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9)(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51683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9)(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9)(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9)(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9)(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9)(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9)(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9)(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乐山市消防支队 王世宇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当前,由于中央重视和经济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用电、用火、用气等大量增加,生活危险源也随之增加,导致农村火灾一直居高不下、持续上升。不但给广大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极大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火灾频发,消防工作形势严峻,做好农村消防工作迫在眉睫。一、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表明

2、,农村火灾形势异常严峻。1、触目惊心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1年3月9日发生在广西三江县梅林乡新民村的火灾,使165户、736人受灾;同年9月11日发生在该县福禄乡高安村的火灾,造成341户、1446人无家可归,1人死亡,经济损失达326.3万;2001年1月19日发生在贵州从江县拥里乡龙江村的火灾造成195户农民无家可归,147万元的经济损失。这些重特大火灾事故对生活水平本来就低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脆弱、相对教为单一的农村经济来说,是沉重的打击。2、一般火灾事故频发,影响了农村社会社会稳定。笔者所在夹江县,2005年7月至今发生火灾75起,其中农村火灾达到了

3、27起,占火灾起数的36%,凡火灾发生之处,百姓生产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一户人家受灾,往往影响多户人家生活。由于不可避免的火灾漏报等现象,实际的火灾形势可能比统计情况更为严峻。 (二)令人担忧的农村火险隐患。广大的农村,由于地域、经济、交通、历史、文化教育等诸多原因,致使火灾隐患十分突出,成为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大患。农村消防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种:1、 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由于经济实力、历史原因和农村建筑风俗等方面因素,农村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而且联片建造,没有留出防火间距,没有可作为防火墙的墙体。一些民房虽然单独修建,但往往地势偏僻,道路难以通行,给火灾扑救带来困难。一些地区的农村

4、建筑甚至有草木结构的房子,加上屋内堆满柴草,整个建筑火灾载荷相当大,一旦发生火灾,且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危害极大。2、 农村的不少生活习俗形成消防安全隐患。夹江县农村冬季普遍熏制腊货,熏烤过程中大多数时间无人看管;田间地头有焚烧农作物残杆积肥的习惯;部分农村有让火堂中的火长年不灭的习俗,大多数农村在房内用柴草、桔杆生火做饭、取暖,有的用油灯、蜡烛等明火照明,在房屋附近焚烧垃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而在房屋周围中堆放柴草,则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占用了防火间距。3、 电线和电器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普遍。大多数农村的电线是多年前敷设的,由于年代久远,电线已陈旧老化,加之有老鼠等动物啃咬

5、,电线绝缘破损严重;农民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电线乱拉乱接、接头松动等现象严重;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增多,造成电线过负荷现象严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贪图便宜心里的影响,致使不合格的电器设备大量使用,这些都是造成农村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 4 、消防设施严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农村建房分布散,大多依附地势而建,且道路崎岖狭窄,不利于消防车辆行驶;通讯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相互间不能及时照应;灭火设施器具奇缺,不少农村还缺水严重,自救能力相当差。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报警不及时、无初期扑救能力而错失灭火良机,致使小火酿成大灾的情况大量存在。(三) 淡薄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消

6、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加之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致使农民缺乏防火、灭火等基本自防自救知识和消防法律知识。在农村,小孩疏于教育与管理,玩火致灾事故远多于城市;不懂安全规程和使用禁忌,违章操作、使用不当等情况导致的盲目蛮干引发火灾情形时有发生;如2005年11月夹江县甘江镇一农户发生火灾,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懂基本的易燃易爆品使用常识,在偶然停电的情况下,把点燃的油灯放在敞开的柴油桶上方,不慎碰翻后引发火灾。受利益驱动,违规违章生产、经营引起的农村小作坊事故频发;愚昧无知、无视法纪发生的报复放火事件也多于城市;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防火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近乎空白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

7、由于城市消防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警力有限,多年来,消防管理的重心一直落在城市,加之农村地域广、交通不便、组织分散,致使农村消防工作成为消防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原因一是农村基层干部未经消防培训,消防知识相对贫乏,消防管理水平低;二是消防工作未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序列,上级政府无人领导、考评,农村基层干部忙抓生产无暇顾及消防安全工作;三是农村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制度不健全,消防工作不落实,就是想抓消防工作,大多数干部也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二、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搞农村消防工作,要体现在“全”和“群”上,即动员村民全民参与,走群众之路,搞群防群治。(一)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管理工作网络,消除农村

8、消防管理工作空白点。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消防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派出所的区位优势、职责优势,将农村消防管理工作纳入派出所民警的工作职责,督促他们定期深入乡村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安全办的职责,设置专职安全员,努力构筑一个以乡镇安全办牵头并协调,由派出所监督检查、以农村治保会为主体、以治安协调员为骨干、以村民家庭为单元,在乡镇开展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各村治保会有一定的消防管理职权,并向乡镇政府分管安全的领导负责。从而通过这个网络将消防安全工作渗透到农民家庭、深入到田间地头,最大限度地消除消防安全工作的空白点和死角落。(二)加强农村消防宣传与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消防安全意识与

9、自防自救能力。农村偏远而辽阔,消防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强,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必须进行深入调查,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灌输,使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1、通过基层消防管理网络抓消防宣传教育。加强对派出所民警、乡镇安全员、农村治安协调员等岗位人员的消防培训,使其掌握消防管理、消防宣传的基本知识,再通过他们将消防知识灌输到最基层。这种方法可使消防知识以级数的方式在广大农村快速扩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在冬春火灾多发季节、清明扫墓祭祖期间、春耕垦荒烧荒期、森林火灾多发期、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期,采用发布通告、粉刷消防标语、召开村民会议、宣传车

10、走村串户巡回宣传等方式或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播放、刊登消防知识、消息等手段,根据不同时期消防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宣传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抓好重点时期的消防工作。3、采取类似对点帮扶的方法,加强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看护、管理与教育。老、弱、病、残人员行动不便,对火的管理比较困难,容易因用火不慎引发火灾事故,而且一旦发生火灾则最易受到伤害的也是这些人员,所以必须加强这些人员的看护和管理。可以以村为单位,确定专人对重点人员进行照看,随时对其安全状况加以关心,随时加强教育、提醒,用“严防死守”的方法控制危险。同时,要加强对小孩的教育,告诫他们不要玩火。这种方法可以抓好重点人员的

11、教育管理。4、大力弘扬成功的农村消防工作经验。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在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不少消防工作经验,并将其编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消防歌谣,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宣传,比如有地方编出了“三字经,要记牢;穷旮旯,富水缸;扫灶前,莫玩火;放鞭炮,远柴草;熏腊肉,看守好;断电源,灭火种防火灾,保平安。”的歌谣。这些歌谣在民间广为传唱,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效果。5、通过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消防知识教育。把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延伸到农村学校,把消防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内容,定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以黑板报、知识竞赛、猜谜、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使他们从小就接受消防安全教育,

12、树立消防安全观念。(三)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改善消防安全环境。农村火灾隐患突出,整改投入大,但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因此,整改农村消防隐患,要分清轻重缓急,要突出重点,要抓住农村改造的各种机遇,逐步消除火灾隐患。1、整改电气线路,规范用电行为。要抓住农村电网改造的机会,彻底更换陈旧老化电气线路,重新规范敷设电气线路,杜绝乱拉乱接现象。相关部门要加大整改力度,严抓改造关,使改造安装进行到位,杜绝新的不安全隐患再生。同时打击假冒伪劣电气设备,防止坑农害农的现象发生,改善农村用电环境。2、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增加防火分隔。对现有的大面积连片的草木、砖木结构的农村建筑,要动员村民通过更换建造材料、在可燃结

13、构上涂泥抹灰等手段,增强建筑耐火性能,提高耐火等级,对农村柴草的堆放要下大力气整改,包括改烧沼气、天然气、增加柴草堆同居室的堆放距离、不在阁楼房、灶房大量堆放柴草等等具体措施,改善农村防火条件。3、加强火源的管理,改变不合理的用火习惯。农村使用明火做饭、照明、取暖的现象非常普遍,改善用火条件对预防农村火灾意义重大。生火做饭、取暖时,炉灶周围一定距离不堆放柴草等可燃物,点燃的油灯、蜡烛不靠近蚊帐等可燃物,养成睡觉或人离开时熄灭灯火,点燃的蚊香放在不燃支架上,吸剩的烟头及时妥善处理等等良好生活习惯,大风天气不焚烧积肥、火柴、打火机等火种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加强粮食、柴草堆场的管理,学习油、气等部

14、分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禁忌等等,从点滴做起,改变不合理的用火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4、加大消防投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向乡村辐射,加强农村公路网和通讯网的建设,以村、组为单位组建群众义务消防队,可以同治安联防巡逻队合建,并购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装备,如手抬机动泵、水带、水枪、灭火器等。在建设新农村和改造旧集镇时,尽量采用不燃、难燃材料,想方设法建造耐火性能较高的建筑,并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逐步提高农村建筑的抗灾能力。(四)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宣传、检查与指导,认真抓好重点防火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在冬春

15、火灾多发季节、清明扫墓祭祖期间、春耕垦荒烧荒期、森林火灾多发期、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期,乡镇政府要按消防法的有关规定,不失时机地组织有针对性消防宣传、指导和检查,提醒村民注意防火,改善防火条件,落实防火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公安消防机构和派出所,要加大对农村地下作坊(如违章的鞭炮作坊、汽油经营点等)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查处力度和对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力度,要通过执法强化村民的法律意识、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环境。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消防安全环境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践行“三个代表”具体行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