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太仓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589614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太仓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太仓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太仓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太仓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太仓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太仓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太仓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太仓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笔迹清楚,字体工整;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全部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

2、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避 (hu) (xin)熟 离经 (pn)道 (c)隐之心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极目四望,内蒙古大青沟的全貌映入眼帘:远方,轻纱薄雾茏罩着林海蓊郁一片,扑塑迷离;脚下,各色花木流光溢彩,浓绿如洗,交织成一幅令人心弛神往的绝妙风光。眼前的一切是用语言文字、色彩线条所不能表达的美,我被这优雅景致陶醉了。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洒)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 ) 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自

3、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名著阅读。(5分) 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拉格多科学院语言学校的教授们,计划“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时,采用的补救办法是什么?这个计划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五庄观,因为什么事惹恼了观主镇元仙?后来,镇元仙与孙悟空有什么约定?最后,是谁帮唐僧师徒解了围,促成镇元仙与悟空完成约定?5下面是一段关于民众阅读价值取向的文字,请分别概括本段文字批判的功利性阅读的三种价值取向。(3分)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快餐文化”,对知

4、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同时在某类读书人群中,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一些出版部门迎合这种心理,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穿越”的形式窜改历史。还有些人只强调回归中国传统,忘记在“返本”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创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因此,功利性的阅读价值取向正误导着年轻一代。 第一种价值取向:_ (不超过10个字) 第二种价值取向:_ (不超过10个字) 第一种价值取向: (不超过10个字)第二部分(44分)阅读出师表中两段文字,完成69题。(8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5、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A 诚宜开张圣听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B 以光先帝遗德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忠矣 (送东阳马生序)C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D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6、(邹忌讽齐王纳谏)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判断句?(2分)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小信未孚,神弗敢福也(曹刿论战)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D水中藻荇交横,盖松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8这两段文字中,诸葛亮面对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给刘禅提出了哪两条建议?请都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9这两段文字多处用了“宜,不宜”的句式。说说使用这些句式的作用是什么?(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

7、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注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阅读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8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

8、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叉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

9、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土,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11全文着重表现江南和朔方两地的雪的不同特点。作者开篇却从“暖国的雨”写起,说说这样安排有哪些用意?(2分)12说说“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一句中“无边”、“凛冽”、“闪闪”这些修饰语的表达作用。(3分)13李允经评价雪一文时

10、说:“在抒情作品中,作家需要驰骋想像托物取喻、借景抒情。”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想像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阅读王重旭的何必寻求理解一文,完成1416题。(7分) “理解万岁”这一口号曾风靡神州大地。但是,口号毕竟是口号,那些寻求理解的人,有多少真正获得了呢?是的,被人理解是幸福的,但是,不被人理解便是痛苦吗? 有人说过,痛苦是由于所寻求的东西无法得到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不被理解的痛苦,正是由于我们过于追求理解了,如果我们不去追求它,这不被理解的痛苦还会存在吗?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达到和谐完美,人人都相互理解是根本做不到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向上帝提出了挑战,可在当时,有几

11、个能够理解:热情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竞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为人类解除巨大痛苦的牛痘发现者琴纳,当时却受到人们的嘲讽;而舒伯特的一首传世之曲摇篮曲,在当时仅换得一盘土豆。追求理想,你就顾不上人们是否理解! 我们中国人太看重理解了,于是便不敢越雷池一步,循规蹈矩,每做一件事,关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身,倒是人家怎么说,别人怎么看,缩手缩脚;一旦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便惶惶然,便痛苦得不得了,不是呼吁“你要理解我呀”,就是赶快掉转方向。结果,真正干成凡件事的人实在太少了。由是,我更赞佩刘晓庆,别人理解不理解,赞同不赞同随他去,我照样干我的,我自有我的追求。 所以,追求理想就不必追求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只能给

12、你带来痛苦。人,无论高低责贱,都有灵魂灼痛的时候,除了你自己而外,谁又能听懂心之衷曲?在痛彻孤寂里求助理解,不如在沉默中炼就坚韧。弃去理解的拐杖,你会变得自信和刚强许多,公正的历史终会把人折射得明明白白。弱者把心事交付理解,强者让时间稀释辛酸。“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如是说。真正的强者应该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选自时文精选,有改动)14文中的例证揭示了“何必寻求理解”的两条理由分别是什么?(2分)15请说说“弱者把心事交付理解,强者让时间稀释辛酸”这句话的含义。(2分)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17分)孤石聂鑫森 (1)汽笛响

13、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2)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状态,眼中只有工作。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3)朱庆觉得很寂寞,很孤独。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方有的。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这十几天,他觉得自己

14、犹如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向爸妈诉说生命的快乐,让爸妈从长期枯燥的工作中寻找到亲情的港湾,也让自己从单调乏味的生命中发现绚丽的花园。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他又与外婆在一起,每天只能在梦中回味春节时的理想状态。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4)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窗夕随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植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6)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