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623515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主要关系综述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口庞杂、方言纷繁的国度。在这之中, 操“两种”语言者不在少数。但如今,学术界关于兼说普通话和方言这一语言现象是属于“双 语”还是“双言”现象争执不休。给语言学习者在准确理解诸如“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母语”、“本族语”等概念是造成一定的困扰。下面我将从语音、词汇、语法这个方面对这 个问题进行梳理。此外,我还将就在政府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我的家乡话所面临的 窘状谈一些看法。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双语双言关系引言:我国幅员广阔,方言和与语言众多,语言使用情况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关于普 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历来是学

2、界研究的重点。对于其关系的研究有多个不同的切入点,我主要 就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由于学界的某些观点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使得学生在理解语言 的复杂性方面有些困难。这里专门就我在课堂上同学们的理解有争议的涉及到普通话与方言 的关系的某个角度提出我自己的见解。我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 “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与“民 族语”是想通的。下面我将具体阐释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定义为“双言”更为合适。二、 以我的家乡方言为例,在普通话的推广愈加深入与普及的情况下,如何真真切切的做好保护 方言的自然延续,从而达到保持民族文化多样的目的,

3、而非只是政策上喊喊口号。以上两个 问题是语言学界就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关系来说讨论的最多的问题,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我对 这两个问题的看法。一、普通话与方联系密切我之所以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二“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 言”和“第二语言”、“母语”与“民族语”是想通的,主要是源于其都是讲的汉语普通话 与方言的关系。在学习陈昌来先生的应用语言学导论里面有关“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的概念时,陈昌来在陈述第一语言的概念时说“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身之后最先接触并获 得的语言。”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儿童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了英语,那么英语就成为他 的第一语言;再如,中国的汉族儿童出生之

4、后一般首先接触到并获得是汉语,汉语就是他的 第一语言。这样解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当引进到第二语言的时候,如果涉及某种标准 语的地域变体时,情况就显得复杂多了。陈昌来先生对第二语言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掌握 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如果将普通话与方言定义为两种语言的话 (即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定义为“双语”,双语: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也就是说,有些 刚出生就接触到方言并完全能够熟练运用的同学的第一语言是方言,如笔者第一语言是湘方 言,而在上学后习得并完全熟练运用的普通话属于第二语言。而在英国乡村出生并在当地习 得并熟练运用的语言属于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是中上阶层的知识分子讲的标

5、准语或者是长大 后留学到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所习得的语言。我觉得这种讲法是非 常荒谬的。同样能涉及到的有“母语”与“本族语”的概念。因其性质差不多,在此就不再 详细说明。同样地,讲普通话与方言是两种语言(即双语)也是我不能接受的。普通话是春秋时代的“雅言”、汉代的“通语”、明代的“官话”、现代的“国语”之后 对汉民族共同语的又一称呼。“普通话”并非普普通通的话,它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作为其本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的关系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去进行比较,其结果也是多种多样 的。我将主要从普通话与方

6、言的统一性方面进行说明。当然,无论是做哪种研究,普遍性下 必然隐藏着许多特殊性,对于特殊性的东西我们也必须给予相应的关注。1、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从语言自身来说,普通话与方言的最大差别莫过于语音的差异了,以至于有些方言区说 的话,其他方言区或是说标准语的人是完全听不懂的,更别谈正常交际了,如吴语、湘方言 中的某些方言区等。但虽然其差异如此大,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普通话与这众多方言区的语音 对应规律。因为它们都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下来的,虽然千百年来它们发展、变化的方向、 速度不同,却又是各有规律的。如在绍兴方言中与普通话有着这样的规律:绍兴话里有一套全浊塞音、塞擦音,如蓬、叛的声母b,豆

7、、头的声母d,共、柜的声母g, 旗、忌的声母dz,治、重的声母dz等,方言中以这些音为声母的字有相当一部分,而在普 通话里没有这些全浊声母,方言中的这些浊声母在普通话里都念成相应的清声母,他们之间 的对应规律可归纳为:(1)方言平声浊声母字普通话读阳平送气清声母字。例如:平、狂、旗、茶、蓬。(2)方言上,去声浊声母字普通话读去声不送气清声母字。例如:病、豆、逛、忌、站。(3)方言入声浊声母字普通话读阳平不送气清声母字。例:达、脖、竭、者(火)。 以上是整理出的一部分有关声母的对应规律,在其他的方言区同样可以找到跟普通话语音相 对应的某些规律。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2、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

8、汇的对应规律众所周知,基本词汇是人们运用语言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词汇,也是词汇中最主要的一部 分。它在词汇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特性。下面来看看普通话与汉语诸方言基本词汇同异 的数量比较。王华、崔荣昌曾经做了一个有关普通话与汉语诸方言的远近亲属关系的研究。其文是以 汉语方言词汇所列20个方言点的1230条词语材料为依据,将普通话中的1230条词同 20个方言点所对应的词语进行同异比较,从基本词汇来看普通话对汉语诸方言的影响。可 以看出该研究的词目的确定和方言点的选择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便于比较。在其研究中表明,在相同的词语(汉语书写形式,而不是语音形式)方面,即词性和语义完 全相同性,如“风、霜、

9、雪、日、月;喷、摸、弹、坐;大、短、深、浅、香、臭”等49 个词。普通话与20个方言点完全相同。“书”除厦门读“册”之外,普通话与19个方言点 相同。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来看看其统计数据。普通话相同不同数量比例(%)教量比例(,)1济南65653.3357446.672北京64952.7658147.24364152.1158947,894扬州63351.46597F 48345西安58247.3264852.686太原56946.2666153.747南昌52542.6870557.328成都49740.4173359,599武汉47338.4675761.54110苏州470382176

10、06L7911长沙46137.4876962.521241433.66816663413广州35829,1】87270-8914建瓯35028.4688071.54115温州34828.29882717116faiz34327.8988772.111733026.8390073471829724J39337/8519An2792228951773220福州27422.2895677.7212图 普通话与汉语诸方言亲疏关系示意60%1ma40.413叩勤避50%-40%-30%-西大南成大芥尊欢广建温相棒为房藕it州国本方r 1昼I霁话 江4才言 州I*邙A语 A阕北方T 州方! 刑V湘方言 心

11、北*美语 西南官语 *方X EV西北官诺 4V江伞*mv华北官诺2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普通话词汇与汉语诸方言词汇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因此,在其亲密 度如此高的情况下,说普通话与方言属于两种语言难道不是荒谬至极吗?3、普通话与诸方言语法的相对一致性。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们总要接触和往来,相互要表达思想,交流经验,当然要靠 语言,于是语言便成为了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汉语普通话与某些方言区的人来说,人 们相互交际,说的话,彼此都懂;另有某些方言区的人也许因为普通话与其方言区的语音差 别较大,而无法实际交流,但彼此也能看懂对方的书面语言。这是靠的什么呢?这显然是他 们所讲的话的语法包括受

12、到语法规则制约的词汇的组合规则理论上来说是相差不大的。就像 我们如果没有对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系统学习,我们除了听不懂英语外,也 是看不懂的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因为这属于两种不同系统的语言。通过对普通话与汉语 方言的比较,我们发现普通话与诸多方言都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特别是词汇与语法表现出的 某些方面相对一致性说明了将普通话与方言认作是两种语言的不准确性。那为什么普通话与诸多方言区的语法会大致相吻合呢?我们知道在整个汉语语言中, 相对于语音的变化之大,词汇的变化之活跃,语法是最稳定的。就是说,一种语言虽是社会 现象,但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废弃旧的语法结构系统,而产生一种新的语法体系。

13、好些语法 规则可以千百年沿用而不改变,如汉语里的主语一谓语这种格式,在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中就 已经是常见的格式了。而无论是作为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来说或是诸方言来说,都是在古代汉 语的基础上演变、发展的。自然汉语语法里稳定性的那一部分也就得以继承与发展了。如上我们可以从普通话与诸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相对应的关系中发现普通话与方 言的亲属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而“双语”是指的两种语言,因此明显这对于定义普通话与诸 多方言的关系是有失偏误的。用“双言”来定义民族共同语与其变体的关系显然更能让人接 受。理解以上内容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既然普通话与诸多方言 的关系并不能定义为两种语言的

14、关系,则说生下来首先接触到并获得方言的人的第一语言是 其所获得的方言,其后所接触并获得的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属于第二语言这种说法也是不贴 切的。为了便于理解,在定义同时操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人群里面,我们在涉及到类似于这 个的概念时,其实大可不必分这么细的,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第一语言是汉语,第二语言 则是与汉语关系不那么亲密的语言,如少数民族语言等。对于“母语”、与“民族语”的理 解亦是如此。二、对家乡语言生活的展望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倾心于汉语规范化建设,确定了普通话的标 准,使汉语全面适应全名学习的需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进入 21世纪以来,全国上下

15、更是齐心协力奔小康,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的确,一个高 效运作、丰富多彩的社会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要创造先进文化,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也离 不开语言这个载体;经济的飞跃发展更离不开规范的、标准的语言来传递信息、维系运行和 推动流通。同样地,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普及推广,以及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的 加剧,我的家乡岳阳市的语言生活状况已经发生并在继续发生着变化。早在高中时,就有一 位老教师在我们校园里做过这样的一份问卷调查报告,我有幸也参与其中了。老教师为了调 查普通话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设计了这样一份问卷,问题一:在平常的交际中,你更倾 向于选择方言还是普通话;问题二:您希望您的后代以后学什么话?(注:调查分别在高一、 高二、高三的“尖子班V “中级班”、“平行班”中抽取一个班级,即总共九个班级参与了调 查)具体的统计结果已经不大记得清了,但有一个数据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其统计结果 中,对于后代语码习得对于普通话的期待竟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