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51498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歌的特点: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考查要点如下: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5、考查学生

2、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自中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但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熟识各个常见作家的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写作题材,以应对现有的变化。按照“精练-精讲-矫正”的思路训练。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精

3、讲”在于得法,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矫正”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下面结合中考题关于如何把握意旨谈谈看法,以期有所帮助。(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这些诗歌所抒发的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但也可以按照诗歌的特点,找到一些规律,大体上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

4、长亭送别、生活杂感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建功立业: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石壕吏思乡怀人:1

5、、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

6、依不舍的留念 如: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二)、方法指导:1、第一个方法:看题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7、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第二个方法:抓作者。也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要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再如学李白的诗,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诗人,他生于思想解放的盛唐时代,自幼百家杂学无不接触,因而未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他又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矛盾时代,经历政治生活的几次重大挫折,因而造成了极其矛盾的思想性

8、格。他的诗歌基调是积极反抗、昂扬进取的,同时又夹杂着消极颓废,交织着痛苦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作品的中心主题有:(1)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然也有集中表现他追求和幻灭,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矛盾斗争的,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还有部分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强烈反抗封建秩序与道德的叛逆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2)强烈要求摆脱羁绊,追

9、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在其山水诗、游仙诗和饮酒诗中表现的最充分。(3)还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如,塞下曲六首则热情歌颂边疆将士抗敌御侮的战斗精神,是一组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但直接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为数不多。总之,李白是以清新飘逸为基本风格的。3、第三个方法:明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

10、意趣。如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如:天净沙 秋思渔家傲小技巧:归纳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菊-高雅莲-高洁 柳-惜别 月光-思念落日-惆怅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落叶-失意 秋雨-忧愁 流水-叹惋松:坚贞高洁梧桐:凄凉悲伤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三、鉴赏诗歌的语言(一)理解诗歌的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

11、以给整篇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理解诗歌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语句,让学生去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与“圆”两字妙在何处?再如06年盐城卷渡荆门送别第一小题: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这一小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中重点字的品味,也就是品味用词的精妙。再如06年南京市中考题考查饮酒一诗,题目是这样的: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其中第1题我们可以根

12、据诗歌类型来解答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答案很简单是恬淡心境。而第2题是一道语言品味题。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二是对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这些诗句一般描写优美,考生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从整体进行扩充描写。比如06年泰州市试题(B)“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其中题干就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句,考生要适当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来组织答案。如:“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二)品味诗歌的的语

13、言特色。不同的诗歌所体现出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诗歌的创作中,一些著名的诗人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四、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1抒情方式: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14、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上面讲到的06年成都市

15、中考题“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反衬),有以人衬人的如秦罗敷借“行者”“少年”的反映来烘托秦罗敷的漂亮,也可以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用典。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虚实。如曹操的观沧海。另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比兴、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等。3修辞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五、解答鉴赏题的注意事项: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故失分。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3、强化分析。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