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60057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日期: / 天易示区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嶂悦建设工程二一四年十二月 、1、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第二章施工方案5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29第四章施工总布置与重要临时设施39第五章工程质量与保证措施48第六章安全管理与保证措施51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与文明施工58第八章主要机具设备表61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与措施62第十章主要材料、构件用量计划63第十一章合理化建议66第一章 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工程位置:省县港低排涵闸改建工程位于银杏北路以北港滨江堤原低排闸位置本工程计划工期90日历天,计划于2014年12月10日开工(本方案

2、暂定开工日期,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下达的开工令通知为准)。1.2、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1.2.1、水文条件湘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区,雨量集中于春夏两季,每年48月为汛期,洪水暴涨暴落,从起涨到峰现多在12小时左右,洪水历时一般在两天左右。 年平均气温16.9,多年平均降水量1405.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蒸发量1343.0mm。多年平均风速2.4m/s,历年最大风速20.7m/s(1980年4月13日),风向NNW。湘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时空变化特性与暴雨特性一致,每年47月为汛期。 1.2.2、工程地质(一)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湘江中上游段,河两岸主要为山丘和河流冲积平原

3、,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与流水堆积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面高程沿河流方向逐渐降低,地面高程一般37.660.0m。(二)地层岩性工程区所见地层主要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白垩系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地层从老至新依次表达如下:白垩系:泥质粉砂岩(K):紫红色,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风化程度较高,上部岩芯呈坚硬的土状,但原岩结构依然清晰可见,下部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本层透水性较差,可视为隔水层。厚度不详,控制厚度3.49.8m。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Q4al+pl):上部为淤泥质粘土(仅见于ZK33、ZK45、ZK46、ZK47)灰色灰黑色,软塑,湿-饱和,厚度1.02.4m;粘土灰色灰

4、黄色,可塑,稍湿-湿,主要分布于场区右岸堤防中部与左岸的泵站涵闸处,厚度1.76.8m;粉质粘土灰色黄色,一般为可塑,底部为可塑-软塑状,除河道与右岸泵站涵闸处外,场地普遍分布,厚度1.17.1m;壤土黄色,湿-饱和,结构稍密,除河道个别含有外,厚度1.04.7m;中部为中细砂,黄色,褐黄色,结构松散,部分地段缺失,厚度0.48.2m,下部园砾,黄色,稍密状,厚度除ZK14、ZK8、ZK17外,场地普遍分布,厚度0.54.7m。另外,人工填土(Qml)主要分布于左右岸防洪堤堤身,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粘土、壤土,厚度0.53.5m。(三)地质构造与地震根据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省地矿局1989年

5、),县属东南地洼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工程区位于县洼陷之西南边缘,县洼陷系永安复式向斜的次级构造,轴线呈4050方向,延伸达60余千米,由地洼陷沉积层组成的红色盆地,岩层倾角平缓。区存在南山谷洋湖垸断裂带,但有迹象说明,该断裂带形成于白垩纪以前,区未发现大的新构造运动,区域稳定性较好。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21-2001),工程区基本抗震烈度为度。1.3、对外交通条件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县城区,涵闸处有湘江沿岸防洪堤堤顶道路和市政道路可直达城区,交通方便。外购建材基本上均在市、县购买,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转运至于施工现场。交通道路四通八达,施工期

6、间可利用现有道路作为运输干线,但应注意施工干扰与对周围环境影响。1.4、工程项目和工作容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项目和工作容有箱涵身段防洪闸室与进出口段、消力池、海曼、金属结构设备与安装、机电设备与安装工程、工作桥、启闭室、围堰、导流排水管道。进水口与出水口围堰修筑和拆除,导流排水管道安装和拆除,基础土方开挖、原砼箱涵拆除、原片石挡土墙拆除、土方填筑、垫层与结构砼、钢筋制安、模板制作、砌体工程、工作桥房屋结构主体装修工程、启闭设备安装工程、钢闸门与埋件制装工程等。第二章 施工方案与水流控制一、施工容本标主要施工工程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围堰修筑和拆除,导流排水管道安装和拆除,基础土方开挖、原砼箱涵拆除、原

7、片石挡土墙拆除、土方填筑、垫层与结构砼、钢筋制安、模板制作、砌体工程、工作桥房屋结构主体装修工程、启闭设备安装工程、钢闸门与埋件制装工程等。1、涵闸进水口与出水口围堰与导流排水管施工方案1.1导流的任务:本工程施工导流的任务主要包括涵闸进水口与出水口底板的导流、安装临时导流排水管、与围堰修筑、正常维护、拆除、和施工期排水渡汛等。1.2导流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我单位对现场的勘察情况,涵闸改造施工采用枯水期施工,闸渠来水主要由百花渠污水管与低排渠排污渠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与溢流的污水和下雨天的雨水,港正常水位在32.00m左右,如遇下雨天排入的雨水加污水水位可达34.0m左右。在涵闸出水口底板

8、临河床一侧填筑围堰,束窄湘江河道过流;在涵闸进口港填筑围堰。在靠近新建箱涵以装一条临时导流排水管道,考虑到现有箱涵高2m*宽1.6m,港流量较大,须安装D2000导流排水管道。如遇下雨可利用港排渍机与导流排水管共同排水。1.3导流时段本工程的汛期为每年的4月8月,根据本工程的工期安排,涵闸改建工程安排在枯水时段进行施工,施工期较短,在明年的2月底即可将围堰拆除,恢复河道。1.4导流建筑物的设计1.4.1涵闸出口处临湘江河道围堰设计 根据现场察看现场测量,现在湘江水位较低。目前湘江水位已在航电枢纽正常水位30.59m,而项目施工中消力池底板高程为30.20m,海曼高程为28.2m,海曼处江底为2

9、6.08m。因本工程工期较短,且闸室与消力池砼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为节约工程围堰工程量,节约工期,本工程临湘江河道施工围堰采用站的多年平均水位加安全高程,相应围堰堰顶高程取34.00m。本次设计因为在枯水期施工如遇突发天气,连降暴雨,为防江水倒灌,应考虑修建防洪围堰,围堰底部的淤泥层利用反铲清除干净,以利于围堰与围堰基础的结合,提高防渗效果。围堰最大高度为6.0m,围堰堰顶考虑到围堰安全与稳定,宽度取6m,上、下游边坡坡比为1:1.5。围堰距出江口下游基坑的距离以不影响土方开挖与其它施工要求为准,长度约130m。围堰设计图如下:1.4.2涵闸进口处港围堰设计根据现场察看现场测量,涵闸进口处闸渠

10、来水主要由百花渠污水管与低排渠排污渠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港正常水位在32.00m左右,如遇下雨天排入的雨水加污水水位可达34.0m左右。港池底高程为30.5m,要在港填筑施工围堰全断面挡水,正常情况下,水流由港经导流管道流入湘江,如遇下雨可利用港排渍机与导流排水管共同排水。港围堰拟采用土石围堰,由港排渍机房至导流管全断面填筑,围堰顶宽6m,长度约40m,高4m,1;1.5放坡。围堰设计图如下:1.5围堰施工1.5.1施工程序本围堰工程土方填筑利用防洪堤开挖土方进行填筑,由于围堰施工期为枯水期,填筑时可进行分层填筑。施工工序为:场地清理临时道路布置堰体土方填筑1.5.2围堰填筑围堰土方填筑利

11、用开挖的均质土料加以石渣填筑,推土机压实。堰体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分层填筑,推土机压实。围堰填筑道路结合基坑临时施工道路,临时道路沿岸坡布置,道路宽6m,最大坡度不大于8%。1.5.3围堰拆除工程完工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将围堰的施工材料与设备全部转运出来,立即派出足够的人力、设备将围堰拆除。围堰拆除采用反铲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围堰拆除料全部运至弃渣场。1.6导流排水管安装1.6.1本工程排水主要是来自百花渠污水管和低排渠污水管,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和溢流的污水与下雨天的雨水的排水,排水量较大。考虑到现有箱涵高2m*宽1.6m,港流量较大,须安装D2000导流排水管道。管道安装在靠近新建箱涵西侧,

12、长度约212m,120度管基。在土方开挖至原箱涵顶高程时,先将导流管安装好后,利用围堰(见土方开挖断面图)将流水引至导流管再破除原有箱涵。1.6.2工程完工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将导流排水管拆除,立即派出足够的人力、设备将导流排水管破除外运。1.7对所有施工中形成的阻水堤堰、排水管涵、沟渠与抽排水设备等在施工前10天提出具体布置、设计,并报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实施,在运行期间配专人管理。1.8施工期围堰安全管理为保证施工期围堰的安全,在施工期间围堰的运行维护措施如下:(1)对土石围堰可能出现的局部沉陷与时进行培高,并协同监测部门对堰体局部沉陷后的渗流情况进行分析;(2)保护好围堰与岸坡接头部位的排

13、水设施,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铺设风化砂编织袋,防止雨水冲刷;(3)指派专人定期检查围堰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2、施工便道修筑施工方案从现有防洪大堤北侧修筑一条临时道路,结合围堰填筑,临时道路沿岸坡布置,道路宽6m,最大坡度不大于8%,8t自卸汽车取土回填,堆土机堆土,压路机分层压实,30cm厚泥结石碾压成型。回填施工道路同开挖施工道路相同布置,施工便道利用防洪大堤开挖时可利用土料填筑。3、土方开挖与原砼箱涵与片石挡土墙拆除施工方案3.1概述本工程土方开挖施工围主要包括箱涵基坑、涵闸防洪闸与出水口段消力池、基坑、海曼、临时导流排水管沟槽,原市化工厂挡土墙土方等主体工

14、程基础土方开挖与原涵闸区建筑物箱涵与港西侧原市化工厂化工垃圾片石挡土墙的拆除。其开挖工作容包括:各项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基础开挖的准备工作、场地清理、施工期排水、土料的运输、边坡监测和防护、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以与按监理人指示对废弃的渣场进行清理等。3.2施工布置3.2.1施工作业区布置根据建筑物布置、现场施工条件以与施工作业顺序,土方工程施工作业区主要在防洪大堤、箱涵基坑与导流排水管基坑,拟在此处安排一个土方施工队伍单独组织施工。3.2.2施工区水、电布置土方开挖施工照明拟以投光灯集中照明为主,局部区域辅以碘钨灯与白炽灯补充照明,施工期道路采用防水型高压钠灯照明;开挖施工生产用水量小,由泥浆泵直接从河中抽取,用胶管接至用水工作面即可。3.2.3施工道路布置本合同工程土方开挖施工由城区现有市政道路与堤顶道路承当出渣运输与设备进出。在基坑位置可沿防洪大堤北侧填筑临时道路。3.3 土方工程施工顺序本工程现有防洪大堤标高经现场测量为43.57m,箱涵设计基础底标高为30.20m,开挖高度高达13.37m,采用深沟槽大开挖施工方案,土方开挖采用分层逐级下挖,根据开挖断面进行分层,基本按4至4.5m一层。深基坑可利用反铲转拨至堤顶或施工道路。较宽大的沟槽基础采用反铲一次开挖成型,人工修坡与槽底整理。考虑到开挖高度太高和回填时分段间有高差的连接或新老堤相接时,垂直堤轴线方向的各种接缝,应以斜面相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