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说理透辟有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51136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比说理透辟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类比说理透辟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类比说理透辟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比说理透辟有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比说理,透辟有力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手法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教我们怎样说理的典范小故事。文章先用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述邹忌和妻妾客人的对话,生动地刻画了邹忌的心理活动经过和神态动作,写得生动活泼,富有理趣。作者以自己与徐公比美受到妻妾客人的不切实际的赞扬一件生活小事,讽喻了高高在上的国君更易受臣民蒙蔽的道理。作者先以妻、妾和客三种人的不切实际的相同的回答,推出了他们说假话的原因: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接着将生活中的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的家庭及人际关系与“宫妇”“私王”、“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的君臣的关系一一对应并比较,水到渠成地推出君王受蒙

2、蔽很深的事实,使齐威王心悦臣服地接受了批评,从而证明了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能兴邦强国的重要性。文章说理透辟,论证有力,得益于其恰倒好处地运用类比论证法。什么是类比?类比是根据两个事物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其中一个事物还具有另一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事物也可能具有这一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可见,类比是用以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用这样的思维方法进行推理通常就叫类比推理,有时简称类比或类推。使用这种论证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一、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邹忌的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与齐威王的“宫妇”“私王”

3、、“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都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事实,邹忌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的事实和齐威王受蒙蔽的事实有相同的属性。反过来,如果齐威王没有和类比的事实有相同的属性,也就不能推出“王之蔽甚矣”这个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用来类比的客体事物(邹忌比美)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齐王之“蔽甚矣”)的作用。二、用来类比的甲事物,一般是生活中比较小的事,例如:“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

4、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我与地坛)本段文字将学生看待起早辛劳的学习与长长的假期的悠然享受的态度与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样的大问题进行类比,从而印证了死不必急于求成,死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的大道理,生是劳苦,死是休假,耐人寻味又风趣幽默,乐观豁达,表明了对死亡的看法和态度。三、类比论证的重点在说理的罗辑性和严密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是通过相同的属性的两两相比,将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与“宫妇”“私王”、“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5、从而有力地说服了齐威王纳谏。所以,类比论证是在严密的说理中使人信服地承认某个道理。例如:2004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任人唯亲,任人唯贤的片段: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古时有一位贤臣,深得君主信任,君主要他推荐一位能辅助自己处理国事的人,他出人意料地推荐了跟自己有仇但很有才能的人。晏子也是中国古代的名臣,他竟然将跟随他多年,情同手足且从没有做过错事的高缀辞退了,原因是高对他的过失一言不发,他们都是人,都有普通人的感情,可是,他们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没有被感情所左右,做出了理性的选择。作者先将古代的两位贤臣做类比,同样是朝廷重臣,同是举荐人才,但一个是举荐跟自己有仇的人,一个是辞退了跟随自己多年的人,原因何在?小作者一语中的:“他们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没有被感情所左右,做出了理性的选择。”紧接着假设类比:如果当今社会的领导们在任用干部、选拔人才时,能像古代的这位贤臣和晏子一样,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少一些感情的色彩,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也许会更加纯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就会更有保障。古人尚能做到任人唯贤,更何况今人呢?推理严密,很有说服力。在作文中运用好类比论证,不仅可以使论证的道理透辟,令人信服,还可以使说理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如果我们在运用过程中注意以上几点,也一定能使自己的作文征服老师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