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建设规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60346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程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课程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课程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课程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课程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建设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课程建设规划(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一、学校背景分析:本校开办以来,在历任领导及师生的齐心努力之下,学校稳步向前发展,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多年来,学校坚持“师生为本、整体发展、创建特色”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实施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奠定了的良好基础。、 师生情况:目前学校有16个教学班,576名学生,教职员工47人,其中在编在岗教师41人,大本学历达74.42%,大专学历16.28%。中高教师2人,占教师数4.9 %,小学高级教师19名,占44.19%,区级骨干教师4人,校级骨干9人。、发展优势与

2、经验:1、学校办学规范,严格执行市教委课程计划,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课程架构能立足学校实际,努力顺应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建设目标清晰。2、虽然学校近几年新进教师较多,整支师资队伍平均年龄较低,相互间的教学水平差异较大,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较强,多年的队伍培养,梯队结构逐步构成,各层面教师课程执行水平均有提高。同伴互助、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3、学校在前轮发展中,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初步形成了有本校特点的课程体系。在基础型课程建设中,突出了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拓展型课程建设基本能凸显以推动学习、培养技能、激发兴趣、促进个性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和促进功能。这为新一轮学校课程

3、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突出学校特色课程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4、学校基本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先进,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存在的问题:1、学校课程建设整体发展不平衡,三类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差异,有些自主拓展的课程开设质量还不高,探究型课程仅局限于完成探究学习包,校本课程还较薄弱,还有待完善。2、近年来,教师课程意识虽在不断增强,但课程的实施能力参差不齐,校内人力资源的不足,对学校拓展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一定影响。3、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性尚待提高和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的完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二、指导思想:以各级教育工作会议

4、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根据普陀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思路,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满足学生需求出发,积极构建立足学校现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不断健全保障课程得以实施的管理机制,力求达到课程成就教师,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课程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三、课程建设目标:1、学生培养目标:以“提升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品质”为核心理念,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实施载体,立足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结构合理、富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通过未来几年的课程目标落实,使本校学生能成为“基础实、习惯好、讲诚信、善合作

5、”、综合素养得到整体提升的现代小公民。(1)基础型课程建设目标:注重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凸显教学的有效性,并形成相关的教学经验。(2)拓展型课程建设目标: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探究型课程建设目标:结合教材文本,挖掘校内外教学资源,确立探究主题,展开探究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所学的探究方法,完成相关的专题任务。2、教师发展目标: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引导教师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进一步强化课程意

6、识,明确自身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职责、任务与作用。四、课程建设原则:1、基础型原则:树立全面的基础观,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的落实。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注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的养成。2、整体性原则:加强各学习领域、学科课程、主题教育活动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整体协调学科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性与选择性等多方面的关系。坚持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3、多样性原则:加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校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五、课程设置内容: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规定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发学校的自主课程,开足开齐三类课程

7、,不断丰富学校课程门类,以满足每个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快乐的校园生活。通过课程的全面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水平,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1、课程结构框架图:2、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真如第三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年级 周课时课程、科目 一 二 三 四 五 说明基础型课程 语 文 9 9 6 6 6 (1)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至4周的学习准备期。(2)语文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数 学 3 4 4 5 5 外 语 2 2 4 5 5 自 然 2 2 2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美

8、 术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3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5 26 27 28 28 拓展型课程 兴趣活动 1 1 1 1 1 兴趣活动共有26个组,分成六个板块: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语言类、环保类和创新素养类。 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部分内容采用“快乐活动日”的形式进行实施,内容有:“五大学堂”自主活动、“小小运动会”、“冬锻促健康”、“影视体验活动”、“科技(或艺术)节活动”等。体育活动 2 2 2 2 2 阅读与欣赏 1 1 1 1 1 英语拓展 1 周课时数 5 4 4 4 4 专题教育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每

9、学年1至2周 每学年2周 时间可分散安排。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午会 每天15-20分钟(1:001:20) 周一: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周二:健康教育;周三:心理健康教育;周四:环境教育和廉洁教育;周五:艺术欣赏和科技教育。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35分钟 上午: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下午室内操和眼保健操。周课时总量 32 32 33 34 34 每课时按35分钟计。附:自主拓展课程(兴趣类):课程类型 组别 人数 执教教师科技类 科技制作 船模 车模 科技创想画 艺术类 腰鼓队 剪纸 鼓号 拉丁舞 合唱 摄影 布贴 相声 书法 体育类 乒乓 足球小将 围棋 环保类 变废为宝 环境与

10、健康 水资源的保护 语言类 上海闲话 相声 小主持 创新素养 作品制作 趣味数学 瓜子贴 小设计 六、具体措施:1、加强课程规划的宣讲、解读,引导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整体育人功能,进一步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目标、育人目标的定位,明确教师自身的努力方向和所需承担的课程建设任务。2、 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每学年根据学校课程计划扎实落实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目标,并在实施与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统整课程内容,增强课程链接的紧密度。3、注重队伍建设。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未来几年,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实践指导、教师相互间的经验交流、专家辅导讲座、教学沙龙活动等方式,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开发教师的

11、多元智能,促进教师多元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执行力。4、强化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管雯娟副组长:张作敏组 员:张伟钧、申炯艳、张赟、张培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将承担课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课程实施指导、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职责,、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分层管理的要求,建立上下协调的教学组织系统,即: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明晰各级组织职责、权力以及相互关系,强化学校行政系统的质量管理责任,通过教学课程实施指导、教学目标落实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办法加强对课程实施质量的全程管理。、优化教师教学评

12、价机制,通过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条例,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学校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七、学校课程建设保障制度:1、课程制度保障:(1)教研制度。教导处要指导和组织好各学科教研组活动,做到主题明确,质量保证。教研活动要围绕学校探究课题定期展开,突出有效教学策略、有效作业设计展开研究讨论活动,力求使教研阵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平台。(2)培训制度。每学期教导处结合“十二五”师训要求,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师德与育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3)质量监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

13、,根据教学流程管理要求对课程实施随机和定期检查,努力发挥教师在监控过程中的自主追求、主动提升的主观能动作用。2、师资队伍保障(1)坚持校本教研制度。定期聘请区教研员来校进行专题培训,通过专业引领不断更新课程观念,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确保课程管理的有效性。(2)建立课程研究制度。学校责任部门要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学科研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议研讨活动。同时学校要发挥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组织家长对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实施进行评价。(3)建立教师考评制度。融态度、能力、合作、创新、成效为一体的评价依据,坚持团队评

14、价和教师个体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依据考评结果进行绩效奖励与精神鼓励。3、经费保障(1)学校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校外人力资源引入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利用率,提高利用效益,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2)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校本教材的编制、拓展课程的开设、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以及社区资源的利用等,都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高氯酸对阿胶进行湿法消化后, 用导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测定阿胶中的铜、“中药三大宝, 人参、鹿茸和阿胶。”阿胶的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历代宫 马作峰.论疲劳源于肝脏J.广西中医药,

15、2008,31(1):31. 史丽萍,马东明, 解丽芳等.力竭性运动对小鼠肝脏超微结构及肝糖原、肌糖元含量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王辉武,吴行明,邓开蓉.内经“肝者罢极之本”的临床价值J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2):9. 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等.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19(1):8.1 运动性疲劳与肝脏 张俊明.“高效强力饮”增强运动机能的临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8(2):10117 种水解蛋白氨基酸。总含量在56.73%82.03%。霍光华采用硝酸-硫酸消化法和18(4):372-374.1995,2062 林华,吕国枫,官德正等. 衰竭运动小鼠肝损伤的实验性J.天津体育学院党报, 1994,9(4):9-11. 凌家杰.肝与运动性疲劳关系浅谈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31. 凌家杰.肝与运动性疲劳关系浅谈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6):31. 谢敏豪等.训练结合用中药补剂强力宝对小鼠游泳耐力与肌肉和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