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张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551693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张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张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张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张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张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张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张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 姓名:张伦 班级:环境21301班 学号:1362050108摘要: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垃圾分类即是个人行为的低碳化,本文探讨了德国的垃圾分类情况,针对我国目前在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垃圾分类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低碳经济 垃圾分类0 引言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一个高能耗的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低碳经济,这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强劲的挑战。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经

2、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当前摆在国人面前的重大课题。1 低碳经济概述英国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德国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探索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

3、列。德国环境部在2009年6月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文件,文件强调:低碳技术是当下德国经济的稳定器,并将成为未来德国经济振兴的关键。为了实现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轨,德国到2020年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至少要增加4000亿欧元。2 德国的垃圾分类低碳切实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点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与能源、建筑、交通、工农业、服务业、公共生活以及个人行为的低碳化直接相关。垃圾分类即是个人行为的低碳化,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产”,这一层面中,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控制垃圾的产生。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垃圾产生以后,怎样进一步达到资源优化。垃圾形成以

4、后怎样进行分类收集即是第二个层面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德国,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已有十余年,至今垃圾分类已是每家每户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德国政府规定,每户居民必须具备4个颜色不同的垃圾筒:蓝桶,装各种废旧纸张、报纸、广告等。黄桶,装所有的食品塑料包装、金属一拉罐、日常废旧塑料等。绿桶,装所有的食物残渣、花园树木剪下的残枝、草坪割下来的草、所有的生物垃圾。黑桶,装不属于上述的不可回收垃圾。各种垃圾在丢弃时就分门别类地装在不同的垃圾筒里,不得随意倾倒。环卫部门定时开车到各居民处收集。居民在前一天将第二天要收集的那种垃圾袋拖放到街边,便于环卫工人收取。在居民区,每隔几条街,有专门的垃圾桶回收各种玻璃瓶子。还

5、有一部分“垃圾”是可以换钱用,比如矿泉水瓶,易拉罐等。这些瓶子上都标有“Pfand”的字样,在德国每个大中型超市入口处都有一个机器,将空瓶子逐个扔进去,机器会自动扫描这个瓶子,然后依据瓶子的大小和厚度,每个瓶子可换0.15-0.25欧元。最后,针对大型电器还有金属,建材等还有专用的垃圾处理站。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目前德国60%的生活垃圾做到了再回收利用。65%的生产性垃圾和超过87%的产品包装以及建筑垃圾可以得到循环利用。总体来说,德国每年有2900万吨的生活垃圾,3100万吨的生产垃圾和1.61亿吨的建筑垃圾被循环回收,相当于每一个

6、公民循环利用了4吨垃圾或废弃物。2.1德国垃圾分类的原理:3. 在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垃圾大致可以分为六类:生物垃圾(Bioabfall oder Biomller)、废纸(Altpapier)、包装袋(Gelber Sack)、有毒废物(Giftmobil)、废旧玻璃(Glas)和其他垃圾(Restabfall)。2.2德国垃圾分类流程2.3德国垃圾分类立法 2.3.1推广先进的生活垃圾环境无害化处理技术由于法律规定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要对环境无害,就要求垃圾处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污染排放标准,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要求的治理企业或设施就必须关闭。德国将重点发展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

7、 进一步完善分类收集系统,确保从源头将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从而保证垃圾(物质)回收利用的效果。虽然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物质(垃圾)的出现,会对有的体系产生一定影响,及时地进行完善是保证分类收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保证。(2) 开发先进的生活垃圾机械处理技术,对混合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选,以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的效果。(3) 生物处理技术满足的重要条件是,处理过程对环境无害和最大程度的资源化。可堆肥生物质垃圾从源头进行收集,按用途进行处理和堆肥。不可堆肥生物质垃圾在机械生物处理过程中,保证实现法规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并降低处理成本。(4)

8、热处理技术,即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以适应各种垃圾的性质、降低灰渣和飞灰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大气污染排放为目标。 总之,德国未来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仍以加强资源回收利用、不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目标。2006年,欧盟发布了垃圾处理工业推荐技术的文件,对目前在欧盟实施的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该推荐文件也将对德国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产生一定影响。2.3.2 到2020年生活垃圾处理要达到新的目的 目前,德国已经开始了垃圾处理及管理的远期规划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可能会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立法的重要依据。在联邦环保局主持的研发项目“未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战略2020年的目标”中,对当前

9、德国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对未来的目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重要的观点15:(1)到2020年,德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 目前有效实施的由三个阶段垃圾处理的模式将变化为两个阶段垃圾处理模式。即目前实施的减少垃圾产生量、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友好处理(包括填埋)的三个阶段模式将变成减少垃圾产生量和回收利用两个阶段模式(图8),在减少垃圾产生量的基础上,所有的生活垃圾将全部循环利用,垃圾填埋场将全部关闭。 (2)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相当低的水平。 由于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安全性,不再建设和使用垃圾填埋场,将完全有效地避免了因填埋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

10、。经过适当的处理技术,垃圾全部转化成可用物质或资源(包括能源),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最大程度地减低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不再对填圾进行填埋处理,也就不会存在垃圾填埋场产生CH4等温室气体的现象发生,对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一定支持。到2020年,生活垃圾处理CO2等量大气净排放量为-7.8百万吨(图9),比目前的排放量有明显的减少3 我国的垃圾收集现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1.5亿吨,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吨,居世界首位。我国目前在生活

11、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垃圾分类工作还主要停留在二次分拣阶段。虽然垃圾分类能够有效降低污染,但是提高环境意识、实施垃圾分类推广的难度很高。2010年,国家主管部门组织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据调查,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扔放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垃圾桶分类标识关注度过低,往往分类垃圾桶内扔垃圾很少注意扔的对不对,仅仅是寻求方便,甚至部分人认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很环保了,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混装的。由于教育、宣传不到位,试点选择不恰当,配套工作未跟上,以及不合理的体制,垃圾分类试点的结果,客观的说是失败的。4 我国垃圾分类

12、的对策任何垃圾都有碳排放,低碳经济下的垃圾管理原则包括: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而垃圾管理战略首先是尽可能避免产生;其次是尽可能加收利用;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或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垃圾的回收利用属于回收利用范畴;再次尽可能地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它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具体而言,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管理机构,制定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规章制度。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垃圾分类回收试点,采取多种途径宣传、教育市民,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设计合理的垃圾分类类别,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参考文献:1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5-28.2聂永丰.低碳经济下的垃圾处理J.中国建设信息,2010.7.21.3廖如珺,黄建忠.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年2月第27卷第一期.4陈海滨.低碳经济下的垃圾分类收集及实施J.能源世界, 20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