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献县高考语文复习 每日悦读1 灵性流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526244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献县高考语文复习 每日悦读1 灵性流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献县高考语文复习 每日悦读1 灵性流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献县高考语文复习 每日悦读1 灵性流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献县高考语文复习 每日悦读1 灵性流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献县高考语文复习 每日悦读1 灵性流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性流亡连岳在人们的印象中,犹太人是经商天才,能从任何生意中挣得利润。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师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在同被送往集中营的前一刻,依然有不幸的犹太商贩向同样不幸的同族兜售糖果,赚取暴利。作为一个犹太人,波兰斯基恐怕对自己所属的民族有一些特别深的体会。犹太人并不是原本就具备经商天才与爱好的,事实上,他们是被迫学会了这项技术。犹太人原来几乎全是农民,反抗罗马帝国的起义失败后,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捣毁,犹太人多数被掳获。在此后的流亡过程中,犹太人却在巴比伦学会了经商,而且成为专家优势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流亡固然不幸,新知识与新技能却是丰富自己的重要收获。不流亡,就接触不到巴比伦人迥然不同的

2、商业技术。当然,这不能理解为被敌人掳去是一件好事,它只是为了表明,时空的突然转换、熟悉环境的完全消失,能逼迫人做出艰难的转变,从而迎来命运的转折。任何动物都具有惰性,对熟悉的环境有迷醉式的依恋,即使相当简陋的物质及知识供给,都可以让人忍耐下去。所以“流亡”状态的出现,从古至今,都有被外力强迫的因素。在集合了大量犹太人历史的旧约中,“流亡”也是一个重要主题,从中也可以看到“流亡”是人的本性所憎恶的。在出埃及记中,先知摩西带领寄居的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找到神应许的“流奶与蜜”的土地;在几十年的流浪过程中,以色列人一碰上难题,就会冲着摩西大发怨言:“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法老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的旁

3、边,吃得饱足,你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我们全都饿死啊!”只要有肉鍋,当奴隶的现状就可以坦然接受;而只要饿几顿,再自由的“流亡”也会引起普遍反感。自由的价值远远高于奴役,这是个常识,也无须论证了。可是奴役的状态仍旧为许多人所选择,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自由的状态需要某种程度的“流亡”。新约中的许多元素都是新的,可是“流亡”的主题还是一再出现,而且被赋予了传播学意义:那些被驱散的人,流落到各地,宣扬自己的理念。当“流亡”的价值在长期的事件中凸显出来以后,“流亡”逐渐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状态,“流亡”的状态也多数是在精神状态内的“灵性流亡”,从“埃及”走到“流奶与蜜”之地,全都在自己每天的一念一瞬

4、,在自我挣扎中完成。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也许不会少于摩西在野地里花去的几十年吧。我们的惰性是不是大得一定得被关在牢里,或被人驱赶,才能开始自己的“灵性流亡”?但愿不是吧。给艺术造一架梯子蒋方舟1658年,26岁的维米尔在荷兰的德尔夫特绘画。在画室里,维米尔看着面前倒牛奶的女仆,研究应该如何把她更写实地“落”在画布上,如实地记录他的眼睛所感受到的柔和、世俗与美好。他把相邻的房间布置成了画室,在两个房间的隔墙上安了一个凸透镜,镜子后面放了一块画板。室内明亮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在画板上投下一个倒立的影像,画家便用线条把画板上的轮廓临摹下来,就这样,他在二维平面上逼真地表现出了三维空间的景象。十几年后,

5、维米尔去世,他的妻子为了偿还债务,把他所有的画以很低的价格卖出。其中德尔夫特卖出了最高的价格200荷兰盾,后来这幅画成为最接近照片的荷兰风景画。彼时,照相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100多年后,一个法国人才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1891年,51岁的莫奈在巴黎的一间小画廊里展出了22幅画。在其中的15幅画中,他所画的对象都是干草垛。他画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刻的干草垛,具体的绘画环境已不可考,但他为什么要痴恋于画干草垛?只是为了维护印象派的尊严吗?不,这是莫奈给自己定下的任务:他要画下人类视觉的极限。他要用色彩变化来传达不易察觉的光影效果。彼时,彩色照相机刚被发明出来,对色彩的捕捉还很粗糙。莫奈

6、已经发明了更敏锐地观察光线和色彩的方式,把画家从摄影技术的诅咒中解放了出来。1937年,居住在巴黎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给朋友写信,他写道:“我要去美国了,和3位美国伟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一起。”那时候,迪斯尼正焦头烂额地筹备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他和达利相互欣赏,两人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合作的可能性。10年之后,他们的合作开始了。达利成了迪斯尼的雇员,每天早上准时到工作室作画。达利画了8个月的草图,但是后来因为资金问题,迪斯尼叫停了这个项目。当时只留下了20秒的短片,達利那些超现实的隐喻竟然动了起来。彼时,达利还不能在电脑上直接作画。十几年后,第一个能直接在电

7、脑屏幕上画出图形的工具才被发明出来。50多年后,迪斯尼的侄子重新发掘出当时遗留的素材,借助3D技术,终于把这部作品完成。观众瞠目结舌地看着达利把他的梦境一一实现,让所有的隐喻一一呈现。其实,在理想状态下,艺术和技术是相互成就的。伟大的艺术家和科技人士想做的事情一样,就是探索人类观感的极限,到达前人没有到达过的地方。艺术家给科学家提供了未知的目的地,而科技帮艺术搭建了到达那个地方的梯子。无所求余秋雨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受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是那么的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匆。

8、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思念李白,不管流落何地都会写出刻骨铭心的诗句,如“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等。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过。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杜甫也做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杜甫无所求,杜甫对李白也无所求。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樹,看见彼此的黄叶飘落于秋风中,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明年夏天见!”诗人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至极。在我的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