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55158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四1、材料一: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究行为.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

2、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摘自: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谈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答题要求:1.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2.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3.总字数不得少于400字.正确答案 一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

3、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方面,宪法法律对所有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利予以平等保护,对受侵害的权利予以平等救济;另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纠正和追究.二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严格司法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环节的具体表现.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正如总书记所说,司法不公、司法不严对社

4、会公平正义和司法公信力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在司法程序中应得到平等对待,人民群众的实体权利在司法裁判中得到平等保护.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才会相信司法,司法才具有公信力.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严格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司法机关与其工作人员在司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统一法律适用的标准,避免同案不同判,实现对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对责任的平等追究.其次,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确保案件事实证

5、据经得起法律检验,确保诉讼当事人受到平等对待,绝不允许法外开恩和法外施刑.再次,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必须明确,办案要严格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杜绝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办案结果要经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答案解析 本题材料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主席的相关讲话,围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展开.在答题之前,考生必须仔细研究题干中的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要求答案必须要结合材料:结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意味着考生必须回答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的内容是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要求考生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为着眼点

6、,论述出对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以与如何推进严格司法.同时,考生也要注意答题要求的内容,即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即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和论述,可以引用材料作为论点论据,但不能照搬材料原文;并且,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也就是说要与中央文件精神保持高度一致,注意正确性和逻辑性.需要注意的是,卷四第一题大多以领导人讲话或中央文件为材料,时事性极强,考生要把握这一特点.2、赵某与钱某原本是好友,赵某受钱某之托,为钱某保管一幅名画价值800万元达三年之久.某日,钱某来赵某家取画时,赵某要求钱某支付10万元保管费,钱某不同意.赵某突然起了杀意,为使名画不被钱某取回进而据为己有,用花瓶猛砸钱某的头

7、部,钱某头部受重伤后昏倒,不省人事,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刚好此时,赵某的朋友孙某来访.赵某向孙某说我摊上大事了,要求孙某和自己一起将钱某的尸体埋在野外,孙某同意.二人一起将钱某抬至汽车的后座,由赵某开车,孙某坐在钱某身边.开车期间,赵某不断地说真不该一时冲动,悔之晚矣.其间,孙某感觉钱某身体动了一下,仔细察看,发现钱某并没有死.但是,孙某未将此事告诉赵某.到野外后,赵某一人挖坑并将钱某埋入地下致钱某窒息身亡,孙某一直站在旁边没做什么,只是反复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一个月后,孙某对赵某说:你做了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我也做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你将那幅名画给我,否则向公安机关揭发你的杀人罪行.三日后

8、,赵某将一幅赝品价值8000元交给孙某.孙某误以为是真品,以600万元的价格卖给李某.李某发现自己购买了赝品,向公安机关告发孙某,导致案发.问题:1.关于赵某杀害钱某以便将名画据为己有这一事实,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关于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为毁灭罪证而将钱某活埋导致其窒息死亡这一事实,可能存在哪几种主要处理意见?各自的理由是什么?3.孙某对钱某的死亡构成何罪说明理由?是成立间接正犯还是成立帮助犯从犯?4.孙某向赵某索要名画的行为构成何罪说明理由?关于法定刑的适用与犯罪形态的认定,可能存在哪几种观点?5.孙某将赝品出卖给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正确答案 1.关于

9、赵某杀害钱某以便将名画据为己有这一事实,可能存在两种处理意见.其一,认定为侵占罪与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理由是,赵某已经占有了名画,不可能对名画实施抢劫行为,杀人行为同时使得赵某将名画据为己有,所以,赵某对名画成立委托物侵占罪,对钱某的死亡成立故意杀人罪.其二,认定成立抢劫罪一罪.理由是,赵某杀害钱某是为了使名画不被返还,钱某对名画的返还请求权是一种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抢劫罪的对象,所以,赵某属于抢劫财产性利益.2.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为毁灭罪证而将钱某活埋导致其窒息死亡,属于事前的故意或概括的故意.对此现象的处理,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将赵某的前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或普通抢

10、劫,将后行为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对二者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想象竞合处理;理由是,毕竟是因为后行为导致死亡,但行为人对后行为只有过失;其二认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一罪或故意的抢劫致人死亡即对死亡持故意一罪;理由是,前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前行为与后行为具有一体性,故意不需要存在于实行行为的全过程.答出其他有一定道理的观点的,适当给分.3.孙某对钱某的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孙某明知钱某没有死亡,却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显然具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对钱某的死亡也起到了作用.即使认为赵某对钱某成立抢劫致人死亡,但由于钱某不对抢劫负责,也只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倘若在前一问题上认为赵某成立故意杀人

11、未遂或普通抢劫与过失致人死亡罪,那么,孙某就是利用过失行为实施杀人的间接正犯;倘若在前一问题上认为赵某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或故意的抢劫致人死亡即对死亡持故意,则孙某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从犯4.孙某索要名画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理由:孙某的行为完全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因为利用合法行为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的也属于敲诈勒索.一种观点是,对孙某应当按800万元适用数额特别巨大的法定刑,同时适用未遂犯的规定,并将取得价值8000元的赝品的事实作为量刑情节,这种观点将数额巨大与特别巨大作为加重构成要件;另一种观点是,对孙某应当按8000元适用数额较大的法定刑,认定为犯罪既遂,不适用未遂犯的规定,这种观点将数额

12、较大视为单纯的量刑因素或量刑规则.5.孙某出卖赝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因为孙某以为出卖的是名画,不具有诈骗故意.答案解析 1.分析刑法案例,简而言之是判断行为人实施了何种行为,以与刑法对该行为如何评价的问题.关于赵某杀害钱某以便将名画据为己有这一事实,可以分别从图财害命和抢劫杀人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为了事后图财,先将被害人杀死的,属于图财杀人,成立故意杀人罪;为了当场取得财物,当场使用暴力将被害人杀死的,成立抢劫罪.本题中,1若认为赵某已经占有了名画,不可能对名画实施抢劫行为,杀人行为同时使得赵某将名画据为己有.此时,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可构成侵占罪:突然起了杀意

13、,用花瓶猛砸钱某的头部可构成故意杀人罪,并罚.2若认为财产性利益和实体财物都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此时为使名画不被钱某取回进而据为己有而杀人的,可直接认定为抢劫罪.类似真题如20#卷二单选第17题中,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10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其行为属通过#手段来消灭债权债务关系,构成抢劫罪2.解答之前一定要看清问题,弄清楚出题人问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答案.本题是询问处理意见与各自的理由,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关于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为毁灭罪证而将钱某活埋导致其窒息死亡这一事实,若认为活埋行为是前面杀人行为的延续,此时按存在因果关系

14、错误认定,仅构成故意杀人或抢劫罪的既遂类似真题如20#卷二多选第53题中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20#地区卷二单选第4题中,甲意图勒死乙,将乙勒昏后,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为毁灭证据,又用利刃将所谓的尸体分尸.事实上,乙并非死于甲的勒杀行为,而是死于甲的分尸行为;若认为杀人行为和活埋行为应分割为两个行为,则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或抢劫罪的未遂,则活埋行为可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3.从孙某感觉钱某身体动了一下,仔细察看,发现钱某并没有死与反复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可知,孙某主观上存在杀人故意,客观上也对死亡结果的发生起到了作用.但在孙某加入时,赵某的前一犯罪行为已经停

15、止,结合上一问对赵某犯罪构成的分析,此处若认为赵某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或抢劫致人死亡,则孙某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从犯;若认为赵某成立故意杀人未遂或普通抢劫与过失致人死亡罪,那么,孙某就是利用过失行为实施杀人的间接正犯.4.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恐吓的方式迫使对方基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交付财物或者处分财产上的利益,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的行为.本案中,孙某以向公安机关揭发你的杀人罪行相威胁,索要价值800万元的名画,可构成敲诈勒索罪.按照司法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本案中,赵某将一幅赝品价值8000元交给孙某,此时构成数额较大的既遂和数额特别巨大的未遂.当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加重的犯罪构成的行为类型,只是没有发生既遂结果时,就成立加重犯的未遂犯,适用加重法定刑同时适用未遂犯的规定.例如,入户抢劫未遂的,适用入户抢劫的法定刑,同时适用刑法总则关于未遂犯的规定.再如,在公众场所当众强奸妇女未遂的,适用刑法第236条第3款规定的加重法定刑,同时适用刑法总则关于未遂犯的规定.5.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