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56490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第一部分 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默写(18分) ,一览众山小。(望岳)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蓬”喻指 。(2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B.颔联表达了

2、对朋友深切的不舍心情C.颈联对仗工整,“浮云”对“落日”。D.尾联以“班马”喻友人,情真意切。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本文选自 ,我们还学过的课文 也选自此作品。(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所以动心忍

3、性,曾益其所不能。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B.第段“空乏其身”意指“受到贫穷之苦”。C.第段从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注释:杨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一时工作文词者 以吝故

4、不及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巩)就对王安石有了不同的看法。B.(曾巩)就觉得王安石很奇特。C.(王安石)就对曾巩有了不同的看法。D.(王安石)就觉得曾巩很奇特。曾巩认为王安石与杨雄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本文表现了曾巩 、 等形象特征。(3分)二、现代文(共48分)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2分)生物的过冬冬天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许多小生物,未到冰冻的时候已经死去了,只留下它们的卵、幼虫或蛹去过冬:树干里面常常潜伏着甲虫的幼虫,树干上面常常缀着雀瓮蛾的硬茧,有时枝上更挂着“袋皮虫”的丝袋,里面藏着睡着的小生命。它们潜伏着,和寒冷抵抗着

5、,待和暖的春风吹来时,再出来活动。较高等的生物,抵抗寒冷的力量也较强,然而在冷血的动物里,这种力量往往是不够的。蛙和龟蛇等,冬天躲在泥土里,像睡着的样子,所以叫“冬眠”。水中温度的变化比陆上小,水中的鱼不大怕冬天,那是应该的,然而像鲤鱼这等鱼,冷时也藏身在河底的泥土里,别的鱼想起来也大都是这样的。古人还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闻说有一个农村的小孩便曾批评过:这诗不好,因为不确切。温血的动物抵抗寒冷的力量则强多了。许多走兽和飞鸟,冬季到来时,换上厚密的“冬毛”,虽在冬天,还能够自由行动。但是地面被雪封锁着,他们也不免闹饥荒。鸟类本来是很机警的,不容易“上弶”。但遇到积雪略厚,便用了很简单的

6、方法就可以弶到多种鸟。浙江江苏山上还有麑,平时住在山林深处是很安全的,遇到积雪满了山谷时,它便出来找寻食物吃。这时候山里人便去打麑,大家便有麑肉吃。闻说生活在大草地上的野马,平时生活很舒服;它跑得快,强壮的雄马也颇能斗,能把小型的食肉兽一脚踢倒,近它不得。但是到了地面结冰时,它的蹄虽硬,也不能踏碎冰块,就会很多的饿死。最能和寒冷抗争的无疑的是人类,他到冬天时,不必死去了,也用不着蛰伏,只要穿上衣服,更用不着再生厚皮和长而密的毛。省下这类用途的物质和能力,使他可以用在思想上及各种活动上,照常的工作。并且他有第二层“衣服”,即房屋,此“衣服”更能够防御寒冷的侵x。不过话虽如此,事实上却不尽然,不少

7、的人,冬天确实在受冻。对于这种事情,解释有三:一说是由于命生的苦;一说是由于个人的不争气;反一说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良。哪一说对,是不难想到的。我写到这里,忽然记起从前莎士比亚借了哈姆雷特说出来的话:凯撒皇帝,死了化为粘土,可以补洞,挡住寒冷;啊,那使世界森严过的泥土;可以修墙,逐出冬天的风!这话和本文本没有什么关系,将来经过人们的努力,建设起更好的社会时,想必用不着到了冬天拿这种泥土来填塞墙洞了,不过想到了就把它写在这里而已。【注释;弶,方言,捕捉老鼠、雀鸟等的工具。凯撒皇帝,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侵x 第段中一个农村小孩批

8、评“这诗不好,因为不确切”的原因是什么?(3分) 第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本文运用了 的说明顺序。各种生物过冬的方式分别是什么?(10分) 对第段内容与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引用莎士比亚的诗意在唤醒人们建设更好的社会。B.承接第段,指出人类不少人冬天受冻是因为社会制度不良。C.表现了整理对当时不少人冬天受冻的同情之情。D.在第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最能和寒冷抗争的是人类。阅读下文,完成2228题(26分)在树上唱歌情况下,青蛙在池塘里唱歌,蜜蜂在花丛里唱歌,蟋蟀、纺织娘和油葫芦在草丛里唱歌,到树上唱歌的恐怕只有鸟儿和知了,哪有人到树上唱歌的?然而千真

9、万确,我确实曾经跑到我的小树林里,爬到一棵老榆树上唱歌,而且大唱特唱,一唱就是两年。事情还要从一次学校国庆联欢会讲起。联欢会上有个节目是祖国颂大合唱。那是高三年级的压台戏。那年我读初二,早就听说高三有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唱歌非常好听,果然,气势宏伟的前奏一结束,那两个唱歌非常好听的男生和女生,就轮流上场领唱了。他们领唱的时候,大礼堂里的所有人都好像屏住了呼吸,眼睛睁得亮亮的,耳朵竖得高高的,全场鸦雀无声,只有那两个男生女生优美动听的歌声在礼堂里回荡。我特别喜欢那个男生,他的声音清脆明亮,委婉高远,再加上他那俊秀的脸庞和潇洒的身姿,说把我迷得激情澎湃、神魂颠倒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瞒你说,后来我连续好

10、几天,都在下课后,偷偷跑到高三年级的教室外,看那个男生和那个女生。他们成了我的崇拜偶像,我成了他们的铁杆粉丝。再后来,就传出消息,说那个男生被上海合唱团看中,那个女生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我的心里真是羡慕得不得了,想想自己的歌喉也不错,如果将来也能被上海合唱团看中,或者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那该多好呀!当个歌唱家这个美丽的梦想,就这么在我心底扎下了根。谁都知道,当歌唱家除了天赋,天天练唱是必须的。这就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从小就胆小,怕难为情,平时在生人面前一说话就脸红,如今要我在学校大庭广众之下,旁若无人、毫无顾忌地唱歌,岂不是要我的命?在家里也不行,偶尔哼一两句还可以,要是一本正经地唱,肯定会被哥哥

11、姐姐侄子侄女们笑话。即使家人全部外出、我独自在家的时候也不行,你想想,左邻右舍听到了,还以为我有病。那么就去野外田头唱歌如何?我试过几次,曾经在我家菜地里唱歌,唱着唱着,走过一个村民,他用怪怪的异样眼光看我,弄得我很尴尬,恨无地洞可钻。最后终于想到了我的那片小树林,我决定爬到小树林的老榆树上去唱歌!这真是一个很聪明的绝妙选择:小树林离村子远,很少有人去的,我可以放开嗓子唱,也不会有人听见。而且,爬到树上唱歌还能让自己产生一种登台表演的感觉,很容易进入角色;爬到树上唱歌站得高看得远,一旦看到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了,我可以马上压低嗓音,甚至暂时不出声,等来人过去了,再重新放开嗓子大声唱我就这么开始了在

12、树上唱歌的有趣经历。想想好笑,我最初的歌唱舞台竟是一片小树林,我的那棵老榆树。我最初的舞台搭档,竟然是小树林里的鸟儿、知了,池塘里的青蛙,还有草丛里的蟋蟀、纺织娘、油葫芦它们既是我的舞台搭档,又是我的忠实听众;我是它们的崇拜偶像,它们也乐于做我的铁杆粉丝。常常是这样,每当我在老榆树上放声高歌的时候,鸟儿、知了、青蛙、蟋蟀、油葫芦和纺织娘们,就全都不叫了;它们突然集体静音,一定是被我的歌声感染了,陶醉了,是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倾听呢!而当我唱累了,躺在我的“空中躺椅”上休息、读书的时候,这些小家伙们又全都兴高采烈地鸣唱起来。你听,鸟儿“叽叽喳喳”地唱,青蛙“呱呱呱呱”地唱,蟋蟀“蛐蛐蛐蛐”地唱,知了不停地唱“热死了热死了”此起彼伏,热情奔放,那是对我激情演唱的激情回报。也可以这么理解,我的领唱完毕,它们的合唱开始了我们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合唱团,最佳舞台搭档!整整两年,我在老榆树这个独特的“歌唱舞台”上出尽了风头。曾经感动了我的祖国颂,早已被我唱得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我还学会了当时流行的所有歌曲,甚至拿到一个新歌谱,自己练几遍就能唱得像模像样我自我感觉,自己的歌唱水平好像已经不亚于那个被上海合唱团看中的高三男生了。我暗暗高兴,开始耐心地等待机会,我等待着上海合唱团到学校来物色演员,等待着上海音乐学院到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