱掉角

6、397.7.表面不平整407.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407.9.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致417.10.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417.11.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417.12.混凝土跑模或胀模418.桥梁墩帽或其它结构物各中予埋件遗漏428.1.现象428.2.原因分析428.3.防止措施42第三篇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42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施工通病421.1.施工通病421.2.预防及处理办法422.洞门施工通病432.1.洞门施工通病432.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432.3.预防及处理办法432.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432.5.预防及处理办法433.开挖施工通病433.1.开挖施工通病433.2

7、.光爆效果差原因分析443.3.预防及处理方法443.4.塌方原因分析443.5.预防及处理方法444.初期支护施工通病444.1.初期支护施工通病444.2.喷射混凝土病因分析444.3.预防及处理办法454.4.锚杆施工病因分析454.5.预防及处理办法454.6.拱架施工病因分析454.7.预防及处理办法455.衬砌施工通病465.1.衬砌施工通病465.2.衬砌背后空洞病因分析465.3.预防及处理办法465.4.衬砌表观质量差病因分析465.5.预防及处理办法465.6.衬砌厚度不够病因分析475.7.预防及处理办法475.8.衬砌渗漏水病因分析475.9.预防及处理办法475.10

8、.衬砌开裂病因分析485.11.预防及处理办法485.12.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病因分析485.13.预防及处理办法485.14.排水沟排水不畅病因分析485.15.预防及处理办法48- 7 -第一篇 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换填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现象换土后的地基,经夯击、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1.2.原因分析.换土用的土料不纯;.分层虚铺厚度过大;.土料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机具使用不当,夯击能量不能达到有效影响深度。1.3.防治措施u 1.3.1.土料要求1.3.1.1.素土地基土料一般以粉土或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粘土为宜,不应采用地表耕植土、淤泥及淤泥质土、膨胀土

9、及杂填土。1.3.1.2.灰土地基土料应尽量采用就地基槽中挖出的土,凡有机质含量不大的粘性土,都可用作为灰土的土料,但不应采用地表耕植土。土料应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石灰必须经消解34d后方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mm,且不能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灰、土配合比(体积比)一般为2:8或3:7,拌和均匀后铺入基坑(槽)内。1.3.1.3.砂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地基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卵石或碎石,以及石屑、煤渣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如采用细砂,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卵石或碎石。砂石材料不能含有草根、垃圾等杂质。u 1.3.2.含水量要求.素土地基必须采用最佳含水量;.灰土经拌和后,如水

10、分过多或不足时,可晾干或洒水润湿。一般可按经验在现场直接判断,其方法为:手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此时灰土基本上接近最佳含水量;.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可按所采用的捣实方法,分别选用最佳含水量;.掌握分层虚铺厚度,必须按所使用机具来确定2.塑料排水板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1.现象施工中塑料板与钢靴脱开,塑料板通道堵塞。2.2.原因分析.插板沉管时遇到硬物;塑料板与钢靴未连接牢固;排水孔道细小水流阻力系数大,造成较大的水头损失,滤水膜透水阻力随时间迅速增长,很快失去滤水作用;插板机件可靠性差;钢靴发生问题,起不到遮盖作用,泥砂进入空心套管内发生堵塞。2.3.防治措施.遇到硬物及管道等,应予以

11、清除,或移位沉管;.与钢靴连接要精心操作,无误后方可施工;.改进塑料板锚固方式;.通道被堵时应重新插板。3.强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1.现象夯击过程中地面出现隆起和翻浆现象。3.2.原因分析.夯点选择不合适,使夯击压缩变形的扩散角重叠;.夯击有侧向挤出现象;.夯击后间歇时间短,空隙水压力未完全消散;.有的土质夯击数过多易出现翻浆(橡皮土);.雨期施工或土质含水量超过一定量时(一般为20内),夯坑周围出现隆起及夯点有翻浆的现象。3.3.防治措施.调整夯点间距、落距、夯击数等,使之不出现地面隆起和翻浆为准(视不同的土层、不同机具等确定);.施工前要进行试夯确定:各夯点相互干扰的数据;各夯点压

12、缩变形的扩散角;各夯点达到要求效果的遍数;每夯一遍空隙水压力消散完的间歇时间;.根据不同土层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操作方法(连夯或间夯等);.在易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砂石垫层,以利空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尽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要挖排水沟,设集水井,地面不得有积水,减少夯击数,增加空隙水的消散时间。4.碎石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1.碎石桩加固地基成桩偏斜,达不到设计深度u 4.1.1.现象成桩未能达到设计标高,桩体偏斜过大。u 4.1.2.原因分析.遇到地下物如大孤石、大块混凝土、老房基及各种管道等;.遇到干硬粘土或硬夹层(如砂、卵石层);.遇

13、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接处,造成桩尖向软弱土方向滑移;.桩工机械底座放置的地面不平、不实,沉陷不均匀,使桩机本身倾斜;.钢套管弯曲过大,稳管时又未校正。u 4.1.3.防治措施.施工前地面应平整压实(一般要求地面承载力为100150kN/m2),或垫砂卵石、碎石、灰土及路基箱等,因地制宜选用;.施工前选用合格的钢桩管,稳桩管要双向校正(成90o角,用锤球或经纬仪),控制垂直度不大于1; .放桩位点时,先用钎探找出地下物的埋置深度,挖坑应分层回填夯实(钎长11.5m),非桩位点可不作处理;.遇有硬粘土或硬夹层,可先成孔注水,浸泡一段时间再沉管,或边振沉边注水,以满足设计深度;.遇到地层软硬交接处沉降不等或滑移时,应与设计单位研究,采取缩短桩长、加密桩数的办法。4.2.碎石桩加固地基桩身缩颈u 4.2.1.现象成形后的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发生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u 4.2.2.原因分析.原状土含饱和水再加上施工注水润滑,经振动产生流塑状,瞬间形成高空隙水压力,使局部桩体挤成缩颈;.地下水位与其上土层结合处,易产生缩颈;.流动状态的淤泥质土,因钢套管受较强振动,也易产生缩颈;.桩间距过小,互相挤压形成缩颈。u 4.2.3.预防措施.要详细研究地质报告,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每根桩用浮漂观测法,找出缩颈部位,计算出桩径,便于采取补救措施;.套管中应保持足够的灌石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