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新样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59451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心中的新样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心中的新样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心中的新样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心中的新样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心中的新样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心中的新样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心中的新样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心中的新样态根据“新样态学校”的有关资料和理念, “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总体特征,我们看准了“育人”的核心任务,围绕着量变的“智慧”和质变的“素养”这两个目标,提出了“智慧增值,素养增质”(双增教育)的发展愿景。这个愿景展开来的解读就是:让每一个师生(智慧)都增值,让每一个生命(素养)都增质。不管怎么说,这个愿景都是巨大的甚至是虚拟的,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个行动目标。但目标之下必须有几个实实在在的支撑点,才能托起“新样态学校”的具象。换句话说,“功到自然成”,“功”是主要的,“成”是自然的。物理学上的“功”是指工作的成效的,一个物体受到了力,并且沿力的方向有了位移,力的成效就有了

2、,这就叫做“功”。基于愿景和“功”的认识,我想构建“新样态学校”,有以下几个“做功”的方面。第一,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沉静的,这是“有人性”决定的。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学生的“生龙活虎”,管理的“整齐划一”,誓言的“铁骨铮铮”,名声的“过度张扬”,根据“新样态学校”的“有人性”特征表现,我感觉这些常规的做法还是表面的、约束的、过激的、贴金的一些简单做法,是教育的高消耗的体力劳动,是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目的大概是光要知识和结果,最终容易导致揠苗助长的“浮躁”现象,是违背“人性”的。沉静应该是与浮躁相对应的。精品资料沉静的学校不是没有声响的学校,是“人人知位而为之”的学校,是“道法自 然”的学校。学校有

3、规划有目标,领导执行有策略有信心,教师工作有方法有自思,学生学习有规矩有交流,人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事情做得怎么样。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按自己的职责在工作和学习,这就是沉静的学校。不是今天会议、明天布置,反复强调、跟踪督导,阶段总结、活动表彰的行政推动事情的学校。所以“新样态”要回顾人性的理念和方向,推崇一种从心、从真、从美、从慢的一种人性常态,这种人性常态一定是沉静的。沉静也是师生内敛的表现,也是学校文化底蕴的基础。让人“沉静”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阅读是师生最好的化妆品。让教师重读教育经典,国外读苏霍,国内读陶行知,积淀教师的教育教学之

4、锚;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会讲“中国故事”,培养儒雅之气;让家长陪读教育故事,提升家长育子指导能力。可以说,只有“人”沉静下来了,工作和学习的内生性就容易表现出来,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思想、会判断、能矫正的“智慧人”了,这样组成的学校也必然是“沉静”的学校。有所为的道法,无痕迹的教育,就是沉静的,也是有人性的。第二,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生长的,这是由“有温度”决定的。我们还习惯于“光讲学习”的学校,学生丢掉了很多特长和技能,教师是成年累月的重复工作和挖空心思地总结解题规律,忽略了教学活动中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除了知识传授,师生双方在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同样也失

5、去了很多。再严格一点说,知识虽然增长了,但 做人育人的“智慧”可能并没有增值;即使取得了成绩,但人的精神可能并不快 乐。这样的教学,用“全人教育”的观点来评断,就是没有温度的。好的学校应该是让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有“智慧增长”的。从教师而言,“智慧增长”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技能上,课堂教学上既要 有数量值,还要有意义值;既要有方法值,还要有动力值,要把课堂变成激情 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从学生而言,主要体现 在学生的学会学习上,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合作探究问题,进 阶到学会批判性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无论师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都 能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增长

6、”,不单单是知识的,而是全人格的,我们越来越认 识到“关注每一个生命的全面健康成长,鼓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蓬勃向上”的重 要性。第三,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快乐的,这是由“有故事”决定的。因为同一的制式和过分的约束,学校容易是墨守成规的机械推进的“流水 线”,表面上的有序掩盖了内部的怯弱。因为个体不能自主成长,团队不能内生 发展,所以师生是被动的,思想和自尊不能融合在一起,自然也就没有工作和 学习体验之后的成就感。新样态学校要求是要培养“具象的人”,不是“抽象的人”,“具象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有义的人,更是自我发展的人,包括有自己 独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每个方面都是有学生

7、自己的成长故事的。“让每个人成为他可能达到的最好的自己”,这样的过程才是快乐的,也是“有痕迹”的。快乐的状态是来自“智慧增长”和“精神生长”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团队的学习中来,并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的学业进步,慢慢激励他们走向“智慧增长”;“精神生长”是针对不同学生差异而言的,通过自选课程走班活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展示,在不同的课程活动中证实了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这种“道德尊严”的背后就是学生“智慧增长”和“精神生长”带来的快乐状态。第四,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收获的,这是由“有美感”决定的。一般而言,学校的收获是各种荣誉

8、和培养了多少精英学生,多是属于“光环”的。但这里所说的收获是属于学校每一个师生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都能表述出自己的成长痕迹,都能提炼出自己的成长经验;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浸润,都能忆起自己的经典活动,都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故事。师之“成长经验”和生之“学习故事”就是让人收获的“增值量”,因为是有智慧的,所以就是欢乐的;因为是有精神的,所以就是有美感的。具体来说,教师能从以下方面梳理一下“有美感”的收获。以某一学年为例,整理一节让自己感觉最有收获的课堂录像,看看改变了自己的哪些方面?整理一下两个学期的电子版备课笔记,筛出一节最具代表性的教学设计,看看提升了自己教研的哪

9、些方面?回想一下集体备课教研的场景,那一次是提升认识最大的一次?重温一些课堂教学的场景,哪些学生活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注 意到其他教师的变化了吗?他们还有什么优点? 一个学年(学期)下来,你能 用信息技术为自己做一个微视频式的总结吗?对学生而言,我们的教育目标可以简单表述为“成人成才”。成才是其中一 个方面,但大部分人或者说100%的是要先成人的,“成人”是学生的最基本“收 获”。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学业成绩达标了没有? “导学互助”小组学习你 学到了什么?你的特长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你还继续提升?你 能对自己的人格特点做出评价吗?最后一个问题我是非常看重的,因为人格是 指“

10、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因 此,从“育人”角度来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就是“成人”的标准了。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大概是一个教育的 底线。在“人格”基础之上,再去添加不同的色彩,这又是为差异教育而“成才” 了, 让每一个师生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可见,收获不单是内心体验的,每人再展 示出来,让大家互动来分享,这才是“有美感”第五,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安全的,这是由“有灵魂”决定的。孙金鑫在假如给我一所学校中首先提到“这所学校一定是安全的”。在 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中,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 求、情感和归宿(

11、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和安全都是基 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甚至是超越自我的需求。在这里,我对“安全”的理解是更倾向于情感和归宿需求的,因为情感归宿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属于是一种心理安全,甚至是心理寄托。这种师生的心理安全是和学校顶层设计相互共生的,师生对学校规划有依赖感,学校探索设计对教师有激发感,在相互的影响和促进中,学校和师生一直在叩问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现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怎么去哪里?我如何确定到了那里?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就是学校发展共同体的一种文化信仰,这种文化信仰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所希望的新样态学校就是让人“沉静的、生长的、快乐的,收获的,安全的”,也是“安全的,收获的,快乐的,生长的、沉静的”,我更希望是“沉静的”和“有灵魂的”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学校。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