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61730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浅谈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根底和前提。古人曾经说过:“大疑那么大悟,小疑那么小悟,不疑那么不悟。在小学教育中,学生是否敢问、乐问、善问,对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倡议:一、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平安感,都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能学好。其次,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激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避免学生产生紧张、局促不安的心态,有足够

2、的心理平安感。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下列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这些学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地要求。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感到压力而失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养成倾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气氛中轻松地进行学习。二、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提问。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机会地给予

3、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当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教师应该充沛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教师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五角星,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的五角星多。教师还可在班上设立“智慧之星、“问题之星,对爱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此外,教师还可在家长面前褒扬他的孩子敢问、会问,这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是很幼稚的,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

4、眼神。如学习?新型电影一课时,有学生问:“到哪儿能看到这种球幕电影?这完全出自学生学懂课文后对球幕电影的向往,是真情的流露。这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解答。又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教师就应激励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解决。还有学生提出“蝇子是什么?是不是苍蝇?对此,教师可提供有关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应保证学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时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出;在课中,激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

5、提问;下课后,激励学生继续提问。这样,为学生提问保证了足够的时间,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保证了人人都有更多的提问时机,从而及时爱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慧而乐于提问。与此同时,要防止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激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三、教师示范,提示思路和办法,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吸引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诱发学生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发现问题

6、的办法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在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感到有办法可循。示例:?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提问前,教师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怎么写几痕细线呢?这一提问,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办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类比探究等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示范,自己提问的欲望和兴趣往往会油然而生。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具体办法有:围绕课题提问启疑;课文难点处设疑,课文重点处引疑;找矛盾、提问题;定范围、提问题教师在课文中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调动情感因素,暗示有疑等等。如学习?金色的细雨一课,有学生问:“课文金色的细雨已经从空中洒落。哦,原来是飞机在撒播树种。为什么第一句用洒,第二句用撒?通过认真阅读、比照,联系课文内容,学生悟出第一句写雨洒下来,第二句是写撒树种,两个“s的用法不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仔细察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独立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亲身感受到了质疑和独立思维的乐趣,进而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