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54452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等渗性缺水】 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 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 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可保持正常。【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低渗性缺水】 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

2、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 HCO 3-丢失过多。【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 不能充分排出,或CO2 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 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 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第三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 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 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高血糖症及高

3、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 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低血容量性休克】 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 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中心静脉压(CVP )】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 510cmH 20)。【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了肺静脉、

4、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正常值为0.82kPa( 615mmHg )。【心排出量( CO)和心脏指数( CI)】 CO 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 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 CI),正常值为2.53.5L ( min m2 )。第五章麻醉病人的护理【麻醉】 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 使病人的整个机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 以达到无痛的目的。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的不同,将临床麻醉方法分为: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和基础麻醉。【局部麻醉】 简称局麻, 是指病人神志清醒,

5、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 运动神经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的状态。 广义的局麻也包括椎管内麻醉,由于后者有其特殊性,所以习惯于把它作为单独的麻醉方法来看待。但【椎管内麻醉】 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硬膜外阻滞。其中硬膜外阻滞包括骶管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 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 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和后根, 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 主要适用于部位较低、 时间较短的手术的体格条件较好的病人。【硬膜外阻滞】 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 使其支配

6、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 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 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它能满足全身各部位手术需要,较之局部和椎管阻滞麻醉,病人更舒适、安全。第六章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 是指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至病人出院或继续追踪的一段时期。阶段,即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护理内容。包括三个【择期手术】 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应有一定限度, 不宜延

7、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急症手术】病人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迅速实施手术,以挽救病人生命,如外伤性脾破裂、肠破裂等。【外科手术热】 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 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 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 0.5 1,一般不超过 38,称之为外科手术热,于术后 1 2 日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若术后 3 6 日仍持续发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再度发热,要警惕感染的可能,除采取降温措施外,更应配合做好有关检查,以寻找原因并作针对性处理。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

8、并发的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 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大部分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 感染常集中在局部, 发展后会导致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最终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常见的有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乳腺炎、 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腹膜炎等。 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特异性感染】 是指由一些特殊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梭菌、炭疽杆菌等。产气荚膜【全身性感染】 是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 并在体内生长繁

9、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脓毒症】 是指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在此基础上,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称为菌血症。【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杆菌侵人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第八章烧伤病人的护理【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品、电流、放射线或有害气体或烟雾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损伤。烧伤不仅限于皮肤,也可深达肌肉和骨骼。通常所说的烧伤指因高温所致的热烧伤,一般占80左右。【烧伤休克期】组织烧伤后立即出现体液渗出,一般要持续 36 48 小时

10、。小面积浅度烧伤的体液渗出较少, 不会影响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 大面积的深度烧伤, 体液大量渗出并且出现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甚至可发生休克。 烧伤早期的休克基本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此期称为烧伤休克期。【手掌法】是一种评估烧伤面积的方法,病人五指并拢的单掌面积为掌面积约为 1.25%。1%,五指自然分开手【中国新九分法】 是一种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方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分,另加 1构成 100的体表面积。第九章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Horner 综合征】肿块若压迫交感神经节或交感神经链,可引起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头面部无汗。【原发性

11、甲亢】最常见,病人多在20 40 岁。甲状腺肿大和功能亢进同时出现,腺体呈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常有突眼征,又称“突眼性甲状腺肿”。【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 )测定】指机体在清醒、空腹、安静和无外界环境影响下的能量消耗率。 基础代谢率可用基础代谢率测定器测定, 或用基础代谢率 ( %)=(脉率+脉压)-111 公式估算。基础代谢率在 10%为正常;增高至 +20% 30%为轻度甲亢; +30% 60%为中度甲亢; +60% 以上为重度甲亢。 嘱病人测量前充分睡眠, 检查日晨禁食、 不活动、少说话。【呼吸困难和窒息】是甲状腺切除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在

12、术后48 小时内。主要原因包括:切口内出血;喉头水肿;痰液阻塞;气管塌陷(甲状腺被大部分切除后,长期受压软化的气管失去支撑而塌陷);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病人的颈部可迅速肿大,出现烦躁、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如因切口出血引起,可见伤口渗血或敷料血染。术后应帮助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甲状腺危象】 是甲状腺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是甲亢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分泌和代谢加速, 长期如此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而手术创伤导致甲状腺素释放增加会诱发危象。病人多在术后12 36 小时内出现高热(39)、寒战、脉快(120 次 /分)而弱、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

13、呕吐和水泻。若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可产生5-色胺和降钙素等激素样活性物质,故病人可有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表现。局部转移常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于扁骨(颅骨、椎骨和胸骨等)和肺。第十章乳腺疾病病人的护理【酒窝征】当乳腺癌肿块侵入乳房悬韧带使之收缩而失去弹性形成皮肤凹陷,称酒窝征。【橘皮征】 当乳腺癌细胞阻塞于皮下、皮内淋巴管可引起局部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毛囊处出现凹陷,出现“橘皮征 ”。【乳头湿疹样癌】又称 Paget 病,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发生在乳头区大乳管内,后发展到乳头。表现为:乳头刺痒、灼痛,湿疹样变,脱屑、糜烂、搔痒。病变发展则乳头内陷,破损。第十一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疝】 体内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