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水生蔬菜中试及其早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申请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60617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水生蔬菜中试及其早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特色水生蔬菜中试及其早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特色水生蔬菜中试及其早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特色水生蔬菜中试及其早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申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特色水生蔬菜中试及其早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申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色水生蔬菜中试及其早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水生蔬菜中试及其早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申请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本项目申请转化的成果,以早熟优质田菱、田藕品种及技术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的“莲藕早熟栽培和菱角设施栽培”等创新技术为基础,应用大棚集中育苗提高种苗素质及提早移栽、控盘疏果促进果实生长、采摘嫩果大幅提高早期产量等新技术,集无公害栽培等技术而成,提高早期产量,改善产品质量,提升种植效益,田菱、田藕分别亩增收益1400元和890元。通过建立5个示范基地及2个千亩产业化基地转化成果,示范推广3万亩次,增加收益3180万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二)项目预计目标1、总体目标项目执行期为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计划投资150万元,其中新增投资110万元。经过二年的系统

2、研究和中试示范,达到以下技术与性能指标(见表1):(1)形成田菱早熟优质高效无公害设施栽培配套技术。根据广东青菱、田菱一号等早熟优质大果鲜食田菱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熟化田菱设施栽培技术,应用大棚集中育苗、提早移栽、疏盘疏果、采收嫩果等技术,集成无公害栽培等技术,形成田菱优质高效无公害设施栽培配套技术,熟期提早2个月以上,品质明显改善,由于早期售价高达20元kg,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亩增收益1400元;制订无公害田菱生产技术标准;(2)形成田藕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根据鄂莲1号、东河早藕早熟优质高效的品种特性,熟化莲藕早熟栽培技术,集成大棚集中育苗、无公害栽培、一茬多熟栽培、平衡施肥等技术,形成田

3、藕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熟期提早1-2月,品质明显改善,产量提高,亩增收益890元;修订无公害田藕生产技术标准;(3)建立田菱、田藕等优良品种资源圃10亩,通过提纯复壮,不断改良品种性状;建立一级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40亩,二级种子种苗繁育基地800亩; (4)建立田菱2个百亩连片示范基地,1个千亩无公害产业化基地,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次,实现产值6700万元,增加收益1400万元;(5)建立田藕3个百亩连片示范基地,1个千亩无公害产业化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面积2万亩次,实现产值1.07亿元,增加收益1780万元;(6)组建田藕、田菱产业协会23个;(7)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表1: 项目

4、实施前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单位: kg亩、元亩种类实 施 前实 施 后品质早期中后期产值成本收益品质早期中后期产值成本收益产量售价产量售价产量售价产量售价田藕优500319001.4416017002460优850320001.4535020003350田菱优1801020001.6500028002200优3501020001.66700310036002、阶段目标(1)第一阶段(2005.2005.12)金华市农业高新园区建立田菱、田藕品种资源圃10亩;开展大棚集中育苗、提早移栽、疏盘疏果及采收嫩果时间技术等研究,集成配套田菱设施栽培、无公害栽培等技术,形成田菱早熟优质高效无公害栽

5、培技术;开展藕田就地建棚、大棚集中育苗等技术研究,并与早熟栽培、一茬多熟栽培、无公害栽培等技术集成配套,形成田藕早熟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义乌市吴店建立广东青菱、田菱一号等田菱新品种一级繁育基地40亩;婺城区乾西建立鄂莲1号、东河早藕等田藕优良品种一级繁育基地100亩;在义乌义亭建立二级田藕新品种繁育基地800亩,争取每3年全面更换一次在建基地种藕;义乌市上溪乡余车、东义建立2个百亩连片田菱示范基地;在婺城区乾西乡、金东区、义乌市城西街道建立3个百亩连片田藕示范基地。该阶段项目组在建立示范基地的同时,培训技术人员、种植户10000人次以上,推广田菱和田藕新品种、新技术分别达到3000亩次、5

6、000亩次以上,带动农民增加收益865万元,该阶段计划新增投资60万元。(2)第二阶段(2006.2007.5)继续开展各项技术配套研究,使之进一步熟化,稳步提高效益;义乌市上溪建立千亩田菱产业化生产基地,在各市县推广种植田菱新品种新技术7000亩次以上,带动农民增加收益980万元。义乌市佛堂镇、城西街道建立千亩产业化生产基地,各市县推广种植田藕优良品种技术1.5万亩次以上,带动农民增加收益1335万元;该阶段,项目组计划培训技术人员、专业户2万人次以上,分别组建田藕、田菱产业协会12个,计划投资50万元。经过二年的示范推广,田藕、田菱新品种、新技术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万亩次以上,促进以金华为中

7、心的早熟优质高效田菱、田藕产业化发展。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本项目启动以来,已投入资金40万元。项目后续需新增投入110万元,其中向省科技厅申请25万元,金华市科技局配套25万元,自筹60万元(见表)。上述资金主要用于金华市农业高新园区品种资源圃建设、技术完善研究经费及下属各基地设施配套、技术培训等。表2: 项目执行期新增投资资金到位情况单位:万元资金来源2005年2006年2007年浙江省科技厅1510金华市科技局25自 筹202020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简述我国是世界上水生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世界总生产量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年栽培面积近700万

8、亩,年产量达600700万吨。目前,国内以水生蔬菜为主的绿色蔬菜年增长率达30%,出口创汇年增长率达40%,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水生蔬菜出口量逐年提升,其发展势头十分喜人。但是就水生蔬菜科研来说,长期以来国外研究较少,多侧重于品种资源收集、繁育技术研究领域;国内对其研究也较薄弱,生产上各地多以零散种植、粗放管理为主,不注重品种更新,缺乏先进栽培技术的指导,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这与迅猛发展的水生蔬菜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国内科研单位对水生蔬菜研究日益重视,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都加大了对水生蔬菜的研究力度,但多以一般性研究为主,深度、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专用品种引选、设施栽培配套技术及

9、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亟待加大研发力度。2001年以来,金华市农科院承担浙江省科技厅下达的“水生蔬菜新品种引选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成功筛选出11个莲藕、茭白、菱角等优良品种,同时开展了莲藕、茭白、菱角等水生蔬菜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并针对性筛选出10个设施栽培优势品种,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并加以推广,产值增幅达20%以上;特别是项目后期研究成功的田藕早熟栽培及一熟多茬、田菱设施栽培及最近研究成功的集中育苗等新技术的配套实施,虽然示范面积只有2000亩,只占田藕、菱角推广总面积的5%,但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亩增收益1000多元,打破了水生蔬菜产业中经济效益持续低增长的困境,并推动了

10、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极具示范推广价值。本项目成果的关键技术,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一致认为居国内领先水平。本转化项目将重点针对田藕早熟栽培与田菱设施栽培等技术优势突出的内容开展中试、示范与推广,集成无公害栽培,并通过大棚集中育苗、控盘疏果及采收嫩果时间等技术措施的配套应用,形成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大幅提升的田菱田藕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进产业升级换代(见表3)。表3: 本项目技术先进性分析单位:月、kg、元种类其他种植区本项目示范区品质熟期亩产量售价亩产值亩成本亩利润品质早期中后期亩产值亩成本亩利润亩产量售价亩产量售价田藕良7-1021001.4294012501690优85

11、0320001.4535020003350田菱良7-1012001.619201100820优3501020001.6670031003600(二)项目创新点本项目通过水生蔬菜优新品种中试,通过开展本项目关键技术与设施栽培、平衡施肥、无公害栽培、集中育苗等技术集成配套与示范,形成水生蔬菜早熟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引进、筛选出一批具有“设施栽培优势”、实用价值突出的田菱、田藕等特色水生蔬菜优良品种。项目组在引进、筛选水生蔬菜优质高效新品种过程中,专门开展了田菱、田藕等“设施栽培优势”品种筛选。这些品种,品质优良,对温度敏感,通过设施栽培,提前1-2月上市或采收,有利于抢

12、占市场先机,有利于调节市场供应,经济效益增幅达30%以上;同时应用设施栽培,避开或明显减轻主要病虫为害高峰,有利于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有利于保护产地生态环境。、田菱设施栽培技术。运用优选的田菱“设施栽培优势”品种及大棚集中育苗、合理密植、控盘疏果及采摘嫩菱等技术措施,使设施栽培田菱前期产量大幅提升,亩产值又提高1700多元,达6700多元,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运用“六改”技术,使春季田藕提前至5月上中旬上市。项目组通过“改中晚熟品种为优质早熟品种;改迟栽、深栽为早栽、浅栽;改稀植为密植;改整藕作种为分藕作种;改重施追肥为重施基肥;改露地栽培为保护地栽培”等六个方面的改进,使东河早藕、鄂莲1号

13、等早熟品种采收期提前1-2个月,即5月上中旬采收,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提高3050%。目前,项目组正在开展将夏藕采收后生长的藕体留做下一年藕种,就地搭建大棚的早熟高效栽培试验,有望进一步提高效益。(三)知识产权状况本项目科研成果,系金华市农科院主持研究的省科技项目“水生蔬菜新品种引选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项目于2005年1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鉴定。该项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明晰。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1、项目转化内容(1)4个早熟优质品种中试:即广东青菱、田菱一号等2个早熟优质大果鲜食田菱品种;鄂莲1号、东河早藕等2个早熟优质田藕品种的中试;(2

14、)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以田菱设施栽培,莲藕早熟栽培、一茬多熟栽培为基础,集成无公害栽培,应用大棚集中育苗、采摘嫩菱等关键技术,形成本项目核心的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开展技术熟化与示范;()建立10亩品种资源圃,保持和改良品种特性,培育新品种;建立140亩一级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确保良种、良法配套实施;建立5个百亩示范基地和2个产业化基地,累计中试、示范、推广3万亩次,推进项目成果的转化。2、技术路线优良品种疏盘疏果集成配套早熟栽培一茬多熟栽培采摘嫩菱无公害栽培大棚集中育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技术熟化示范基地农 户3、技术方案(1)技术研究与集成:开展促进田菱、田藕提早成熟、提高早中期产量的技术研究,包括大棚集中育苗、疏盘疏果、采摘嫩果大幅提高早期产量等,并与田菱设施栽培、莲藕早熟栽培、一茬多熟栽培等技术相配套,集成无公害栽培、平衡施肥等技术,形成完善的田菱、田藕早熟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2)示范基地建设:通过10亩品种资源圃的保存复壮及140亩种子种苗一级繁育基地建设,开展提纯复壮等工作,保持和优化品种特性,确保种子种苗质量;通过56个百亩示范基地及2个千亩产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熟化技术,树立样板,为推广工作提供宣传辐射的窗口。(3)建立推广网络,加强技术培训体系建设:建立示范基地、示范点、种植户三级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加强技术培训,确保各项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