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概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52382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育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化教育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化教育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化教育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化教育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育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教育概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教育概论笔记第一章.信息化教育的含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引下,重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的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2.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要区别为:(1)“教育技术(eduaiotecnolo)”一词,是0世纪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国内浮现的。(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

2、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错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3)信息化教育规定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规定。()信息化教育规定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引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规定。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性大体可归纳为五化三性:(1)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解决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播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2)三性开放性。她能超越时空,使教育向所有需要和乐意学习的人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非线性。她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打破了老式的线性条框,在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

3、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她是一种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种学习者的需求。交互性。她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她人之间的多向交流。4.国内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世纪090年代,是信息化教育萌芽起步阶段,也可以说是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过渡阶段。世纪后期后来,是信息化教育迅速发展阶段。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时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本和基本理论:第一层次,最里层,最直接层次,是学与教理论和传播理论。第二层次,中间层,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

4、然科学有关学科的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工艺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文学、艺术,等等。第三层次,底层,是哲学和作为一般科学措施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是最主线的理论基本。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重要是三种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现代媒传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6戴尔的经验之塔:有目的的直接经验演戏的经验语言的经验室外旅行的经验观测示范的经验参观展览的经验电视电影的经验静态图画录音无线电视觉符号词语符号。7理解信息时代的重要特性:8.理解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第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理论1.教学媒体的含义:在教与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

5、:(1)媒体用于存储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以称为教学媒体。()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中,才干发展为教学媒体。2 教学媒体发展的几种历史阶段和所引起的教育变革:教育史学家觉得,教育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教育技术革命,目前是第四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年轻人的责任从家族手中转移到专业教师手中第二次革命史采用书写,作为与口语同样重要的教育工具第三次是发明印刷术和普遍使用教科书第四次就是近些年来电子学、通信技术和信息解决技术奔腾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使电子传播媒体在教育领域获得广泛应用3.教学媒体几种常用的的分类措施:(1)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a.老式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按媒体印刷

6、与否分类:a.印刷型媒体 非印刷型媒体(3)按感官分类:a.听觉型媒体b.视觉型媒体视听型媒体d.互相作用型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a.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 电视教学媒d.计算机教学媒体()按技术特点分类 a.数字媒体:计算机、数码相机、数字摄录机、数字投影仪、DVD等b.非数字媒体:胶片投影机、磁带录音、录像等4.信息的本质含义:(1)在平常生活中,信息是指消息、状况和知识()从信息的本质上,信息是有关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3)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状况不拟定性的东西信息的几种形态:自然信息 机器信息 人类感知信息 人类思维信息符号的本质意义:符号是人类传通

7、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与传通关系的双方而独立存在。(1)符号代表事物(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因传播环境而异符号的类型:()符号的两类法:语言符号:自然语言、人工语言 b.非语言符号:动作型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目视符号()符号的三类法:数序符号、形状符号、模拟符号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息:数字符号、形状符号、模拟符号第四章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措施1.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根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教学设计的层次:() 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2)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

8、程设计(3) 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基于协作的、基于研究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充足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为学习者提供开良好的信息化条件,增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两种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根据课程教学设计中得到的课程目的体系,通过教学方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过程构造的设计而完毕。(2)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一般合用于任务驱动或解决式的学习3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样式分析:()在

9、学习需求分析的基本上提出单元学习任务,据此拟定单元的学习目的(2)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采用了网格式构造,各环节可以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也可以跳过某些环节重新排序(3)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化简为三大部分:问题的提出(教学分析)、问题的解决(方略设计)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处在模式的中心,它随时进行的。同样,反馈修正也是随时进行的()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行完全处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之中,着重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5.理解weuet的设计6.因特尔教学的样式设计第五章1.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框架:()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从硬件环境是提供大量资源

10、还是资源传递通道的角度看,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可分为教育资源型和授递型两种形式,每类又分为设计的和运用的两种形态。此外,尚有一类称为集成化教育硬件环境,在一定限度上综合了以上各类硬件的特点。(2)从地理范畴上进行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根据教育应用的地理范畴划分,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可分为教室层次、校园网层次、教育城域网层次和nte层次种类型,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发生在其中。2.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基本状况()综合媒体教室录音幻灯组合型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型原则多媒体型计算机投影组合型(2)语言实验室(3)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5)学习资源中心第六章软件资源开发1.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与类型

11、并掌握其设计与制作及评价措施。特点:重要特点体现为教学信息载体的多媒性,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性。类型:根据内容与作用,可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为自主学习型,网络学习型,智能学习型,模拟操作型,资料工具型,训练练习型,课堂演示型和教学游戏型等。设计:.选题2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4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文字稿本编写5.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分页面制作稿本创作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与合成 3多媒体教学软件调试与打包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评价措施:是对其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使用性等要素的评价。2.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特点:1.可扩展性2.交互

12、性 易浏览性.可移植性类型:1.课堂演讲型2.自主学习型3.协作学习型.模拟再现型5.测试评价型6.趣味游戏型 7.综合型理解教育网站的特点及类型;掌握网站的开发,管理,维护及评价措施特点:教育网站除了具有一般网站的特点如多媒体呈现,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外,还具有比较明确的教育性和科学性,体现出服务于教育的特点。1.教育网站是教育信息资源的集散点 教育网站是教学组织的新型工具 .教育网站是教学交互活动创设情境4. 教育网站为教育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发明条件类型:1.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网站2.教育研究机构的教育网站.学校的教育网站 4公司的教育网站 5.社会专业机构的教育网站 6.学校,教

13、师,学生以及个人的教育网站开发流程:.网站规划 2.网站设计(网站主题选择,网站构造,网页设计)3网页制作网站检测调试网站发布 6.网站的管理与维护教育网站的评价管理与维护:一是网站内容的管理与维护,二是网站运营的管理与维护,三是管理服务的实行。重要表目前如下方面:网页内容的更新和扩展;网站布局的改善与完善;网络软件的升级和优化;网络硬件的维护和更新等。此外还涉及服务器日记管理,服务器性能管理,服务器负载的管理和调节,防火墙以及服务器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第七章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意义及原则涵义: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14、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重要的教学媒体。意义:(1)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主线目的()可以协助教师教学(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协助学生学习(5)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6)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原则:(1)运用对的的教育理论指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间(2)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方略(3)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应当加强学生的动手活动(5)优化组合多种媒体的优势,增进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6)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化的形式,增进成果的共享交流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本位型课程模式(2)辅助型课程模式(3)研究型课程模式 第八章 现代远程教育1.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1.第一阶段:函授教育(第一代远程教育)2.进入0世纪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视听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众媒体的大规模发展使幻灯,录音,电话,电影逐渐介入到教育领域。(第二代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在Itert基本上。(第三代远程教育)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1第一代:函授教育 2第二代:广播电视教育3.第三代:网络教育.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的建设(学习资源的建设是开呈现代远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