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读书笔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53656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窦娥冤》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窦娥冤》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读书笔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窦娥冤读书笔记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全剧中有两个官员形象给与我了十分深刻的形象,他们分别是楚州太守桃杌和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是窦娥冤案的造成者。桃杌一上场,四句引子:“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这是桃杌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做官的宗旨。当张驴儿和窦娥、蔡婆前来告状时,他不问青红皂白,抬腿便跪,还振振有词:“但来告状的,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当窦娥和张驴儿争辩究竟是谁毒死张父时,桃杌立即断定:“亲儿子是不会毒死亲老子的,只有你外姓人才会毒死老头子。”甚至把窦娥的据实陈述也断定:“伶牙俐齿,定是

2、刁妇!”这就是桃杌的逻辑,这就是桃杌的推理,这就是桃杌根深蒂固、千古不变的定向思维。张驴儿诬告窦娥有奸夫有奸情,桃杌不但信以为真,而且有充分理由:“你貌若夭桃色如艳李乃行奸之本,你孀居独处冷月凄风乃作案之因,似这般女流不偷情啊,就象馋嘴的猫儿不沾腥。”在如今我们看来多么可笑的话,在桃杌口中却成为了审理命案的证据。作为封建文人的代表窦天章,饱有学问但生活穷窘,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借助于高利贷,无力偿还债务的他为了进京赶考,痛下决心决定用女儿换取自己的前程。对于出身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来说,金榜题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衡量砝码,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和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途径。面对功名的利诱窦天章割舍了亲情

3、。窦天章舍弃女儿的做法,客观上拉开了窦娥悲剧的序幕。然而窦天章不仅是窦娥悲剧的开启者,同时又是悲剧的终结者。作为官授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他,最终使窦娥冤案得以昭雪。但是我们来看一下窦天章是如何发现自己女儿的冤情的。作为“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的肃政廉访使,当他拿起窦娥冤案的文卷,看到“一起犯人窦娥,将药致死公公。”还没细看,见“与老夫同姓;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俺同姓之人也有不畏法度的。这是问结了的文书,不看它罢,将这文卷压在底下,别看一宗咱。”这哪是“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如果遇到同姓就不看,如果“问结了的”也不看,那他还有什么可“审”可“察”的呢?要不是窦娥的鬼魂三番两次将他压下的文卷重新翻上来,并在他面前诉说冤情,那么,这桩冤案恐怕要永远石沉大海了。可见,这窦天章也是昏庸无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