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572280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宫小 崔永生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发明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明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多种意境。教学中一旦浮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增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才干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呢?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艺

2、术,是上好每一节的前提。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我在近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摸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获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我的某些思想与措施提出来供人们研讨。 (一)、问题导入新课 所

3、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氛围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并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措施。因此,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学生不能较好的理解,我创设了“乘公共汽车”的情景,出示妈妈和小明一起去乘公共汽车图片,可是妈妈带了10元纸币,公共汽车单一票价时1元5角,恕不找零,于是浮现了兑换零钱的场景。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们都急于协助

4、小明,各抒己见。有的说1元换个5元,10元换5个2元,1元换10个1元等。但由于学生中大部分还不结识人民币,更不懂得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该如何换算,这时,结识人民币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各个注意力高度集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导入新课小学生年龄小,上课不能自控,容易做小动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让小学生不久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中,合适引入某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协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她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爱好。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学时,教师说:“今天我给人们

5、带来一种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教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 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种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提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快乐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 ,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用故事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鼓励学生积极积极地 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协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6、(三)、游戏导入新课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爱好。”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争等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化机械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如能把新知识的摸索融入游戏等生活情境中,那么在教学时一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也许性时,我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那我们目前来玩一种摸球比赛的游戏怎么样? 生:好!师:请听清晰游戏规则:每人摸1次,每次摸出的球给同窗们看清晰,放回盒子里摇动一下后再摸。谁摸到的白球

7、多,谁就获胜。(教师边讲边示范)谁想参与这个游戏?(教师选男女生代表各一名。男生摸的盒子里装了3个白球,3个黄球;女生摸的盒子里装的所有是白球。)师:下面的同窗要记清次数,可要当好监督员哟!(学生摸球。比赛结束,女生获胜。)师:女同窗获胜!男同窗你们服气吗?生:不服气!师:为什么不服气?生1:为什么女生每次摸到的都是白球?生:女生每次摸到的是白球,那个盒子里也许所有是白球。师:是吗?我们打开盒子看一看。(教师一一打开盒子检查,在此基本上师生一起概括。)师: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也许摸出黄球;2号盒子里既有白球,也有黄球,那就也许摸到白球,也也许摸到黄球。师: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

8、平吗?生:不公平。师:为什么呢? 生1:游戏里是摸到白球多就获胜,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女生无论如何摸都可以获胜。而2号盒子尚有黄球,那就有也许摸到黄球,因此男同窗会输给女同窗。生2:女同窗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到白球的也许性是10,男同窗那个盒子里有个白球,个黄球,摸到白球的也许性是0%,因此不公平。师:你们觉得从哪个盒子里摸到白球的也许性大?(教师板书:也许性)生:1号盒子。师:这个游戏的确不公平,那么我们要如何设计才公平呢?学了这节课的知识,人们就会明白了。 学生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本,课前安排摸球游戏,复习“一定”“不一定”“也许”“不也许”等知识,为学习新知打下了一定的基本。游戏

9、结束,“我们要如何设计这个比赛才公平”一问,巧妙地承上启下,同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四)、制造悬念导入新课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爱好。记得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就是用这种措施导入的: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你懂得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随后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懂得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积极摸索的主体地位上。(五)、操作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

10、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发明的、聪颖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朴、取材以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她们在操作中思考,摸索知识,寻找规律,让她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摸索事物的本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观测天平的措施,从观测中懂得只有当天平左边和右边的重量相等,天平才干平衡。如果在天平左边加重量的话,右边也要加上相似重量的东西天平才干平衡。从这些操作实验中,使学生就能不久理解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同步加上或减去同一种数,等式仍旧

11、成立。 (六)、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新课的措施,应当说涉及两个环节,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等较简朴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导入”是在“复习”完毕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导入”中一种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构造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了的目的。“导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立悬念的方式。 “复习导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措施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

12、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措施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步整节课教学构造紧密,教学效果明显。 二、优化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一)鼓励学生参与,创设动手情境。 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思维发展了,能力也随着提高”。由于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它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故意识地安排某些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脑、眼、手等器官协调活动,从而培养她们摸索与实践的能力。例如,教学圆柱的结识这节学时

13、,我重要分那么几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多种圆柱形的物品,摸摸、看看、数数,感受圆柱体有一种侧面,两个底面,使学生对圆柱的概念有一定的初步形象。第二步,启发联想,让学生举例说说在平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外形是圆柱体。第三步,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伙验证上下两个面的大小,侧面的大小与底面周长的关系,第四步,做一种圆柱。第五步,让学生想象三个展开面分别得出的是圆柱的哪一种部分。第六步,出示:由学生设计一种圆柱体的物品展开图,尺寸要合理。这样,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培养,学以致用,拓展了学生摸索的时空。 (二)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

14、作发现者、研究者、摸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自上世纪末:“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教育心理学觉得: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因此,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核心因素,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方向和动力。例如,教学结识人民币,我在教室里摆放了一种小商店,让学生模拟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商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去解决在“买卖”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增长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又如:教学中年级“应用题”知识时,我们模拟班级将要组织人们参与春游活动,让学生预算一下所需要的费用,如:涉及来回如何包车?选择哪种方式购门票?到公园选择游玩

15、哪些项目等等,就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做个资金预算,根据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创设的这些问题情境,由于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事,因此学生都能积极地、饶有爱好地摸索。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引,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考虑,结合她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边熟悉的事物中结识数学,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小朋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这样才干充足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发明才干,从而使小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