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模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5722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模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切变模量的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切变模量以及断裂强度等宏观量都能反映出物质微观结构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人们从物质结构理论出发,计算出的断裂强度值比实际值大几个数量级。这个重大矛盾迫使科学家提出了位错理论来解释实验现象。后来人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位错的形成和运动,证实了这种理论。科学的发展反复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个实验中,用扭摆来测量金属丝的切变模量,同时要学习尽量设法避免测量那些较难测准的物理量,测量那些较难测准的物理量,从而提高实验精度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实验对象是一根上下均匀而细长的钢丝,从几何上说就是一个如图532-1所示的细长的圆柱体,其半径为R,长度为L。将其

2、上端固定,而使其下端面发生扭转。扭转力矩使圆柱体各截面小体积元均发生切应变。在弹性限度内,切应变丫正比于切应力T(1)这就是剪切胡克定律,比例系数G即为材料的切变模量钢丝下端面绕中心轴线00专过角(即P点转到了P的位置)。相应的,钢丝各横截面都发生转动,其单位长度的转角d/dl/L。分析这细圆柱中长为dl的一小段,其上截面为A,下截面为B(如图532-2所示)。由于发生切变,其侧面上的线ab的下端移至b,即ab转动了一个角度ybbdlRd,即切应变(2)ddl在钢丝内部半径为P的位置,其切应变为d_dT由剪切胡克定律G(3)G各可得横截面上距轴线00为P处的切应力。这个切应力产生的恢复力矩为2

3、d2VdMR2G3ddGR4d0dl2dl(4)因钢丝总长为L总扭转角J,所以总恢复力矩MGR42L(5)所以G2MLR4(6)截面A、B之间的圆柱体,其上下截面相对切变引起的恢复力矩M为于是,求切变模量G的问题就转化成求钢丝的扭矩(即其恢复力矩)的问题。为此,在钢丝下端悬挂一圆盘,它可绕中心线自由扭动,成为扭摆。摆扭过的角度正比于所受的扭力矩,D为金属丝的扭转模量。将式(7)代入式(6),有2DLR4(8)由转动定律(9)I0为摆的转动惯量,再由式(7)和(9)可得d2Ddt210(10)这是一个简谐运动微分方程,其角频率D,周期.Io作为扭摆的圆盘上带有一个夹具,这给测量或计算I0带来困难

4、。为此,地置于圆盘上。设环的质量为m,内外半径分别为r内和r外,转动惯量为1Ii,m(r内r外),这时扭摆的周期T2Tl,D由式(11)、(12)可得22m(r内2r外)t2I04ATo2T12To24Lm(r内r外)R4(T2To2)(11)可将一个金属环对称(12)(13)(14)(15)实验内容1实验用扭摆法测量钢丝的切变模量,扭摆装置如图532-3所示用乩覧2-3示就團一鹿犀江一雇厘上舶關罕集毬心-更歼皿一底定欄杆的曲:一產蟒竟杆和觸杆的茶逊沖一圏定1. 装置扭摆,使钢丝与作为扭摆的圆盘面垂直,圆环应能方便地置于圆盘上。2. 用螺旋测微器测钢丝直径,用游标卡尺测环的内外径,用米尺测钢丝

5、的有效长度。3. 写出相对误差公式,据此估算应测多少个周期较合适。4. 计算钢丝的切变模量G和扭转模量D,分析误差。1. 思考题本实验是否满足Y1的条件?2. 为提高测量精度,本实验在设计上作了哪些安排?在具体测量时又要注意什么问题?实验内容2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器材圆盘1个,待测金属丝1根,螺旋测微计1个,秒表1块,质量属小圆柱体2个,螺丝刀1把。1个,游标卡尺1把,(50.00.1)克的金实验要求1)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和实验。2)设计实验方案并给出必要的物理公式。3)用函数计算器计算切变模量(给出测量和计算的数据表,数据点不少于8个)。注意事项:1)若以人对秒表计时的测量误差为0.2秒计,要求时间测量误差在0.5%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