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54398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说明】 本试卷共 14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甘草子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乱洒衰荷”中的“乱”字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4 分)(4 分)(2)有人评价说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别开生面,写出了新意。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8 分 )点绛唇 魏夫人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

2、漏。(1)此词中,“人归后”有何意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 分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简要赏析。 (4 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 分 )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三 ) 杜 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公元 716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 )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

3、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 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 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4 分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4 分 )6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涵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 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6 分) 竹石

4、(清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山雨 (宋 )翁 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山雨 (清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 分 )(4 分 )(2)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

5、面诗歌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赤壁 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 冯子振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 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注】 诸葛亮曾隐居南阳隆中,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 。(1)根据相关知识填空。 (3 分 )杜牧是代人,他的赤壁的体裁是,题材类型是; “ 正宫鹦鹉曲 赤壁怀古”,其中“正宫”是 ,“鹦鹉曲”是 , “赤壁怀古”是 。(2)比较冯子振的赤壁怀古与杜牧的赤壁,简要评析冯子振的赤壁怀古在立意构思上的特点。(5分)9阅读下面的

6、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调笑令 (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4 分)(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4 分)10.阅读卜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寄韩潮州愈 贾 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

7、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注】 元和十四年 (819) ,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 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 这首寄韩潮州愈诗。(1)贾诗中第三联的“悬” “浸”二字用得极为精当,请结合诗句对其进行赏析。(4 分)(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结句为“好收吾骨瘴江边”,贾岛的尾联却说“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这些诗句各自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题。(8分

8、) 题李世南 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4 分)(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 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4 分)(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 分)(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 分 )13阅读下

9、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江间作四首 (其三 )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分)(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 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送夏侯审 校书东归 钱 起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诗成流

10、水上,梦尽落花间。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注】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 分)(2)前人评此诗时,认为颈联“最妙” ,你认为妙在何处。 (4 分)(6 分 )小孤山1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 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

11、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 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的妙处。(3 分)16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东阳道中 黄镇成出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写了什么? (2 分)(2)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禹 庙 杜 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

12、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注】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禹庙。四载:传说大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木累,合称 “四载”。三巴:指四川的巴郡、巴东、巴西。(1)这首诗前四句中的景与情各有什么特点?(2 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用了“春秋笔法”,有借古讽今之意,试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 绝句 吴 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1)本诗用字非常凝练,请就“游子春衫已试单”中的“试”字或“怪来一夜蛙

13、声歇”中的“歇”字进行赏析。 (4 分 )(2)本诗语句清新,体验真切,请就其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进行简要分析。(4 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夏夜追凉 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4 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 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 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

14、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 敧(q :倾斜。谙:熟悉。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卷(十)1.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注意从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些具体意象入手;立 足全篇,整合信息,对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有一个宏观把握;体味意境,梳理意象,在画面与氛围中体 会主要意象的意义;联系作者的身世、阅历与志趣情操,体味诗句表达的感情。【答案】 ( 1 )“乱”字既生动地写出了雨溅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暗示了 主人公凭阑凝神、寂寞无聊的纷乱心绪。(2)作者不直写女主人公如何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是通过教鹦鹉学“念”对方的话来表现,由此传达出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及相思之苦,这样写婉转含蓄,平添一种凄凉。同时,金笼中的鹦鹉 也有象征作用:女主人公就如笼中之鸟,孤独而寂寞。2. 【答案】 (1)“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意脉陡转,气氛骤变, 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之感。 “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 从而引出下文对送者的描写。(2)此词写月夜送别,侧重写送者的忧思、月夜别后的伫望和凝想。而清风、明月、淡烟、疏柳等清丽 秀逸的景物创造出的优美意境更加衬托出诗中的离愁别绪以及送者深情诚笃的心灵。【赏析】 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风拂过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