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56170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8.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第1章总体要求31.1项目概述31.2建设目标41.3设计理念61.4设计原则8第2章总体系统设计理念111.1总体框架111.1.1应急指挥调度平台121.1.2XX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121.1.3移动应用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系统131.2应急指挥体系组织结构141.3应急指挥流程17第3章各系统建设介绍213.1应急指挥通信调度系统整体框架213.2应急指挥中心建设231.大屏幕显示系统282.指挥调度控制台293.首长席位314.专家指导席位323.3分会场建设341.分指挥中心建设342.重要职能部门建设353.关键岗位建设353.4融合语音调度系统361.融合语音调度平台362.

2、行政系统接入373.PSTN系统的接入384.IP系统的接入385.移动网络的接入386.卫星系统的接入387.扩音广播及音频系统的接入398.集群对讲系统的接入399.3G/4G对讲系统的接入4010.单兵系统的接入4011.智能手机接入413.5综合视频调度系统411.综合视频调度系统432.公安视频监控接入网关443.社会视频监控接入网关444.交通卡口视频监控接入网关455.移动手机视频接入网关453.6视频会商指挥调度系统453.7数据交换接口系统483.8多媒体数据存储系统503.9GIS综合展示系统503.10移动单兵593.11应急通信车62第4章设备清单64 / 第1章 总体

3、要求1.1 项目概述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系统资源,构建城市重大灾害(难)性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形成城市重大灾害(难)性事件的统一平台。实现完成需要政府指挥的、多个部门协同应对的(包括气象、环保、交通、公安、城管、卫生、质监、工商、林业、海洋渔业、水、电、气、工业生产等联动单位)综合指挥调度。目前各个减灾职能组织和指挥体系采用了分类别、分地区、分部门的单一管理模式,对不同灾害的测、报、防、抗、救、援都自成体系,分别归口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包括公安、消防、抗旱防汛、防震与抗震、疾病防控以及市府办公室等。这种各自为战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

4、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各个独立的指挥系统在在各自的职能X围内已经做到了相对完善,但是在遇到重大突发事故的情况下,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不同警种和不同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很好的配合和协调,必要的联合行动难以迅速高效实施,所以每当灾害事故发生,它们的专业应急处理能力都很强,但是部门之间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协同应急处理权力都显得非常有限。因此,XX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首先要考虑政府和各部门在城市应急体系中的职责和优势,准确定位各自作用和效能,既突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组织和决策特点,又充分发挥其各专业部门的应急反应与救援能力,才能达到群策群力、和协发展的理想结构。使XX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做到领导一元化、指

5、挥智能化、决策科学化、保障统筹化、防X系统化,进一步增强减灾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各类重大灾害(难)性事件的联动指挥、预案管理、辅助决策、资源接入和信息发布等机制,实现跨部门的现场协同作战。本次XX智慧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将为公安、消防、交警、急救等应急处置机构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将各种应急服务资源统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处理与通讯方案之中;遇紧急、突发、特殊事件,联动系统即成为城市统一的协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指挥调度中心。1.2 建设目标通过各级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统一协调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符合要求的应急指挥调度体

6、系,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故,并为应对其他灾害提供有力的支持。主要建设目标: 一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健全各级、各专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构建应急管理与指挥通信信息平台和网络系统,在高层次信息化总体规化的指导下,建立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与其它业务办公信息化之间的有机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体系: 二是依托现有应急救援资源,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层次建立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和骨干专业救援队伍,补充救援装备,充分发挥企业救援队伍的作用,形成覆盖重特大事故多发领域和地区、重点和一般相结合、专业配套、技术先进的队伍体系。 三

7、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通信、信息、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等保障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物资支持保障;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决策、指挥、响应机制,强化应急管理,保证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应急指挥调度体系总体结构如图所示: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将实现政府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处理城市特殊、突发、紧急事件和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联合行动系统。为城市构建一X全面的应急预警和处理“安全网”,完善市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紧急事件(如流行病、恶性案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通过对现有各应急系统的整合与完善,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形成智能化的应急网络体系

8、,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真正实现社会服务的联动,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针对XX市的实际情况,总体设计目标和X围主要归纳如下:n 完成对XX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该设计应在现有基础上,保证XX市应急指挥中心具有完善的技术设施,并具有对市民紧急求助的快速响应能力。XX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建设的核心是“平急结合,突出应急,资源共享,统一管理”。1.3 设计理念XX市应急指挥系统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为纽带,以领导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集成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

9、定位系统、大型数据库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建立一个由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和若干专业部门指挥中心或子系统(如:“公安局综合指挥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子系统”、“安监局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子系统”等)共同组成的分布式指挥体系。市政府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重点在于突发事件的决策和多部门统一协调与指挥;各专业应急部门指挥中心或子系统的工作重点是实现突发事件信息的上报和联合行动。如下图所示:并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可以根据行政区划管理进行扩展,通过建立区县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网状管理体系,并且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实现统一接报,最终形成覆盖XX的“安全网”。如下图所示:1.4 设计原则X

10、X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总体设计将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实用性:在满足XX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需求目标的同时,按照实用性的原则,设计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便、简洁、高效、易维护为目标,多操作平台整体设计、统一操作,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便于决策层、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统计信息和决策信息,进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同时降低整个系统建设成本,保护已有的投资。2、高可靠性:由于XX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涉及面广,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必须保证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系统各个软件模块采用分布式设计,每个模块稳定地独立运行,一旦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它模块运行;系统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构架采用成熟可靠的体系。系统的硬件采用冗余设

11、计,核心交换机和主服务器都采用双机热备份。3、先进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在兼顾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实用性和高可靠性的同时,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开发工具,以保证系统和产品的先进性;但也要避免采用不成熟性的技术和以保证系统稳定性。4、安全性与XX性:本系统运行的数据多为敏感、涉密信息,专业数据采用分布存放相互隔离。重要数据要加密处理,甚至物理隔离。5、大容量性:本系统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应该具有大容量和高度的容量扩展功能,包括用户终端和移动信息终端两方面。6、开放性与标准性:本系统涉及的部门众多,应是一个开放的、易扩展的、分布式的系

12、统,可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应该统一规X。系统设计所涉及的技术和选用的产品标准应是业界公认的主流产品标准,尽量符合业界最新的标准,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与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相连和数据共享。7、应用功能模块化:本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应针对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功能模块,便于系统功能组合、扩展和提升,有利于保护投资,使投资率和使用率协调发展。有了标准化和模块化,才有利于集成系统的产品化。8、快速反应能力:本系统是针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危。快速反应能力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至关重要,必须在系统设计中贯彻始终。9、支持多种通信网络:具有多种通信方式

13、接入能力,能够支持和使用已有的公用电信网(包括固定网和移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包括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具备应急通信能力,尽可能覆盖现有的所有通信体系,并可实现对未来新的通信方式的连接,从而最大限度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公网和专网互为备份,有线和无线互为备份,保证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第2章 总体系统设计理念1.1 总体框架XX市应急指挥系统的主体架构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指挥中心、通信网络、移动现场系统。XX市应急指挥中心总体框架设计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公共通信网和专用传输网络,将各种智能探测设备、各种报警设备、各社会应急联动单位及其专业指挥中心、XX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决策

14、中心的语音、数据、视频等信息进行了无缝集成,实现统一通信、统一指挥、调度,并将上述资源统一整合为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共用资源,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同时系统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以方便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能够平滑过渡、灵活扩展。1.1.1 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为了保障政府和其他应急力量在紧急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应急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高效的沟通,为领导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信息,就必须构建多种途径的通信接入方式和通信手段,应急信息可以通过高度集成的应急通信平台和通信网络进行传输,从而保证传感设备、通信终端等各种设备的通信顺畅。对于XX市应急指挥中心来说

15、,这些通信手段可以包括有线语音通信网、基于PSTN的公共有线通信网及3G/4G的公共无线通信网、350M模拟集群通信网和IP数据网等。1.1.2 XX市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建立市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联合协同指挥调度,将各个专业指挥中心连接起来,各专业指挥中心横向上相互关联,在纵向上是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多个层次上的一个层面,是在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核心指挥层下面的一个战术指挥中心群体。XX市立体化应急联动体系可以多个专业指挥中心,其中可以包括刑事案件和反恐指挥部、交通安全指挥部、消防安全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安全生产指挥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电力事故指挥部、城市公共设施事件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人防指挥部等专业指挥部门,这其中涉及了市建委、农委、发改委、旅游局、公安局、消防局、卫生局、安监局、交通局、机场、质量技术监督局、城管办、规划局、房管局、国土局、林业局、气象局、文化局、市政公用局、农业局、信访局、民政局、粮食局、教育局、供电局等三十多个业务职能部门,纵向下连XX市各个区、县、市,上至省政府的一体化应急联动体系。1.1.3 移动应用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系统1.1.3.1 移动终端及应用针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等特点,一线人员需要实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