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奶酪教材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59453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块奶酪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块奶酪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块奶酪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块奶酪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块奶酪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块奶酪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块奶酪教材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块奶酪教材分析这是一块奶酪教材分析,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 考学习。一块奶酪教材分析第1篇【教材分析】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 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 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面对动 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 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 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诵读赠从弟(其二)。2.

2、了解建安时期刘桢的写作风格。过程与方法1. 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 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2. 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3.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 中受到启迪,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 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1. 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

3、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用心体 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2.描述法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 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 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 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二、作者简介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 妙绝时

4、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 凌霜,高风跨俗。”三、解读课文1. 诵读赠从弟(其二)(1) 学生通过范读视频,划分停顿。(2)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3) 做背诵指导。2. 诗文注释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瑟瑟:风声。 罹:遭受。凝寒:严寒。3. 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4. 内容研讨:(1) 教师提问:a.

5、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c. 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d. 诗歌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2) 学生讨论。(3)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4) 答案提示:a.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b.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c. “松枝一何劲”,“终岁常端正”。d.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5) 教师总结:纵观全诗,诗人运用松柏这一形象来勉励从弟,通过对风 雪的描写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声色俱佳,极富有气势,充分的体现了其“仗 气爱奇”、“壮而不悲”的特色。四

6、、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课后查询有关建安七子的相关资料。自我问答:问:如何理解诗歌第一句的写法?答:诗歌开篇就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 风”。前半句仅仅交代了松柏的挺拔,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写谷中瑟瑟寒风,不但 交代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一下子就将松柏的形象烘托了出来,更生动的体现了“亭 亭”二字的效果,显得极有声势。这种先交代主体再写背景的逆反写法起到了很好 的强调作用,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突兀撑青穹”的雄伟形象。一块奶酪教材分析第2篇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字词解释:亭亭:高耸的样子。瑟瑟:形容寒

7、风的声音。一何:多么。惨凄:凛冽、严酷。罹(M )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原文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 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直立。难道是松树没 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赠从弟赏析: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 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 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 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8、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 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 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 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 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 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 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9、用词朴素无 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自然 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 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 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 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 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回 味。作品点评: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

10、善者,妙绝时人”。赠 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 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作者简介: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宁阳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 称。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刘桢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 玚七子“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以此相报。”他以诗歌见 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名,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 者。刘桢的文学造诣不凡,五言诗尤为诸子之尊,今存的诗歌只有 15 首。汉魏 六朝诗歌鉴赏集中评价他的诗为:“思健功圆,以特有的清新

11、刚劲,为人们所激 赏。不仅称美于当世,并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后。”他的诗作多以壮美山川为背景,借景抒情,少数为酬答之作。赠徐干诗被 钟嵘评作“五言之警策也”。以上这篇赠从弟其二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 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一块奶酪教材分析第3篇教学目标1. 会认“诱、舔”等 11个字。2. 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并练习情感朗 读。3. 明白命令的发布者,本身要有很强的纪律性,能挡住诱惑,以身作则,才能 使命令更好地施行。重点难点重点: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它当时的心理,明白故事蕴 含的

12、道理,并进行情感朗读。难点:发挥想象,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今天我们在来 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块奶酪(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 来,遇到难读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2. 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后鼻音:强;鼻音声母n:恼;多音字:shdo稍息(口令);shdo稍微(略微 的意思)。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诱、强、稍、豫、跺、执熟字换偏旁:舔添 恼脑4. 出示词语巩固识字:嘀咕、诱人、淌口水、

13、舔一下、毅力、坚强、纪律、拽 着、犯罪、禁令、恼火、稍息、嗅嗅、犹豫、跺脚、合拢、聚集、执行理解词语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犹豫:拿不定主意。诱人:吸引人。 嗅嗅:闻。 执行:实施;实行。三、品读课文,体会心理1. 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 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划上横线,体会蚂蚁队长当时的心理,并在旁 边作批注,写出你对蚂蚁队长的看法、观点)。2. 小组内讨论交流。3.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引导、总结)蚂蚁队长的语言描写:a. 发布命令(语气坚定、干脆)“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罚扫地三天。”“照样罚扫地三天。”

14、(“照样”就是照着蚂蚁队长自己发布的命令来做,显 示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重读“照样”,读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决 心。)b. 出现诱惑(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读出犹豫的语气)。“休息一会儿!”(读出思考的语气)。“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读出较强的命令的语气)。“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立定!原地休息!”(读出强烈的命令的语气)。C.战胜诱惑(语气坚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读出战胜诱 惑,下定决心的语气)。“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

15、它。执行命令!” 蚂蚁队长的动作描写:a. 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 当助手。(重读“太大了”,显示出奶酪大,重读“只好”显示出蚂蚁队长会想办 法,有组织能力。)b.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 了。(“拽”是拉、拖,牵引的意思。重读“拽”体显出蚂蚁队长在用力地运奶 酪。)c.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从“低下头”、“嗅嗅”显 示出奶酪很香,蚂蚁队长很想吃。)d. 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犹豫”是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一 跺脚”显示出蚂蚁队长战胜诱惑,下定决心,不吃奶酪渣。)4. 蚂蚁队长为什么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四、演读故事,练习巩固1. 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2. 课堂练习:读文中蚂蚁队长的话,读出祈使句命令的语气。一块奶酪教材分析第4篇【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这 2 个生字,会写“繁、漫”等 8 个字。正确读写“繁星”等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3. 能联系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