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的中原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52432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醇厚的中原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醇厚的中原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醇厚的中原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醇厚的中原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醇厚的中原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醇厚的中原韵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二)聆听、比较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认识民歌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三)能够运用音乐要素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粗犷的气质、醇厚的情感、诙谐的格调和爽朗的热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中原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及民歌与专业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难点:运用音乐要素聆听、感受、体会中原民歌的音乐特点。三、教学内容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王大娘钉缸、好汉歌等。四、学习资源建议(一)课本及多媒体资料课件资源。(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河北、河南民歌。(三)教师亲

2、自演唱中原民歌。(四)学生能唱的河北、河南等地的民歌。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教学方法用好课后的拓展与探究题目,明白课后题的意图,让其为教学有效服务。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演唱、聆听等活动体验音乐,扩大学生的曲目积累,通过分析对比探究等方法加强学生的理性分析与研究音乐的能力。(二)学习指导策略认真读教材,把课上所学变为所用,如:运用音乐要素及相关的音乐知识感受、体验、探究中原民歌的音乐特点;在原有会唱的民歌基础上至少学唱一首新的中原地区的民歌。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教师演唱孟姜女(江苏民歌)提问:该曲属于民歌中的哪种体裁?属于哪个地区的民歌?2总结并引出

3、本课教学内容聆听孟姜女,思考并回答问题。用孟姜女(江苏民歌)作为导入可直接切入民歌体裁及地区差异,是对前两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习新课1放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提问:书32页拓展与探究题32总结民歌的变异性。3简介中原地域。4王大娘钉缸(1)简介河南地方歌舞戏“地花鼓”(图片、文字相结合)(2)播放全曲提问: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该首民歌的音乐特点。(3)指导学生演唱王大娘钉缸5对比聆听好汉歌提问:书32页拓展与探究题26总结民歌与专业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1聆听、比较两首民歌的风格。2总结民歌的变异性。3了解中原民歌的地域范围。4了解“地花鼓”的相关知识;聆听全曲,运用音

4、乐要素探究民歌的音乐特点;并在演唱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5聆听、思考问题。6讨论民歌与专业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民歌的变异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对比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有利于学生了解、体验同样的歌曲题材,却在不同地区谱出不同旋律,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特点。简介中原地域可帮助学生从地理划分上了解该地域的民歌。王大娘钉缸是重点曲目,通过学生的演唱并试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民歌风格与特点,便于学生更全面的体验作品。对比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师生共同感受、体验民歌与专业创作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拓展补充欣赏中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片段,归纳总结中原民歌的特点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补充欣赏作品,进一步体验中原的特点并加以总结拓展部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中原地区民歌的特点。(四)课后实践结合书33页第4、6题。进行课后创作。课后实践、创作等活动是本课内容的一个延伸,学生会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升华。七、评价建议(一)建议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强度。(二)可利用课后第4、6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如何选与侧重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灵活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