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探索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56102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探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化学规律变得更为直观化、 形象化 ; 同时, 还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起着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开展演示实验呢?对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一、演示实验的操作要注意规范,不能随心所欲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教师的操作态度及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到示范作用。近几年,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老师在演示实验时容易犯的错误:取用液体药品时占试管的一

2、半甚至更多 ; 用同一药匙取用不同药品时,没有擦净就去取用另一种药品 ; 取用药品后没有及时盖上瓶盖; 称量完药品没有将砝码放回原处,未将游码移回零处 ; 实验后的废水、 废渣直接倒入下水道; 不注意保持演示桌面的干净、 整洁。 我们在平时的演示实验中应严格进行规范操作,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和科学的操作方法。二、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化学演示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例如:刚上化学绪言课时,由于教材内容较广,信息量较大,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教师如按教材做

3、法,可能会给初学化学的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 对于本节课, 教师不妨做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 如“魔棒点灯” 、 “烧不坏的手帕” 、 “湿法炼铜”等。通过这些小实验,教师再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化学,并且也能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三、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既能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起示范作用,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因此教师应力求做到准备周密、演示有效。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 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记录实验现象 ; 实验完

4、成后还要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表述精准,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思维。例如,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时,老师可逐步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蜡烛点燃前的颜色、状态、硬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点燃蜡烛观察到什么现象?火焰有何特点?哪层火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刚熄灭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什么能轻易点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适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实验思维,养成严谨细致、勤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四、改进演示实验,延伸探索过程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表明,探索的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传统实验装置的可行

5、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新教材(沪教版)中燃烧的条件是通过三个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而在旧教材(人教版)中则是通过白磷和红磷的一个对比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也往往采用后者作为补充实验,但几乎所有的教师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后便结束实验,却不知将它进行适当的改进。由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思维定势:水能灭火,因此水火不相容。所以学生便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 “白磷在水中自然不会燃烧。 ”如果能够将上述实验加以改进: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教师适时设疑:如果我用一导气管将氧气通入沸水中与白磷接触,白磷是否会燃烧起来呢? (学生都会认为不会。 ) 这时补充实验, 用一导气管

6、将氧气通入沸水中与白磷接触,同学们就能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知识,而且延伸了探索过程。五、让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认为最佳的教学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 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台上的学生会 做得很认真,台下的学生对实验观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整个演示实验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由于学生已具备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让部分 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

7、操作过程并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 中的错误。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比教师独自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只观看 要好得多。又如溶液一章,概念多,条件繁杂,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有关溶液计算方法的 掌握一直是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教学方 法进行突破。我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规律,对易混淆的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全面理解。让学生通过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溶液,解决了有关溶液计算难的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所以理解掌握得比较深 刻,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 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的需要。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化学教师应在新 课标的理念下充分展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演示实验的功效和优势,启发学 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