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现代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59194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农业现代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推进农业现代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推进农业现代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推进农业现代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推进农业现代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农业现代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农业现代化(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现代农业?张晓山(2007):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孔祥智、李圣军(2007):现代农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的生产要素(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是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业,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同时也是政府公共财政补贴的农业。 现代农业的内涵一是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来武装农业;二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三是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四是用现代的经营

2、形式来推进农业;五是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农业;六是用培养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七是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八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九是提高农业的素质,提高农业的效益和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应把握好四个关系2013-11-20 08:51 人民日报 字号:核心提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应该跳出农业看农业,更加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全局影响,更加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更加倡导科技驱动与产业融合,更加追求城乡一体与区域协调,特别是把握好四个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形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动态过程。狭义来看,农业现代化以打造现代农业为目标,着力于构建“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应该跳出农业看农业,更加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全局影响,更加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更加倡导科技驱动与产业融合,更加追求城乡一体与区域协调,特别是把握好四个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关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4、。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经营成本上涨、青壮年劳动力紧缺、产业发展风险加大等瓶颈,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出路。目前,我国三大主粮自给率达到98.1%,粮食产量实现了9连增,这得益于农业以科技为支撑的“高产、稳产”战略的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结构变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农业开始加速转型。这不仅意味着农产品总量与结构平衡的动态调整,也意味着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经营模式的根本转变,“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是产业

5、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的根源是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距,具体表现为产业间的平均收入差距。1978年至2012年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由28.247.923.9调整为10.145.344.6,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70.517.312.2调整为2011年的34.829.535.7。2012年中科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约为工业劳动生产率的1/10。农业与非农产业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距,说明促使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仍然存在,但现实中却表现为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流出,有助于解决劳动力流动滞缓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将促进务农人员收入水平提高,而农业与非农产业间收入差距缩小、产业间彼此争夺劳动力将推动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逐步形成产业升级倒逼机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结构持续调整,为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三次产业比重持续变动,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将形成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农业部门和非农产业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这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消解。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

7、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时空统一性。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聚,以及与之同步的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表现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及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出发点,都是在释放投资需求与消费潜力,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持续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加快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有助于统筹城乡建设,有助于科学布局城乡产业,实现劳动力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实施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明晰产权、规范确权,有利于加速土地流转、调和城乡用地矛盾、节约集约利用资

8、源,也有利于农民共同分享城镇化的红利。农业现代化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中西部呈现梯度发展格局。有研究表明,农业发展格局也存在类似的“块状”不连续性。1980年至2008年间,我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平均指数由0.22提高至0.45,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北京、上海等地指数超过0.7,接近农业现代化成熟阶段;东部达到0.58,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期;中部为0.41,稳步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西部为0.33,刚刚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不难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循环累积效应也越强;经济欠发达区域由于缺乏集聚力,不仅本地要素向外流

9、出,外来投资在“回波效应”下也存在“出逃”迹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全国的现代化水平,更有助于中西部欠发达区域加快发展甚至跨越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委党校张选旗*县委党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建议党的十七届五;?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三农”;来;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三农”;?1、什么是“三农问题”什么是“三农问题”?即农;平等;平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农;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2、我党 下载:59农业现代化浅谈PPT.Doc12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

10、村建设*县委党校 张选旗 *县委党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建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建议指出: 在工业化、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 代化, 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 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 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 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提高农

11、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 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 三农”来。 ?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设 的首要任务。 的首要任务。 ?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 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 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 ? 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加快新农村 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的必然要求。 ? 五、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加快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三农”? 1、什么是“三农问题” 什么是“三农问题” ? 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 即农民问题、农村问

12、题和农业问题。 ? 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户籍待遇不 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平等; 平等; ?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 ?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本建设落后、市场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本建设落后、 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大量过剩。 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大量过剩。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2、我党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 年至1986年连发布五个以农业、农村和农 连发布五个以农业、 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民为主题的

13、中央一号文件,对 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 部署。史称“五个一号文件” 部署。史称“五个一号文件”。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2000年3月,湖北省 2000年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 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 李昌平上书给国务 记李昌平上书给国务 院总理朱镕基的信中 农民真苦, 称:“农民真苦,农 村真穷, 村真穷,农业真危 把中国的“ 险”,把中国的“三 农问题”提到了极至。 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2004年以来,又连

14、续发布以 2004年以来 年以来,“三农”为主题的八个中央 三农” 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 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问题在中国 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3、新农村建设的由来 ?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 重大历史任务” 重大历史任务”。 ? 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

15、裕、乡风文 20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字方针: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 设的首要任务。 设的首要任务。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 设的首要任务。 设的首要任务。 ? 现代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 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 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来经营的科学化、 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来经营的科学化、 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 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 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 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 产后和产中相结

16、合,生产、 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 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 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 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 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 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 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新型产业。 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 设的首要任务。 设的首要任务。? 现代农业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 ? 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新农业。 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新农业。 ? 现代农业是生态环保型农业。 现代农业是生态环保型农业。 ? 现代农业是功能多样性农业。 现代农业是功能多样性农业。 ? 现代农业是市场导向型农业。 现代农业是市场导向型农业。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新农村建 设的首要任务。 设的首要任务。? “十二五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