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以道相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523227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以道相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和谐社会以道相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和谐社会以道相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和谐社会以道相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和谐社会以道相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以道相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以道相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考试标题和谐社会以道相通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所属课程和谐社会以道相通(下) 倒计时49:54您的得分:70.0!恭喜,您通过了和谐社会以道相通(下)的考试!一、判断题 (10 道) 1.老子认为社会治理,要及早发现矛盾及早化解,而且要居安思危,谨慎小心,一贯到底。() 正确错误2.老子反对贫富分化加剧,主张缩小差别,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正确错误3.有了老子的智慧,看问题能洞察正反两面,顺利时不骄傲,困难时不灰心,驾驭事态即使不能得心应手,也容易变被动为主动。() 正确错误4.道法自然便是尊重天地万物的

2、本性,不去损害它、逆违它,不以人类的好恶去破坏自然的生态。() 正确错误5.从“仁”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突出了“仁”作为个体生命的主体性特征,强调“仁”是完全内在于生命,与生命同在的。() 正确错误6.儒家一贯主张“德”是为政的重要基础,礼与治国密不可分。() 正确错误7.“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即智慧、仁爱和勇敢是天下人都应该有的品德,用来实行的那就是“信”。() 正确错误8.为了使礼反映人们内心的道德感情,孔子提出“仁”的概念。() 正确错误9.古时的“和谐”,“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则是以“谐”的范畴出现的。() 正确错误1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初的“

3、信”具有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性质,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规范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秩序。()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 (10 道) 1.“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是由()提出的。 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圣人“以百姓心为心”,将其()从家庭、乡里,推广到邦国和天下,为天下谋利而不争私利,他的生命是永恒的,这便是死而不亡的长寿者。 A.生命事业B.道德事业C.建设事业D.文艺事业3.四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夫兵者,不祥之器”。 A.柔和B.慈和C.均和D.祥和4.老子新说的作者是()。 A.朱谦之B.南怀瑾C.徐梵

4、澄D.牟钟鉴5.当代社会,功利主义流行,各种诱惑太多,弄虚作假现象严重,人的生命被浅薄化。由此,老子的()的生命观更具有现实意义,有对治当代社会病态的功能。 A.立体化B.抽象化C.个体化D.大众化6.老子正诂的作者是()。 A.严遵B.陈鼓应C.王弼D.高亨7.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注解老子的著作包括()的老子章句、()的老子注、()的御注道德真经等。 A.河上公;唐玄宗;王弼B.河上公;王弼;唐玄宗C.王弼;河上公;唐玄宗D.唐玄宗;河上公;王弼8.()曰:“和,即相应也”。 A.说文解字B.国语.郑语C.论语集注.雍也D.集注9.()建设乃是和谐社会建设之本:人心趋善,友爱成风,和谐自来;人心

5、趋恶,尔虞我诈,乱象必生。所以,改善人性,淳化风气,是一项根本的社会工程。 A.道德B.思想C.社会D.经济10.朱熹在()中提到:“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 A.说文解字B.国语?郑语C.论语集注.雍也D.集注三、多选题 (10 道) 1.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党把这一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提出“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A.互帮互助B.诚实守信C.全体人民平等友爱D.融洽相处2.读老子要与孔子作比较,需要读儒家的经典,如()等。 A.论语B.孟子C.

6、周易D.礼记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就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充满活力4.“和谐”内在地包含着()和冲突,但最终会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协调。 A.多样性B.差异性C.矛盾D.复杂性5.老子认为和谐是自然、社会的常道常态,而()是非常态,往往起因于人的贪欲过盛。 A.对抗B.冲突C.战争D.灾害6.“大道”代表了(),大道就是通向和谐之路。 A.生命B.社会C.自然D.真善美7.矛盾相互依存和转化是普遍的永远的,笨拙的人总是()矛盾。 A.回避B.掩盖C.转化D.错用8.有智慧的人则善于()矛盾,把坏事变成好事。 A.淡化B.运用C.转化D.回避9.“反”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其含义包括()、防正转反以及返本归初。 A.相反相成B.物极必反C.由反入正D.正言若反10.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匡亚明先生说:“读古典要注意三意:()” A.执意B.本意C.他意D.我意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