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60671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内容标准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概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概述社会主义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学习要求1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3 .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品质和奋斗精神。4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5 .认识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6 .概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7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2、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8 .概述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等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的史实。9 .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整体感知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有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本专题讲述了以下三个部分内容: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2、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留给我们的教训。3、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十月革命的经

3、过和苏维 埃政权白建立,以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知识清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同时,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显露,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逐渐暴露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 ,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 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4、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这三次工人运动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产生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英法的空 想社会主义及诸多社会主义思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 格斯正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批判的继承,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4)、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和投身各种革命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马克

5、思、恩格斯的实践创造出来的。一方面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 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18、19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里重大成就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指他们投 身工人运动,调查、研究、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 2、诞生:(1)标志: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的诞生。(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 .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阐述了 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 革命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

6、才能达到解放的目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意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创造了一个时代,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1、背景:1870年9月,普法战争的色当战役中,法国大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投降。消息传 到巴黎,群情激奋。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政权被资产阶级窃取,成立了临 时政府(后改成国防政府)。资产阶级的国防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和德国签署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对内要解除人民(国民自卫队)的武装。在民

7、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巴黎人民坚决要求武装起来。 2、建立: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的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人民随即发动起义并占领了市政厅等要地,反动的梯也尔资产阶级政府逃亡凡尔赛。3月28日公社正式成立,公社委员由选举产生,这宣告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的诞生。革命措施: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队;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下设执行、军事、公安、财政、粮食、劳动与交换、社会服 务、对外联络、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超过

8、一般技术人员的工资(6000法郎);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具有无产阶级的性质,代表法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失败:由于逃亡的梯也尔政府开始反扑,并得到了普鲁士的支持,5月21日,反动军队从巴黎的圣克鲁门攻入市区,“五月流血周”开始。5月27日,最后一批战士在拉雪兹神甫公 墓前的一堵墙前全部就义。28日,巴黎被反动军队占领,巴黎公社革命结束。4、失败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这一时期仍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 期,其发展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 都还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其它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

9、义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前 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等等。5、经验教训: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 专政的学说。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同时,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前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革命的条件成熟。(2)、俄国矛盾重重(俄国受西欧国家制约,而和它们有尖锐的矛盾、垄断资本和本国无产阶级的矛盾、

10、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帝国主义 的俄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等等),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领导,是十月革命发生的重要的主观条件。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布尔什维克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2、帝国大厦的坍塌(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人民发动革命,沙皇尼古 拉二世退位,统治彳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2)、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

11、权并存局面的形成。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 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工人和农民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的发表。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四月提纲分析 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和前途;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七月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1917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镇压示威 群众,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阶级

12、矛盾。1917年秋,俄国空前的经济危机加剧了人民对临时政府的愤恨,政局更加动荡,矛盾更加尖锐,革命一触即发。3、世界历史的新纪元(1)、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一一军事革命委员会。、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资产阶级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跑。 7日上午, 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晚上 , 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克,起义胜利。(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 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

13、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3)、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的改造创造了重要前提。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它还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四、社会主义制度在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1)条件:人民政权巩固;国

14、民经济恢复;帝国主义对我国封 锁;苏联的榜样作用。(2)时间:1953年。 (3)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影响: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并提前完成。2、三大改造(19531956年):(1)过程:(1)农业: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形式:互助组一初级社一高级社。(2)手工业:步骤与农业大致相同。(3)私营工商业:政策:赎买;形式:初中级国家资本主义一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5、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的建立 ,是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基本结 束了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在的建立 ,也使人民获得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解放 ,中华民族开始 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点突破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它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1)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这就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准备了社会经济 条件。(2)阶级条件: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但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工人阶级 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3)思想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源泉。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