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51005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3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教学重点、难点】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指导】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课后练习,大量阅读散文。【知识链接】1.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

2、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2.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花香,如歌声,若有若无、轻灵

3、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写出了荷香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美好情状。【学习过程】一、预习文本,积累整合1、字音辨识酣( )睡 颤( )动 宛然( ) 独处( )脉脉( ) 参差( ) 袅娜( ) 乘( )凉点缀( ) 羞涩( ) 皱缬( ) 踱( )步煤屑( ) 幽僻( ) 斑驳( ) 倩影( )2、词语理解参差:袅娜:脉脉:皱缬:斑驳:倩影:二、文本解读探究2、课文第4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3、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语言有什么特点。4、课文第6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5、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

4、自清来到了荷塘边。面对美景他摆脱烦恼了?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最终还是没有摆脱烦恼?【当堂检测】1、选出下列句中的比喻句( )A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B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C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5、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A、这是独处的妙处 B、便觉是个自由的人C、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D、这真是有趣的事3、选出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 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B.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C.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是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D.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6、4、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江 南 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A.这首诗属于乐府诗。B.“田田”是指荷叶茂密相连的样子,“何”是“为什么”的意思。C.这首诗后四句尽管句子相同,但并不显得罗嗦累赘,恰恰表现了鱼儿自由自在、嬉戏追逐的情景。D.这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课堂小结】朱自清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难以言说的情!【布置作业】收集写月的诗句,背诵4到6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