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50761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析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析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析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析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析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析鲁迅朝花夕拾作品中的情感变摘要:在鲁迅的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文学作品,至今依然广为流传,在语文教 材中甚至纳入了经典篇目,其文学作品的典范性不言而喻,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 了重要贡献,因此被称为文学史上的巨匠。本文分析了朝花夕拾,并且探讨 了其中的情感变迁历程,以期为读者提供借鉴参考,在眼前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成 长经历,从青少年时期到对思想的抗争,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精髓所在,以及作者 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深深的爱国之情。关键词:趣味童年;青年时期;思想文化的斗争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所著的文学作品主要分为杂文、诗歌、 散文、小说等四类,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小说与杂文,受到了广泛关注。著名的作 品

2、主要有故事新编彷徨呐喊等小说,以及14部杂文、各类书信日 记、朝花夕拾散文、野草散文诗集,为现代文学做出巨大贡献。鲁迅先 生的作品中,往往具有抨击讽刺的意味,体现出苍凉与阴郁之感。一.鲁迅先生的趣味童年朝花夕拾则具有不同的风格,其中描写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将普通 人的一生展现在读者眼前,将文化艺术融入每个章节中。在语文教材中曾经纳入 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创作于1926年,属于经典的散文,被放在朝 花夕拾的第六篇,文中主要讲述了百草园中的趣味,以及鲁迅先生在年幼时期 受教育的经历。从文章中可以看到,详细描写了百草园的景色,其中包括在冬天 捕鸟、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泥墙根”的昆虫世界等,展

3、现出无尽的童趣。 虽然只是一些野草,但是却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在即将离开百草园时,作者 发出了“为何要送进书塾里去”的疑问,不仅有着对百草园的不舍,更是从侧面 反映出在封建制度下,所产生的不满之情。在描写教育经历时,在描写三味书屋 的约束与死板外,还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在荆川纸”上画画、捉苍蝇 等乐趣。从大体上看,鲁迅先生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比,从释放天性到束 缚天性,其中包含了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封建教育的批判,限制了儿童的未来 发展。此外,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同样描写了童年生活,鲁迅先生称呼家中 保姆为“长妈妈”,在童年时期,虽然对阿长的某些行为产生厌烦,但是从叙述 中可以发现,

4、对阿长产生了敬意,不管是送山海经,还是讲长毛”的故事, 都可以从中看出肯定。在散文中,包含了幼年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心,在渴 慕着山海经的同时,哀悼“隐鼠”,对于阿长,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在文章 的末尾,还描写了阿长的去世,体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1二鲁迅先生的青年时期鲁迅先生在青年时期到日本与南京求学,结识了众多朋友,其中关系较好的 是范爱农和师长藤野先生,并且用其名字创作了两篇散文。在藤野先生中, 先讲述了清国留学生”,表达了对其不务正业和醉心玩乐的鄙视,在日本留学 毫无长进,浪费了留学的名额。在描写藤野先生时,简单描绘出了“黑瘦先生” 的形象,完全不修边幅,体现了形象特点。之后,观看了“我”

5、的笔记,指出了 其中血管位置错误,展现了治学严谨的形象,二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外, 藤野先生曾经送出了惜别”的照片,说明鲁迅先生与师长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而且对其日后的发展影响甚大,将师长作为增加勇气的榜样,以此激励自己。从 散文中可以发现,鲁迅先生对师长的怀念、感激、敬佩之情,已经超出了国别, 直接抒发了心中的情感,同时,部分含有种族偏见的日本学生与清国留学生” 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了对封建制度的悲愤之情。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主 要原因就是想要在思想文化方面唤醒国人,使其具有强国复兴的渴望,展开实际 行动振兴国家。在范爱农中,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的好友,文章以较为平和的方式,叙 述了

6、当时的具体情况,在留学期间,两人因为是否痛斥满清政府,以及发电纪念 烈士产生了争执,认为好友与自己作对,之后,在回国后,两人又重归于好,消 除了过往的嫌隙,共同在学校工作,为了打击军政府,还一起办报发文,最终好 友在连续打击下溺水去世。在描述范爱农的形象时,可以从中看出知识分子的坎 坷与倔强,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对于范爱农的最终的悲惨命运,有很大一部分 原因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当时人民在思想方面较为封建与腐朽,文章主要体现了 对好友的悼念和对爱国文人的不幸遭遇感到不公,以及对当时政府的失望与不满。三.鲁迅先生对思想文化的斗争鲁迅先生一直战斗在思想文化的前沿,在弃医从文后,抱着对国家与民族的 热爱

7、,以及对资产阶级与封建思想的批判、鄙夷、痛斥等情感,著作了众多典型 的作品,例如,朝花夕拾中的无常和琐记,以及猫狗鼠等。在 创作猫狗鼠时,运用了犀利的文辞,尖锐的言辞抨击旧文化的资产阶级和 文人,始终坚守在思想文化战线上。部分资产阶级文人指责鲁迅先生具有仇猫的 思想倾向,而鲁迅先生则接受了对方的指责,并且解释了具体原因,从表面上看, 说猫喜欢玩弄猎物,总是一幅媚态,四处嚷嚷,然而从更深层的角度上说,则暗 讽了资产阶级文人的丑恶嘴脸,刻画了恶毒傲慢的形象,暗讽与反击了资产阶级 文人的攻击,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对资产阶级文人迂腐自私的不屑。在无常中,主要描写了民间迎神赛会的景象,尤其是活无常”,深受

8、 当时人民的追捧与喜爱。在封建社会,原本阴间负责勾人魂魄的鬼吏被统称为无 常”,但是在民间具有不同的说法,将富有人情味和办事公允、诙谐、活泼的人 称为“无常”。在迎神赛会中,描写了真实和公正的活无常”形象,虽然受到 资产阶级文人的不屑,认为是下等人的喜爱,但是对于平民百姓而言,确是正义 的化身。鲁迅先生对自诩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进行了抨击,认为他们对下只会愚弄 百姓,而对上只会谄媚,毫无文人的风骨。鲁迅先生不愿与其同流合污,这实际 体现了鲁迅先生憎恶虚伪而追求真实的思想情感3L3J在朝花夕拾中,大部分篇章都会联想到周作人,其与鲁迅先生共同经历 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享海仙画谱的乐趣,两人分别捕捉蟋

9、蟀,以此为父 亲治病,从少年时期到成年时期,无不充斥着周作人的身影。在写童年的回忆时, 既是在感叹人世的沧桑,也是在回顾往昔快乐的时光,将时势变化与兄弟之间的 手足之情相结合,让读者体会变化交织的情感。不管是曾经深刻的爱,还是浓得 化不开的情,只要遇到变故,将会都变得失去原本的色彩,甚至是面目全非,在 写作过程中,将无可奈何的怨与忧,以及无法言说的情充分体现出来。鲁迅先生 抱着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开始了文化著作,走进了文化与文学的殿堂。,结论综上所述,在鲁迅先生的少年时期,发生了诸多的情感变化,从自由自在的完善,到不得已进入私塾学习,受到封建教育的压迫。在青年时期,表达了对好 友与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回国后,更是弃医从文,站在思想文化改革的前沿,抨 击当时的资产阶级文人,以及政府的腐败无能。朝花夕拾只是体现了鲁迅先 生思想的一部分,尚且需要更多学者深入挖掘深层情感,体会其精彩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