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FALIF及TLIF手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514765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LIFALIF及TLIF手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PLIFALIF及TLIF手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LIFALIF及TLIF手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IFALIF及TLIF手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IF 、ALIF 及 TLIF 手术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融合手术通常需要采用 骨移植来促进融合。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 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借 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 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合术是脊柱 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 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本诊所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 PLIF, ALIF 和 TLIF。 PLIFPLIF 是指

2、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 PLIF 手术 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 MRI 和 CAT 扫描,以确定患者需要的植 入物尺寸。? 准备椎间隙。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 3-6 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肌肉收缩 (或分开) ,进入椎间盘。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这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外科医 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骨表面为椎体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 BMP 骨移植物插

3、入到椎 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 ,也可在这时候 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TLIF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这种融合术是 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近 对腰椎 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 这种 TLIF 技术采用与 PLIF 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 椎, 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我们诊所喜欢使 用 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 因为这种方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全, 而且在进行椎骨

4、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最少使用内镜技术。在 PLIF 和 ALIF 术中, 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 并代之以插入椎间隙的骨植入物 (如果有必 要的话, 连同融合架, 螺杆或棒) 。这些器材的使用有助于促进融合, 增加脊椎的力量和稳定性。 我们目前应用多种最先进的融合器技术,包括由骨组织、钛、聚合物甚至包括可吸收材料制成的 融合架。ALIFALIF 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这种手术与 PLIF 术类似,不同的是从身体正面(前部)进行, 通常是通过一个在下腹区或侧面 3-5 英寸的切口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 进行修复。我们诊所采用一个非常小的切口进入脊椎的 ALIF 方法,这样可

5、以保留肌肉和到达脊椎的正面。 这种方法维持了腹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常常用来融合 L5-S1 的椎间盘间隙。 一旦切开切口达到腰椎并让腹部肌肉和血管缩进后,椎间盘组织就可以移除了。接着外科医生插 入骨植入物(如有必要还须植入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棒或螺杆)来稳定脊椎和促进融合。最小入路 我们通常使用最小的入路技术进行几种类型的脊椎手术。 开发这些技术源于在显微解剖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腔镜技术的应用。现在,已被应用到融合手术中。问问我们临床团队的一位医 生,看看这是否也适合你。融合手术后 每一位患者的康复时间都不一样。然而,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就可以站起来走路了。每 位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 但大多数患者一般留院 3-5 天。出院后,接受了 PLIF 、ALIF 或 TLIF 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有必要,医生会开出止痛药物以及一份详细术后活动计划,以帮助患者顺利 康复和恢复健康生活。使用 TLIF 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椎滑脱症的病例如以上 X 光片和 MRI 检查结果所示,这位 58 岁老年女性患 L4/5 级的退行性脊椎滑脱症。 她走远路困难,背部及腿部疼痛。她接受了椎板切除与内固定物融合手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