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612859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处理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1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酶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了解酶的本质、特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延伸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理解,对理解细胞中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本节提出的有关实验的知识,对整个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本节内容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知识体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将教材中问题探讨的斯巴兰扎尼的实验放到第二课时,作为“科学家对酶本质探索”的材料之一。这

2、样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认识科学家的探究历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理解酶的高效性这一特点。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演示实验和环环相扣的实验分析让学生理解酶的作用原理和酶具有高效性这一特点。2、以这一实验为例让学生理解各种变量以及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掌握控制实验变量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名言名句让学生感受生命在于运动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爱护,对生命的尊重和欣赏。2、通过实验,让学生领悟科

3、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通过课后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并完成P82第一题,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教学重点 1、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这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重要基础。2、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这是课标中要求的重要实验能力,也是各级考试中考查的重点。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器材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导课师:俗话说:“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可见运动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

4、重要。可是偶尔会有些小擦伤,那我们应该怎样做紧急处理呢?有经验的同学就会知道可以用双氧水消毒。师:当皮肤上出现小伤口,用双氧水消毒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有气泡产生。师:对。有气泡产生,一个、两个还是很多?生:有大量气泡产生。师:你知道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吗?你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吗?生:双氧水分解产生了氧气。师:对。双氧水即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水和氧气。细胞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细胞有伤害,幸而细胞中含有一种物质,能将过氧化氢及时分解,变成氧和水,这种物质就是过氧化氢酶。同时 Fe3+ 是一种无机催化剂,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如

5、何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联系生活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学生演示实验(第1、2组)师:请同学们阅读78页的实验,等会找同学们来帮老师演示这个实验。(3分钟阅读时间)师:同学们都看完了,那么如何获得过氧化氢酶呢?生: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所以可以从新鲜肝脏研磨液获得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师:能否用煮熟的肝脏呢?为什么呢?(对蛋白质知识的应用)生:不能,绝大数酶是蛋白质,高温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应继续保持。师:那接下来两位愿意毛遂自荐,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做第1、2组。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幻灯演示如

6、下表格完成填空步骤试管编号1234一过氧化氢溶液浓度3%3%3%3%剂量2mL2mL2mL2mL二反应条件常温903.5%FeCl3溶液20%肝脏研磨液剂量2滴2滴结果气泡产生情况不明显少量较多大量卫生香复燃情况复燃迅速复燃提高学生从阅读到实践的转化能力。实验结束并讨论:师:感谢这两位心灵手巧且乐于助老师的同学,完成的非常好。根据同学们的观察请大家一块来填一填这个表格。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生:2号试管加热后有气泡产生。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师:(精讲)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也就是说物质发生化

7、学变化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实现从基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这个能量就是活化能。师:既然加热能提高反应速率,那么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生:不能。师:对,显然不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另外2组实验1号和2号试管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实现从基态转变为活化状态,从而初步理解活化能的概念。请学生演示实验(第3、4组) 同样请两位同学演示并填表师: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生: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师(补充):与2比较说明催化剂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就像的跨

8、栏运动一样,正常栏的高度我们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跨过,而只要把栏的高度降低,我们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跨过。那3和4谁把栏的高度降低的更多呢?更容易跨过呢?师: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生:4号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更高。师:同时也说明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至关重要?生:酶催化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催化效率高。师:对。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师: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9、你对于酶的作用形成了哪些认识?请将结论写下来。酶具有高效性。同时展示出有酶催化和没酶催化的曲线图,要求学生在其中画出无机催化剂的曲线。再通过3号和4 号试管的对比,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生物催化剂比无机催化剂更有效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高效性的生理意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图形转换能力老师演示实验观察实验步骤表格,以问题形式带领学生从本实验实例中总结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设计对照实验原则。师: 在实验中,有哪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生(讨论回答):过氧化氢的浓度和使用量、反应的温度、反应的时间长短、加入的试剂、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回答不完整,教师进行补充)师:我们称这些在实

10、验过程中可以改变的因素为变量。师:在实验设计的四支试管中,有哪一个因素是不一样的?生:反应条件。师:对,我们改变了反应条件,而其他变量却保持一致。像这样实验中由实验者人为控制或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那么这个实验中那些是自变量呢?(一起完成表格)老师演示实验,3号试管中加入8滴氯化铁溶液,4号试管中滴加两滴猪肝研磨液。师: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到底是有哪个因素引起的呢?说不清楚师:所以实验设计中只能保持一个自变量。这叫单一变量原则。师:反应条件(自变量)改变之后,什么会跟着改变?生:现象师:这个反应中的现象是什么?生: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师:完全正确,那么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之为因变量

11、。师:那自变量和因变量只有什么关系呢?生:因果关系师:是的 ,例如数学方程式y=kx 如果k为定值谁代表自变量生:x代表自变量 y因变量师:那么如果k值发生改变y会不会跟着改变呢?生:会师:实际上k代表其他变量,例如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使用量的不同都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师:怎么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呢?生:把各支试管中这些变量都保持一致师:同学们太厉害了。像这样的变量,我们叫无关变量。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又有那些(表格)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2号:90水浴加热3号:加入3.5% FeCl32滴4号:加入20%肝脏研磨液2滴H2O2分解速度用产生气泡的数目多少表示加入试剂的量;实验室的

12、温度;FeCl3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1号试管2、3、4号试管师总结: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将自变量设计成不同水平,每一水平设置成一组实验,各组之间就是对照关系。对照的目的就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只受自变量的影响。所以对照实验的设计要坚持单一变量原则即各组实验之间只有自变量这一因素不同。对照实验一般都要设置对照组(1)和实验组(2、3、4)。如何设置呢?我们一般用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研究某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如果研究对象处于正常情况下时有该因素我们就用减法原理即去掉该因素的实验为实验组,有该因素正常情况的组为对照组。如果研究

13、对象处于正常情况下时没有该因素我们就用加法原理即加上该因素的组为实验组,没有有该因素正常情况的组为对照组。析实验现象,和第一种方案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设计中只能保持一个自变量通过数学方程式y=kx理解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关系。说明对照实验的好处。初步了解设计和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理小结 和巩固训练例:请根据下列实验材料设计一个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实验材料:5%NaOH溶液、3%的CuSO2溶液、鸡蛋、人的唾液、蒸馏水、小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镊子、脱脂棉。实验原理: 。自变量是: 实验步骤:(1)制备蛋清液:取鸡蛋一个,打破蛋壳取少许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

14、水,用玻棒调匀备用。(2)取唾液: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取出脱脂棉,将其中的中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3) 。实验结论: 。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判定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课标要求,适合探究性教学。本节通过演示实验和有效提问进行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既重视了活动的展现又重视了智慧的生成。知识方面利用体育活动、数学方程式等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类比推理完成了难点的突破;同时通过分析事实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感受探究的方法并提高探究能力。需注意时间的把握,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关于设计和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理在这里只能浅尝辄止,在以后的实验中步步深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